第71章 第七十一幕

第(1/2)页

第七十一章

        沈千盏已经很多年没去故宫踏雪了。

        无锡的冬日虽也降雪,  但南北方的雪天,  是全然不同的两道风景。

        她初到北京的那两年,逢雪天开馆,总要去故宫走走,  寻寻古人踏雪寻梅的盎然兴致。后来工作动荡,她为了还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六十六天都在努力工作。

        四季的变化在她眼里无非就是天冷加衣,  天热纳凉。

        渐渐的,跟组、出差,  她在北京待的时间越来越少。难得有一两天休息,  也只想睡死在家中,一步都不想踏出家门。

        年轻时逢雪入宫,  赏梅赏雪的兴致,  早被生活磨砺得一干二净。

        照片里的沈千盏,  发梢初及锁骨,  被风吹得逸动。

        她坐在宫道内供游客休息的长椅上,  应该是在发呆,双眼定在某处,只露出大半张侧脸。

        照片的背景是一片朱红色的宫墙,有洁白傲雪的梅花被铁栏杆拘禁在墙角,繁茂得开了满满一墙。

        她那时的长相还有些稚嫩,但胜在五官精致,  即使脂粉未施,  也依旧容颜倾城。

        沈千盏一寸一寸看得仔细,  连细微之处都没放过。

        良久,她才抬起头去看季清和“很早的照片了,是你在北京那两年时拍的”

        她记得上回去四合院做客,与季老先生畅聊时,季老先生就曾和她提起过,季清和早年在北京的钟表馆当过两年修复师。

        按时间线推算,他留京那两年和她喜欢去故宫赏雪的时间恰好吻合。

        季清和的视线在她脸上停留了数秒。

        藏室的灯光虽昏暗,但她的情绪却在此刻纤毫毕现。

        由初时的不敢置信到慢慢接受,沈千盏的心理适应能力比他想象中的快多了。原先以为她会大惊失色亦或是惊喜难抑,但哪一种都不是。

        与他猜测的所有反应相反,对沈千盏而言,好像接受“他视如珍宝的相机内会有一张近七八年前自己的照片”这件事并不算太困难。

        她连惊讶与惊喜都控制得恰到好处,只稍稍一现,很快消失。

        “不觉得意外”季清和问。

        “意外。”可比起意外,接受这件事后,沈千盏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定感。

        作为一个饱经风雪的成年人,沈千盏看待爱情的视角现实又冷漠,她不相信毫无源起的钟情,也不相信没有原因的偏爱。

        在此之前,沈千盏一直在揣度季清和的初心。

        想他喜欢自己什么

        美貌有些太勉强了。

        契合就睡了一觉,这么念念不忘,也有些说不过去。

        能力他身价比她高出数倍,身边能者繁多,无须窥觊她那点能力。

        不是她对自己没有信心,她的阅历、容貌、能力都是她的资本。在同一阶层的择偶市场里,她无疑是马群里那匹遥遥领先的黑马,优秀且耀眼。

        可季清和并不属于她的这片草原,两人之间像相隔了两个世界。他突然降临,既突兀又令人措手不及。

        但有了照片这个前提,这件事就不能按照沈千盏原先的眼光去看了。

        她不至于自恋到觉得季清和七八年前就对自己一见钟情,念念不忘,这不像是一个脑子正常的成年男人能做出来的事。这场她置身其中却一无所知的相遇,更像是两人相识相知的一场契机。

        仅与他有缘。

        “我在北京那两年,住在四合院。”他取了条干布,将相机精心擦拭干净“白天去钟表馆修复钟表,晚上回时间堂修复手表,朝九晚五。”

        季清和的成长经历和这个世界预定的轨迹有些格格不入,既不像所有家世显赫的孩子出国留学或名校深造,也不像普通家庭的孩子,遵循着学习高考毕业工作这条大不离的人生旅程。

        他的人生履历里,有平凡人无法拥有的浓墨重彩。

        是中华数百年传承下,虽从未走入大众视野,却隐于流世的荣耀与匠心。

        他所热爱的,是与时间为伴的钟表修复。

        机芯齿轮、底盖盘针、表冠环扣、大大小小的机芯配件,钟表零件,枯燥烦冗。他却没日没夜沉浸其中,乐不思蜀。

        “时间筹备前期,你寻找顾问这么艰难,我在其中花了不少功夫。”季清和将相机电池拆下,带上保护壳,重新置放回陈列架上。

        转身见沈千盏稍稍挑眉,好整以暇地等他坦白从宽时,倚桌而坐,就着她的手喝了口红枣茶润嗓。

        “博物院有个文物保护科技部,挑选钟表修复师,尤其严谨。除了必要的文凭学历外,选人用人都采取师承制。”

        “故宫大部分藏钟是清朝皇家历年来由各国进献的贡品,清宫办处自行生产或大使在海外采购的钟,每件都历经过战火,流传了百年,全是独一无二的文物珍宝。”

        他微顿,停了一会,才说“钟表修复师入馆,维修的就是这批国宝。古时的工匠技艺精细机

        巧,没有足够的耐心是没法做古钟修复的,所以钟表修复的选人条件苛刻,不是真的热爱,很难在馆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和钟表打交道。”

        “老爷子修复过木梵钟,闻名天下。我作为他的师承弟子,是破招入内。”

        他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往事,勾唇一笑。握着她的手,将她手中杯盏抽走,顺手搁在书桌一侧。

        他俯身,将沈千盏圈入怀内“别看现在的博物院人流如织,我留京那两年,就体会了一入宫门深似海的心情。和我同期的,还有两位工业大学自动化毕业的应届生,招入内拜了师。一个三个月后自己走了,另一个留到现在。”

        时间筹备期间,沈千盏托了好几路人脉,古钟表修复师她也不是没想过,乔昕去接触过几次,不是石沉大海就是委婉拒绝。

        在职的钟表修复师,个个都是稳坐如山,天塌了也面不改色的老学究。

        沈千盏接触一两次后,也怕真的打扰他们工作,索性作罢,另寻他路。

        但满世界,除了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机构,其余的钟表技师无一不是走商业化路线,经由大企业培养,制表修表,与宫廷钟表修复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学派。

        想到这,沈千盏忽的醍醐灌顶。

        她偏头看着他,足足看了半分钟,才咬牙问“乔昕之前去联系博物院,四处碰壁,是你提前打了招呼”

        季清和既不否认,也没承认“人缘好,以前的同事比较愿意成人之美而已。”

        沈千盏一时心情复杂。

        倒没什么气愤恼怒的负面情绪,就是内心五味陈杂。

        时间从筹备、注资、选角到开机都堪称顺风顺水,偶遇到困境也没费她太多精力。就是谈下季清和,其中虽波折,但她心里明白,搞定他就是时间问题。

        不料,她从一开始就踩入了季清和设下的陷阱。光她知道的,就不胜枚举,何况还有她不知道的。要不是他今晚主动坦白,沈千盏到死也不会知道自己的人生里有过那么多人为的磕绊和坎坷。

        她与季清和对视良久。

        想放些狠话,又顾忌这里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