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初识资本

第(1/2)页

清晨,阳光送来了些许暖意。

        徐梦蕾、王东阳和翁百辉三人就在云鼎大厦等待着翁百川和他幕后黑手的代表前来。

        对于这种并购类的谈判,徐梦蕾还是第一次,心里多少有些紧张。临阵磨枪,她利用这段时间,事无巨细地请教王东阳,王东阳则耐心地给她讲了一些关于并购的细节和相关案例。

        在王东阳的律师生涯里,参与过几次十几亿级的公司并购,对国内国际一些著名的并购案例也颇有研究。他讲起案例来,绘声绘色,如数家珍,仿佛自己亲身经历似的。像我们耳熟能详、曾风靡一时的西国烟草并购案、帝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南国珠宝并购案、提夫尼并购案、通顺并购案、德成产业并购案、黑豹并购案等等等等。从他口中说出,你就感觉是在讲故事,或者在看悬疑小说,人物个性,事件发展,那真可以称为峰回路转,险象环生。

        就拿上世纪七十年代帝皇集团管理层收购案来说。他是西国地九大公司,长期以来,占有这个行业40以上的市场份额,是这个行业里的巨无霸。ceo杰克则想用杠杆收购的方式来获得董事会股东的股份,从而真正掌控帝皇集团。

        所谓管理层和董事会,是在西国相对成熟的市场里才会出现的一种权责分明的管理模式,和国内认知的董事会和管理层有所差别。在西国七十年代,管理层的ceo的权利就类似国内董事长的权利,可以决策公司所有的事务,可以代表公司参与所有外交活动。总而言之,大到集团战略规划,小到审批一根针的预算,都由他们说了算,像古代的君王一样,主宰着集团的一切。

        董事会则是股东代表,每半年或一年听取ceo的经营报告,另外就是运用监事会来监督ceo的不法行为,除了等分红之外,不干预ceo的公司运营,更像现在的财务投资人,或者古代罗马帝国的元老会。

        在这种企业管理机制下,ceo的权利越来越大,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反过来收购董事会股东股份,从而掌控这个公司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但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往往没有这么多的资金来收购公司股份,于是一个新型收购方式便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那便是“杠杆收购”。

        这种收购方式,主要是通过向银行或者资本管理公司预先借贷一笔足以收购董事会股东股份的资金,收购完成后,股份归以ceo为代表的管理层,而预先借贷的这笔资金则按照一定的期限,把本金和利息还给出贷的银行或者投资人。

        ceo杰克就是用这种杠杆收购的方式来收购董事会股东们的股份。

        收购的起因源于一个失败的决策。当年,ceo杰克说服董事会耗资15亿美元投资了一个新项目,从项目设计、建设、检测各个环节观察,几乎可以称作完美。这个项目如果投向市场,不仅可以远远超出竞争对手,还可以带来股价飞涨,自己手里的期权股份价值和集团股东手里的股票价值将会翻十倍百倍以上。

        为了造出浩大的声势,杰克就提前找到了各大新闻媒体,发布了一个超大影响力的新闻发布会。媒体记者,知名投资人和ceo几乎全部都如约来到了帝皇集团的新闻发布会。这一个举动使得新项目获得全国的关注,未投入市场,帝皇集团的股价就翻了5倍。

        为此,董事会还特意发了一封感谢信,承诺在杰克原有的期权股份上,再追加30的期权作为奖励,并且多增加的30期权股份奖励,在新项目投入市场三年内任意时间,都可行权即由公司回购,兑换成现金。按照当时帝皇集团总股份市值计算,多追加的这部分期权如果兑换成现金,那至少可以让ceo杰克的个人财富达到10亿美元级别,就有资格加入西国富翁俱乐部。

        项目预期成功的推测、股价疯涨、董事会的嘉奖、各大媒体的宣传、同量级集团ceo的认可,一度让ceo杰克达到了事业巅峰,被西国最有影响力的财经杂志未来登为当期封面人物。杰克本人则和公司管理层日夜狂欢,等待着美好明天的到来。

        可事情的发展总是让人事与愿违,新项目刚投入市场,就发现消费者的反应和杰克的期望相距甚远,甚至南辕北辙。换市场,反复地实验,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反感,多事者竟然公然在电视上分享自己使用这个新项目时糟糕的感受。

        媒体永远是中间派,随风一片倒,指责声唾骂声也随之铺天盖地地向公司涌来。

        几天前还带着光芒万丈的新项目,转眼间便成了一堆任人厌恶,诅咒的垃圾。而公司董事会的股东们还都在金色海岸度假,在那个仅有电视、电话、报纸作为媒体的时代,董事会的股东们一开始并没有听到半点关于新项目投入市场后的消息,或者说他们压根不关心公司的经营。他们只关心自己的股份是否升值,年末会有多少分红,红酒是不是醒够了一个半小时哪一个时间段金色海岸才最美丽

        为了逃避项目失败带来的期权损失,ceo杰克便联系相关银行和投资人,筹款收购股份,等董事会这些股东们知道新项目失败的消息时,一份帝皇集团股份收购合同

        也同时放在了董事长利尔斯办公桌上。从利尔斯的角度来说,他只关心钱,他考量的是钱够不够,而杰克给他的价格让他非常满意,现有股价是75美元一股,而杰克给收购价格则是85美元一股,分两年支付,这个收购耗资480亿美元,创了西国收购史上资金规模新高,堪称西国收购史上最大的股权收购案。

        正在董事会要和杰克达成共识时,瑞纳资本管理公司则从中间插了一脚,声明愿意出90美元一股来收购董事会股东的股份,一次性支付全款。本来以为已经达成目的的杰克,面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很是气愤。

        董事会的人还是把钱作为考量是否卖出股份的标准,便搁置了杰克的收购方案。杰克只得再找投资公司商量,最后给出的报价是95美元一股,一年支付完成。刚报完价,第三家投资人,黑色风暴投资银行也插了进来,报价是97美元一股,一年支付完成。接着第四家、第五家、第六家

        一时间,帝皇股份成了香饽饽,收购的股价也从75美元一股,一路上涨至150美元一股,整整翻了一倍,而有意思的是,150美元一股的价格是杰克报的,依然是一年完成支付,这样的报价几乎透支了未来五年的帝皇集团的利润,就算胜了,也是惨胜。。

        董事会这些股东们反复权衡,一个欲望满足之后,另一个欲望变会产生,这便是人的可恶之处,也是可悲之处。

        股价的升值完全满足了股东的期望,于是他们又开始权衡谁更值得信任。首先议论的是杰克,杰克在公司做ceo将近而二十年,把帝皇集团从一个地区性公司,发展为西国第九大公司,行业的巨无霸,可谓功不可没。本来股东们非常信任他,而他却反过来想掌控公司的股份,于是股东就感觉杰克人格有问题,不想再继续信任。对于最后出价148美元一股的瑞纳资本管理公司,虽然他们价格低一些,但是他们承诺不会裁员,这让股东的心里多少有些安慰。

        在比较完这些要收购股份的管理层和公司后,股东们一致认定,瑞纳资本管理公司值得信任,内部信任的理由则是他背后雄厚的财力,和一次性付清全款的条件。而瑞纳资本为了降低财务成本,美化财务报表,转眼就裁掉了帝皇集团百分之四十的员工。然后把帝国集团进行分拆,分别卖给了不同的投资人,狠狠地转了一笔,而威名赫赫的帝皇帝集团自此陨落,逐渐在商海洪流里销声匿迹。

        杰克在这场角逐中也被董事会无情地抛弃了,抛弃他的原因则是每个人贪婪,可贪婪要有个限度,而你超出了这个限度,所以我们拒绝你收购我们的股份。,

        被抛弃后的杰克,获得了“金色降落伞”,即3000万美元的离职补偿这点补偿还不够他年收入的二十分之一。自此,一代枭雄也落下帷幕。

        真是匪夷所思,以利益为中心,以人格为名义,寡廉鲜耻莫过于此。

        听完王东阳的讲述,徐梦蕾不禁感叹道,商场如战场,利益角逐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能够把握商机,而一举改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