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历史第章地理志(背景设定,含野史杂记)(2)

常华元年秋,太常少卿肖怀云坏宗庙祭祀之礼,族中为官一十七人尽皆免为庶人,徙于西南漆蛮之地。……二年七月,丰郡水出,流杀人民,房舍坏败,往昔富庶尽失。……二年十月,帝感怀念哀,乃诏赦天下。……二年腊月,北地巡狩得一角端[1],以为大吉,遂下祈福诏,明年改元端福。……

        ……

        端福七年,哀帝崩于末。

        ……

        --《修史·哀帝纪》

        修平帝沐化二年,余不过十三岁无知稚儿,秋某日,山中偶遇某商,商自言从东北丽城而来。商美髯大腹,肩担一大竹篓,同行半里,相谈甚欢,其语多东祝之时新奇闻。

        然,至一茶水店,未及言,其面目遽尔融消似焚蜡。店东南隅现一青衣女,乌纱帷帽[2]拖裙至颈,然玉手肤白如脂,一颦一动极尽窈窕。青衣女上前,施白粉于商之面,其面目即复如初。商大喜曰:“今日得恩人救命,如何报答?”青衣女抽长剑在手,指竹篓曰:“可将篓中化鼎予我?”商闻言大惊,举篓欲逃。青衣女剑既出,穿其心而过,竟无半点血出,顷即商化了碧火一簇,俄而渐灭。众惧,不敢前。青衣女开篓,仅炭灰寸余深。

        青衣女叹数声:“凡体肉身抵不住焚火灵,不过二、三时辰,又是何苦。”语罢,乃向东而去。众皆大悟,知是灵术师斗法,心下惊惧,未敢复言。

        --《庐溪杂记》

        ====================================================================

        [1]角端: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又名“角圭”。&10084;在正文第9章末哀(2)中出现~&10084;

        [2]帷帽:帷帽是一种高顶的大檐帽,因其檐下垂一丝网似“帷”故得名。帷帽之制始于隋,盛于唐永徽至开元年间,曾两次被禁。--纳春英《唐代服饰时尚》另,宋·高承《事物纪原》:“帷帽创与隋代,永徽中拖裙及颈。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纱全幅缀于油帽或毡笠之前,以障风尘,为远行之服,盖本此。”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