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小环

第(1/2)页

女子断掌过房养,右断掌克六亲。

开始有人谣传,陈若梅的断掌克死了自家人。

还有人猜测,她在花样年华的时候被赶出家门,至今未嫁,是以积怨已久,最后发了疯,在除夕夜里,亲手把家人一个个斩去头颅,还纵火把他们烧得一干而净才能弥平怨气。

街谈巷语之下,消息很快便不胫而走。

震惊社会的陈府灭门血案,在案发清晨便在东北角一带传开了。

待早报上架,更在一天之内普遍引起季青岛岛民的关注与议论。

以往大年初一兴奋、愉快,抑或放松的佳节心情已烟消云散,老梅村村民纷纷感到惶惶不安。

不知下手如此残酷的凶手到底何人,亦不知是否还有下一个目标。

纯朴的乡民,如今只要一谈到陈家,无不闻之色变。

倒霉的杨正,在天色未明之前,便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他即刻起开始协助办理此案。

妻子多少有点不满。

毕竟他杨检座一年也没几天可在家好好陪伴家人。

现在好不容易有年假,竟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就这么被这起案件宣告结束了。

“什么不做,偏偏要做检察官!”妻子嘴上抱怨,却还是帮杨正打好领带,套上外套。

但他又能怎样呢?这可不是寻常的案子,拖延不得。

他不敌妻子频频扫射的怨妇视线,一接过她递来的雨伞和装着热姜汤的热水瓶,便小跑步踏出家门。

开车前往警局的路上,杨正思考着高层施压,要求人力扩编并尽快于一周内结案的原因。

当时尚处政府威权统治时期,社会尚无针砭时政的自由,更不可能形成舆论压力驱使相关单位调查此案。

唯一能让警方如此重视,甚至可说是备感压力的原因,除了仰赖他们的面子与廉耻心之外,只能因为是案件关系人的身份不一般了。

众人皆知,陈家是地方首富。

而自古以来,富商旺族嫁娶大多讲究门当户对;与陈家联姻的更无一不是达官显贵。

虽现在陈家几近灭门,且当年的陈当家—陈山河是孤儿出身,背后无家属闻问,但姻亲那边的势力却个个不可小觑,有他们督促官员,办案自然是不敢怠慢。

在抵达警局,与负责侦查此案的小组联系之后,事实恰巧印证了他的推测。

几位政商界显要皆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出面要求警署给个交代。

不过,这么多家姻亲中,没人关心陈家唯一还活着的若梅大小姐是否安然无恙。

这让杨正感到奇怪,办案多年的丰富经验告诉他,这里面有些文章。

“让我见大小姐!我要见她!”一名年纪约莫十二、三岁的女孩,在警局里大吵大闹,固执地挥舞着一张书信,要求赶她走的警察通融放行。

当时平民老百姓对警察尚且惧怕,不但都唤其“大人”,进了警局更是毕恭毕敬。

而此刻稚嫩的她,眼神却丝毫不畏惧,令杨正印象深刻。

“你是?”杨正听见吵闹声,便上前一问。

“我是陈家的佣人—小环。

”她直视杨正,将手中的书信递给他。

“他们说只要你们看了信,就会让我见大小姐!”

这杨正倒很怀疑。

陈若梅现在是这起重大案件的关系人,甚至可以说是嫌疑犯。

除非有高层指示,否则是不可能这么轻易就让她会见的。

而这信封外观显然也非警署常用的公文封袋。

尽管如此,出于好奇,他还是接过来看。

此信是某位政要的手书,如果杨正没记错,应是陈家二少奶奶娘家的近亲。

信中用词文雅、得体,是出自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

信里除了如其他已催促八百遍的显要一样,要求尽快查清案情之外,另一个要求很简单也相当具说服力:让陈若梅以前的贴身丫鬟—小环见她一面。

在熟识的人面前,人比较容易敞开心房,警方也可以趁此机会探听事情经过,对于调查也许会有重大突破。

主办此案的杨检座,当然知其轻重。

立即带小环去会见陈若梅。

不过他没告诉小环,他会在侦讯室的另一头聆听两人的对话。

待在小房间的杨正和调查小组组长---孙无忌,隔着侦讯室的单面透视玻璃观察着陈若梅和小环。

虽然侦讯室有录音装置,杨正仍细心地拿出纸笔记录两人对话的重点、反应,甚至是当日的穿著与生理表征。

例如,陈若梅削瘦的身材、焦卷的头发,以及她手上的烫伤。

“大小姐、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