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章六五 请先生赴死证道

第(1/2)页

第232章  章六五  请先生赴死证道

        瀛州岛时,南奕曾与孙九执与宋忠基于《志士仁人》畅聊过一阵,既是在谈心,也是在收心,让孙九执与宋忠,尽可能与南奕本身观念,能取得共识,求同存异。

        闲聊中,南奕将负责提供人口红利的底层民众,称之为藿食者;将高高在上的既得利益者,称之为肉食者,可以以藿食者为食。

        在拥有超凡之力、弱肉强食的修行界,肉食者食肉,具备天然的正义性。

        南奕既不认为前世天夏的赤色之火,可以无缝衔接到此世;也并不认为在此世有因地制宜点燃赤色之火的必要。

        恰恰相反,南奕一直以来,是怕宋忠被他所写的《志士仁人》,也就是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精神给带歪,心思拐到赤色之火上,妄图以赤色之火树立道心。

        在南奕看来,肉食者食肉,无可厚非。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肉食者既以藿食者为食,便该尽职尽责,为藿食者提供一定的便利乃至庇护。

        如此,方是双方维系合作共生之局面,即藿食者以身为肉供奉肉食者之前提。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为的当是藿食者所代表的族群,而非肉食者在名义上组建的“国家”。

        如果肉食者只顾食肉压榨,不仅不为藿食者提供便利,还反过来想方设法地加剧位阶固化,全无同胞情谊,视藿食者为牛羊猪狗,那么与其说双方是藿食者、肉食者之分,不如说双方已是两个不同族群。

        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面对此等肉食者,拔剑斩之,即是大义。

        换言之,南奕眼中的行侠仗义,实是出于生而为人的共情感,路见不平,生出不忿之意,遂以族群之大义,剑斩不义,求取念头通达。

        在此基础上,他甚至可以无视肉食者编织的“王法”,以武犯禁,自然谈不上正义。

        至于以武犯禁后该如何善后,南奕却是懒得考虑。他坚定认为,行侠仗义,只需救人一时,再授之以武种,传其真气武道,而不必想着救人一世。

        简单说,他人若无自强自救之心,南奕也不会秉持圣母之心去做保姆。

        但如果宋忠心思拐到了“正义”上,追求起公平公正的赤色之火,试图为藿食者做保姆。南奕不敢说他做法不对,却知这条道路坎坷至极,且对修行成仙没什么助益。

        所以,自打发现宋忠隐约有点赤色倾向后,南奕偶尔会与其聊上几句,关注其思想观念。

        而相较宋忠,孙九执却是不存在什么妇人之仁、圣母之心。

        他只是因童年经历,对肉食者天然不喜,各种看不惯,却说不出为何看不惯。

        南奕的话,于孙九执而言,就像是提纲挈领的思想纲领,令其恍然大悟:

        原来,他之所以看不惯肉食者,乃是因肉食者不当人子,窃居高位却不尽责,只视藿食者为猪狗牛羊。

        站在普罗大众的藿食者立场,他若向不当人子的肉食者出手,乃是在行侠仗义,践行侠道。

        而践行侠道,就算孙九执道途主体不是侠道,也称得上是在修行。

        如此,既能令念头通达,又是在认真修行,岂不妙哉?

        本就是百无禁忌性子的孙九执,得闻南奕之言,醍醐灌顶,顿时去了颠覆旧有秩序的最后一分自责,并生出一股使命感:他不是在单纯发泄私欲,而是在行侠仗义!

        错误的秩序,不能称之为秩序。

        颠覆错误的旧有秩序,或许会有阵痛,却有望大破大立,于新生秩序中革除旧弊。

        至于究竟该如何善后,却是不需他来大包大揽。

        行侠仗义,广传武道,是给人自强自救的机会。

        有选择之自由,肯定比位阶固化下的别无选择,要来得强出许多。

        所以孙九执几乎没怎么犹豫,便答应加入南奕的真气武道做源武者。

        然后,孙九执本体留在南海,与程龙配合,在南海暗中搞事,试图颠覆南海小妖在玄阶妖魔麾下麻木不仁的旧有秩序。

        如果一定要追求公平正义,那么,让自己成为最大的肉食者,将原有的肉食者自云端打落沦为藿食者,方是真正有望实现的公平正义。

        孙九执如此认定。

        与此同时,其分身孙不悟,则是跟着南奕等人回返大离,专修真气武道。

        孙不悟特意等到「均仙索」平均到他身上的养气大成修为消失,恢复黄阶下品之身,才开始以汉郡为起始,不断挑战传统武道之宗师,即传武宗师。

        在南奕广传武道还只是内功武道的时候,因为郡守为其造势并站台,彼时还属于楚郡治下的诸多传武宗师,并未站出来反对内功武道。

        毕竟此世民间风气便是,离皇的话可以不听,因为天高皇帝远;但当地郡守的话,却是不得不听。

        所以南奕在楚郡时,只有一个被魔修宫劭设计蛊惑的魏郡魏刀,跑来表示不满,想打死南奕以恢复武道本来面貌,却被南奕一剑枭首。

        等楚郡变为汉郡、内功武道升级为真气武道,汉郡本地的传武宗师,或是猜到了南奕的修士身份,仍旧不曾站出来反对真气武道。

        这些传武宗师,十有七八,都是上了年纪的耆老。

        年纪稍轻尚是中年的传武宗师,羡慕燕青云之余,大多都已悄然转修真气武道。

        而这些耆老,大抵寿元无多,就算着手转修长生真气,等修出名堂,也多活不了几年。

        他们许是觉得与其改换门庭延上区区三五年寿元,不若守住传统武道宗师之身的气节,至今也未转修真气武道。

        燕青云负责汉郡传武事宜时,想着这些耆老毕竟是前辈,只要不站出来反对真气武道,他也就井水不犯河水。

        但换成孙不悟,性子桀骜,却是不将这些人情世故放在眼里。

        他的心猿真气,只适合传武宗师转修。为了在真气武道上走得更远,孙不悟以汉郡为起始,挨着登门踢馆,径直找上传武宗师。

        要么随他转修心猿真气,要么,被他用心猿真气直接打死。

        孙不悟如此放言。

        他也丝毫没有柿子先挑软的来捏这种想法,其踢馆踢的第一家有着传武宗师坐镇之武馆,便是两口子皆为传武宗师的一对中年夫妇。

        其中,女子姓贾名洁珲,擅使拳法,修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