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水墨画卷

第(1/2)页

寅末,未破晓,何舟与陈允笙肩担朝所居处西北方约五里地的溪子街步行而去。

        “允笙姐,前些天你说在路上看到鬼火了,在哪儿?现下走到了吗?”何舟小声地试探性开口。

        “怎么突然想起这个?”陈允笙闻言偏头看了何舟一眼,“刚过,我现有点怕,大约在那处”,陈允笙稍侧头抬起左臂指向左后方一处。走在陈允笙右侧的何舟顺着所指方位看过去,想要记住具体地点以便以后避开,眼角余光却瞥见她俩后方不远处有个影子,遂视线滑向后方影子处,何舟睁睛瞳孔一缩,只一秒,面部呈现惊恐状,口中突然“咦——”地破音叫出声,拉着陈允笙本能地撒丫子拔腿就跑,“快跑啊”。陈允笙不知何状况,但被何舟拉着顺势也跑了起来,边跑边回头看了一眼,确有个影子,遂也被吓得“啊——”了出来,“有鬼啊!怕不是从死人坟里跳出来的”,脚下提速,跑过了何舟。

        四下静寂,空中划过两道破音“咦与啊”。

        后方肩担的人见两人此状况,眉头一皱,嘀咕一句“什么事啊?”虽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一脸茫然,也小跑了起来。反正跟着跑是没错的吧!

        何舟这厢是跑得腿发酸,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在心底惊恐地呐喊:别过来啊!

        月桥县为鱼米之乡,依山傍水,附近的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终年以捕鱼网虾、养鸡养鸭、拔藕采菱、种瓜种菜为生计,每日肩担去溪子街市易,以换盐糖茶布等用品。

        陈允笙今日担中是秋葵与莲蓬,何舟今日担中是茭白与竹笋。

        “给”,陈允笙拿了几个莲蓬给何舟,“昨日摘的,挺好吃的,卖不掉就我们自己吃吧”。

        何舟听闻此言,被陈允笙的话倒是逗笑了,推手拒了她递来的莲蓬,“你留着吧”,轻摇头笑着心里暗道:还不够自己吃的,那我们这一天天的是干嘛来了?

        明显就能感觉陈允笙对何舟的照顾,而这关怀,一半缘于她本性的善良温吞,一半出自于她了解何舟身世后的同情。何舟并不是何爹爹亲生女儿,而是在秋冬之际,何爹爹在一条小舟上捡到的还在襁褓之中的她,故而取名曰:舟。本没有孩子的何家,好似善心得到眷顾,在捡到她五年后,意外有喜,亲生了一个男孩——何安青。十三岁的何安青现下在书堂读书,每逢休学日,他也会像之前何舟书堂读书时期一样,帮家里做事或一道来溪子街。虽何爹阿娘一家依旧养育何舟,可到底不是亲生的,偏心也是在所难免的。

        大匀朝,是以六岁开始启蒙,不区分男童女童,都可接受十年的官方书堂教育。逢耕种农忙之际,书堂便会多休学些。以十六岁为界,如若走仕途,可再继续学习;否则便可走出书堂,或成家,或立业。

        “允笙姐,中元节我们便不来了吧。”

        “嗯,我刚也想说这事,今日着实把我吓到了。我觉得中元前后都应该等天亮再出发,天还黑着谁知道路上又会蹦出什么来?”

        “这不是陈允笙何舟吗”,此时一名男子打断了她们之间的交谈。两人转头看向面前的男子,三人都瞬间眉开眼笑,脸上的笑容像花骨朵一样顷刻间绚烂地绽放开来。契阔两年,今日复见,皆喜出望外。

        “呦,这不是昔日同窗方文吗?今个怎么在这儿看到你了?”陈允笙率先出口,因偶遇故人又惊又喜音调都变得轻松愉悦起来。何舟则是笑着脸,忙拿了几个自己担中的茭白和竹笋塞向他。

        “今个有事,外出采买,不想遇到你们了”,方文一边对她俩笑着说,一边慌忙对递来的东西不好意思的摆摆手并带了力道地推回。

        两人一推一拉之间,何舟这时开口:“你拿着吧,客气什么”。陈允笙也一道递了几个莲蓬过来,帮衬着说话,“就是,拿着吧”。

        方文见对方二人情真意切,推脱不了,便收下了。何舟忙着往他怀里放东西。她不知的是,方文这厢是含情脉脉地把何舟看了个满怀,眼中似琉璃似星辰熠熠闪光,眼波流转,秋水潋滟心荡漾,带着情动往外溢出,收不住势拉不住闸。只需一眼便可知那人心思,只不过对面两人都没留意到这一幕。而后,三人又交谈了会儿,方文这才抱着东西言谢告辞。

        月桥县离庐州府城约两百多里路。一路上李晏涵时而快马加鞭、急速驱驰,时而按辔徐行、策马慢游。坐于马上远眺沿途风景,街道人家皆枕山环水、随坡就势而建,白壁黛瓦马头墙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与周围一同构成一幅饱蘸墨香的画卷,幽静、典雅、古朴。行至大半路程,忽然下起淅淅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