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纯粹与质朴

第(1/2)页

墨霖通讯困难,虽说已然通了电话,但想要打个电话还得去县上的邮局打,手机在这里除了看看时间,再没什么用处。

        墨霖的孩子和滨江市那些娇生惯养孩子有所不同,墨霖的孩子很小就要担当起许多东西。

        比如有些才十岁的男孩就要去当脚夫来添补家用,甚至有些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就更要担当起家里的收入了。

        女孩靠手工活儿添补家用,男孩就靠当脚夫帮进墨霖的游客背一些东西来赚钱,平时没有什么脚夫活儿就去山上打猎,或者下地干活。

        肖潇自小就衣食无忧,竟不知还有这样苦的孩子,是乃一番心疼之下她将自己带的大部分钱都拿出来捐了,还准备回去之后就多捐一点。

        林晓念也将自己的钱都捐了,用来买教学用具,教那些喜欢画画的孩子,很久以前她就和李翔一起做了这个慈善基金。

        在这些孩子中李翔给林晓念和肖潇介绍了一对兄妹,这两个孩子就是单亲家庭。

        男孩十一岁叫木噶,女孩十岁叫阿卓,这两个孩子就是靠当脚夫和手工活儿的收入填补家用的。

        据较为外向大方的木噶说他的父亲是在一次脚夫活儿中跌下山崖,成了霖江的游魂,目前家里就剩下他和妹妹,还有母亲三人。

        木噶说这个的时候,语气并无太多情绪,似乎墨霖这里发生这种事很是寻常,但终归是亲人,哪怕时间已久不轻易表现悲伤,但悲伤还是会隐在心底的,是乃林晓念还是从木噶的眼睛里看出了几分暗藏着的悲痛。

        也许很多人看到这一幕都会不由的道歉问起了别人的伤心事,但其实这种道歉对当事人并无任何的意义,只是道歉之人为自己的冒昧找的一种心理上的安慰罢了。

        林晓念和肖潇听完这个并没有像那些无意间问起木噶家事,然后又急着道歉的人不同,她们的做法只是拍了拍木噶的肩膀,然后转移话题。

        林晓念问起木噶母亲的情况,木噶告诉她们母亲身体还可以,如今家里的分工就是木噶和妹妹添补家用,有空就时不时地帮母亲去下地干活,农忙季节就不做工  三人都下地干活。

        相对于木噶,妹妹阿卓倒是腼腆一点,但这也是情理之中,毕竟阿卓年幼丧父,年纪也才九岁。

        李翔带林晓念和肖潇看过了希望小学的修建工程后,就将她们带回了休息的地方,三人一经商量,准备第二天在旧校址教学。

        学校的老师并不多,除了李翔一个志愿者以外,还有其余的两名老师,一个叫孙栗,是墨霖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也没有在边工作,而是回家乡教学,也是一个赤忱的女孩。

        而另一个则是和李翔一样妥妥的城市赴西北区青年,为人很是实诚。

        这次前来林晓念和肖潇也是做了一些准备。

        经李翔昨天的介绍,学校里的孩子都知道要来两个新老师,一个是美术老师一个是手工课老师,墨霖的孩子年少就当家,很多孩子甚至有段时间都是辍了学去赚家用了的。

        木噶就是一个典型,他曾经辍过半年的学,后来是李翔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才能回校复学。

        墨霖的孩子都很期待新的老师,和城里一知道点新消息,就收不了心的孩子不同,墨霖的孩子恰恰截然相反,他们反而更加认真的听课,准备给新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林晓念和肖潇经李翔在课堂上的郑重介绍后,孩子们就自主站起来问好,林晓念和肖潇也问好后,就拿出了准备好的糖果分给了孩子们,孩子们很是惊喜,有些孩子甚至一年半载都没有吃过糖果了。

        林晓念和肖潇来到的这个班级是三年级,最大的孩子就是木噶,最小的孩子就是阿卓,这个班级的孩子并不多,只有十几个,很多孩子应当是辍学在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