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他们罪该万死,但我不该死(第二更,求订阅)

第(1/2)页

  哦!

  人还没到,就把礼送来了。

  初到南京的朱国强,并不知道有人给自己备了“厚礼”。

  瞧着杭济之唇角轻扬状,便轻笑道。

  “为武功贺?什么礼?”

  “回世子爷,是四名秦淮歌妓,四人确实堪称国色!且都是尚未梳拢的清倌人,所以,臣便自作主张,把她们留下了。”

  梳拢的意思是青楼女子第一次接客伴宿,所以,杭济之才会特意强调道。对于才学有限的人来说,总会抓住一切机会,从国子监出走投奔世子爷是,现在把几个女子留下来同样也是。

  “哦!”

  秦淮河的歌妓,而且一下子就送了四个。不可不谓之大手笔啊。

  挑了挑眉头,朱国强打量着杭济之,然后微微一笑。

  “是什么人送的礼?”

  有时候身边确实也需要一个这样的人。

  “回世子爷,是前礼部侍郎钱谦益,此人……”

  水太凉!

  这未免也太巧了吧!

  水太凉居然给自己送礼。不对,那家伙不是应该被自己关进牢里了吗?

  难怪会这么大的手笔!

  啜了口清茶,朱国强颇为惬意地坐在椅上,此时,他的心里倒是有些好奇。

  这水太凉啊!果然是水太凉啊!

  “水已冰,不能下!”

  真亏他能说得出来!

  历史会变,但是人是不会变的。他还是做出了他的选择。

  但是现在唯一出人意料的是,他居然献来了几个秦淮歌伎。

  想求活命!

  这人啊!

  有点意思!

  现在怎么做呢?

  面对这样的糖衣炮弹,是糖衣吃下来,炮弹踢回去,还是……

  心有所想间,朱国强听到门外传来脚步声,还不等他抬头,就看到来人进屋就跪。

  哦,不是跪。

  是稽首,这种拜礼,两手拱合,叩头至地并停留一段时间。稽首礼最重,一般用于帝王的郊祀礼、臣拜国君、子拜父等场合,不仅与满清的见人就跪的跪拜礼不同,且两者的跪拜也有不相同。

  见钱谦益用这样朝臣见君主的重礼相拜,放下茶杯朱国强反问道。

  “钱谦益你为什么行这样重礼?”

  “世子爷为我大明德藩世子,身份清贵,谦益虽已罢官,可仍是大明之臣,臣见君,理当行此大礼!”

  钱谦益低声道。

  “况且,世子爷于臣有救命之恩,若非世子爷力挽狂澜,于南京城外击败东虏,保满城上下不失,臣恐怕就要沦为虏手,既便是苟活于世,又有何无颜见列祖列宗,世子爷实在是臣救命恩人,理应大礼跪谢。”

  呃!

  瞬间,朱国强傻了眼,打量着稽首以地钱谦益,这一瞬间,他的心底十万个草泥马奔腾着!

  好家伙!

  这就是东林君子的风骨?

  当真是风骨惊人啊!

  “过去只闻东林君子风骨惊人,今日一见,果然是惊人至极啊!”

  所谓的“风骨”是什么?

  不过就是以死博名,祸乱朝纲罢了,他们联群结党营私,道德制高点一个比一个上台阶,可是遗害天下何止百年。所谓的风骨,不过只是个笑话罢了!

  “世子爷所言差异,东林风骨是生不逢时,没有得遇明君贤主,才显出风骨啊,遇明君贤主,自当竭尽全力为明君贤主做事,又何需以死直谏?”

  但凡是谁,都能听出来世子爷语里的讽刺,可跪在上的钱谦益却像没听出来似的,非但把话给圆了过来,甚至还借着自己稽首拜地的举动拍了个马屁!

  这家可真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好吧!

  这些家伙个个都是嘴炮,今天我算是见识了,他们这些人啊,就是嘴硬、笔硬,但就是骨头软!

  “你们哪,火太热、水太凉、绳子短,刀子疼,药太苦……说白了,一个个,笔够硬、嘴够损、骨太软……”

  嘴里念叨着这几句话,朱国强还是头一次发现自己居然这么有“诗才”,要不然咱回头也出本诗集,再开个研讨会研究一下。

  书名……开心经?

  估计到时候,就眼前的这些家伙,估计一个个的都会在一旁大力吹捧,开不开心不知道,但“马屁经”肯定错不了。

  一群东林党,全是马屁精!

  摇头感叹之余,朱国强盯着神情尴尬的钱谦益反问道。

  “我这么说,你不生气?”

  “臣,臣……”

  钱谦益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了。要是换成别人,估计这会儿他早就义正词严地加以反驳了。

  但是对眼前的这位爷,他不敢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