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为富要仁

第(1/2)页

在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里,如何做好广而告之

        对此,苏言深谙其道,盐铺与钱庄的广告,靠的都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的口碑效应。

        如今盐场招工,靠的也是口碑相传。

        第一日,盐场附近渔村的李族长,带着十来个将信将疑的村民来盐场干了一天的活。

        中午饭点领到几个窝窝头,还有一些咸菜,有几个村民舍不得吃完,留了两个晚上带回去给孩子吃。

        晚上收工时,果真领到十倍于其它盐场的工钱,比出海打渔收成不好的那个月赚的还多。

        第二日,李族长带着李家庄的男男女女前来盐场干活,只要是能干活的,全都来了。

        范铁没料到一下子来了如此多人,只好从干活的婶娘中选了几个来做窝窝头,这么多人吃饭,一顿饭,没几个婶娘还真做不出来。

        晚上收工,工钱到手,皆大欢喜。

        第三日,不得了,附近许多渔村的村民听说后,也赶了一大早就到盐场排队,生怕今日招工轮不到自己。

        口碑宣传的威力显现,只用了三日时间,处于停工状态的盐场,一派繁忙的景象,粗盐源源不断地晒出来。

        为此,苏言特地去找李族长商议,扩大盐场的规模,把盐场延伸至李族长他们渔村的滩涂。

        为此,苏言给了渔村一笔不菲的银子,用于修缮村里年久失修的房子。

        李族长欣然答应,照此下去,他们李家庄用不了多久必能脱贫致富。

        就如苏言所认为的,有收入颇丰的稳定工作,谁愿意冒险出海打渔

        在这个时代,出海打渔是一个风险性很高的工作。

        渔民们的船都是一些小木船,加之没有天气预报,全靠渔民们的经验看天气,一旦在海上遇到风暴,几乎就是九死一生。

        因此渔村每年都有些人出海后再也回不来。

        苏言望海姑娘的故事虽然是瞎编的,却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基于现实加工编造的。

        苏言的盐场对望海郡影响深远,许多年后,望海郡已经没有人再出海打渔,望海郡也发展成为天下海盐最的供应基地。

        当然,那是几年后的事,如今看得见的影响,不仅仅是附近的渔民。

        林、楚两家的盐场也受到了影响,躺枪了,被苏言误伤。

        这两家的盐场工人,每天都会少那么几个。

        一开始,少几个人不会察觉出什么,过几天后,后果就挺严重了。

        “人呢,人呢,都死哪里去了”

        当林、楚两家盐场的管事发觉不对劲时,自家盐场的工人已经流失严重,并且还在每天不断地流失。

        打听清楚自家盐场流失的工人都跑去苏家的盐场后,管事的不得不赶紧派人去禀报家主。

        “混账,这小子居然算计到老子头上来了。”

        这次林家兴忍无可忍发飙了。

        苏言给工人提高工钱,本意只是无需剥削克扣工人的血汗钱,本身盐已是一个暴利行业。

        苏言也没想过借此来算计林家的盐场,林家兴以为是苏言算计的,倒是冤枉苏言了。

        “老爷,现如今该怎么办”

        在管家眼里,一向温文尔雅的老爷,自打那个叫苏言的来余杭城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