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十一)后起之秀(上)

第(2/2)页

在更好的时机?皇上顺着台阶下来,这才颁布命令:寇准官复原职,而一味拍马逢迎耽误了救灾的副宰相王钦被贬官出京任知府。

  而这背后的种种,是世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不明就里的人就骂寇准为了个官位变节了。只是时间久了,众人也就心里明白:骂的不过是王钦手下的爪牙和不明就里却自以为清高的酸腐文人。在老百姓心中,寇准仍是他们心中那个“能得天下好”的寇老。

  毕竟,寇准回归后,六部在他手里似乎都发挥了最大的作用。他以一串雷霆手段处理了一批赈灾不利尸位素餐的官员。官员赈灾的效果直接列入业绩考核,赈灾不利的不予升迁。

  刑部对于蝗灾中囤聚居其的不法商人予以重处,保证老百姓能够买的到平价粮食,吃得起饭。

  他派驻守京城的屯军去帮助老百姓灭蝗虫。

  他又让工部的官员用大火焚烧的方法,既烧掉荒草开垦出荒地,烧死蝗虫和虫卵,一劳永逸。对于去垦荒种地的农民,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补贴。

  他还让钦天监的官员利用天气变化来指导农时,让户部的官员补发适宜的种苗补种抢种些农作物,好作为补充的口粮。

  一番措施下来,席卷黄河流域多个州府的蝗灾得到了解除。赈灾和来年的农耕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皇上暗自庆幸,在最危急的时刻,自己及时悬崖勒马。而寇准无疑是那个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进京时,那些骂他变节求位的流言也就烟消云散了。

  只是在众人感念寇准功业的背后,有一个人却心中愤恨难平。那就是贵人刘娥。一则,寇准之前公然反对皇上立自己为后;二则,随着王钦被贬谪,自己在前朝失去了一个可以联手对抗寇准的外援。

  本来自己出身卑微,一时不能立为皇后也在情理之中。只是刘娥在后宫解决了一件让皇帝棘手的事情,自认为能力无人能出其右,想当皇后的心就更加蠢蠢欲动起来。

  原来去岁宋太后去世了。宋太后生前,皇上赵恒对她还是礼遇有加的。可是去世后,却遇到了难题。这个难题不是皇上自找的,而是太宗皇帝留下来的。

  当年太祖驾崩,太宗取代了侄儿的皇位,对宋太后多有记恨。当年并不以太后称呼,只称为开宝皇后。太宗驾崩前,更是传旨让宋太后殉葬,所幸被紫冰救下。当今皇帝继位,皇上和八王之间达成了某种默契,并没有再追究赐死一事。皇上更是以国母的标准奉养宋太后。

  只是太宗皇帝临终留了密诏:宋太后身后,不能以太后的名号和礼制下葬。

  宋太后在太祖朝,是以皇后名义进宫的。皇后的名号无人比她更名正言顺。在当今皇帝这儿,更是长辈。太宗皇帝的要求无疑是裹挟着私人怨恨的。按说是不合礼制,可谁叫他是先皇?

  没想到宋太后薨逝却带来了这么大的难题。大的方面,普天下的百姓都在注视着以孝道著称的皇帝怎样供奉国母。眼前,还得顾及着八王的面子。一边是礼制,一边是遗诏。皇上两边都无法逾越,左右为难。

  刘娥知道皇上为此事烦心,就贴心地出主意说:“臣妾听潘太妃说,当年宋太后侍奉杜太后很是孝顺。婆媳虽然相处时间不久,却很是融洽。”

  “是啊,朕那时虽然年岁小,还是受过宋太后几次照拂的。哎……朕难啊!”皇上叹气道。

  “皇上莫急。臣妾有个办法,不知道可行吗?”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