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四)无证之罪(下)

第(2/2)页

爷?”

  见包拯的神态,八王忙抬手止住:“本王不是来讲情的,而是来讲清楚一些内情。”

  包拯见八王示意,就让旁人退去。八王才道:“包大人是明白人。应当想到这件事虽是因国舅而起,背后牵扯的却是宫中。”

  见包拯默然不语,八王又道:“前因,本王也不知道。只是小儿惟叙在宫中无意中听到,国舅要把莲花庵的孩子斩草除根!小孩子气盛,独自跑到莲花庵去救人,反被国舅所擒。这才有了后来的事。”

  “这些令郎已经都说了。”包拯问道,“可又与凤凰何干?”

  “凤凰就是本王的内妹紫冰。”八王坦言道,“你进京的晚。当年紫冰受人暗害,多年没有回京城。这次潜伏在国舅府就是为了揪出元凶。”

  “当真?”

  八王笑道:“你以为平白无故地出现我南清宫两个人呢?”

  八王见包拯点头,又道:“既如此,本王今天可要把妹妹带回去了。”

  包拯阻止道:“王爷,本案尚有疑点。凤凰还不能回去?”

  “你可证明她有罪?”

  “无证。”

  “无证就是没罪。”八王说着就要往外走。

  包拯快步再次拦住:“王爷——”

  八王有些不爽,道:“在你眼里,本王就是这么徇私枉法的人吗?”

  “不敢。”

  “既然没有罪证,你关着她也是没道理。”八王理直气壮道,“明天就是腊月二十了。你开封府要封印了。我带她回去过个好年。若是年后再查出疑点,你只管来我南清宫拿人。”

  包拯不是会卖人情的官员。可八王说的不错。腊月二十,开封府就要封印放假。即使还有疑点,也只能暂且搁置。况且眼下实在没有证据证明紫冰有罪。就算是实证的囚犯,过年期间也不提审,让人过个好年。这是国家的制度,体现大宋法制也有仁慈的一面。

  包拯只能决定先放了紫冰,拱手道:“王爷,开封府责任重大。若是他日查出凤凰有涉,王爷可不能护短啊。”

  “这是自然。”八王又交代道:“虽说明天就封印了。你们再辛苦一下,把这些孩子们按照户籍送回去。家里人估计都盼着呢。”

  “王爷吩咐的是。”

  八王点点头:“行了,你去忙吧。我自己去牢房里提人。”

  “下官还是着人带王爷去吧。还有些交接的手续需要签字。”

  “你呀,真是谨慎!”八王不无赞许地笑道,“好,走吧。”

  一个单独的牢房里凤凰面墙坐着,一袭红衣包裹着的身体愈发显得清瘦。八王轻轻唤了声:“紫冰。”

  没有动静,八王又大声叫了一声紫冰。凤凰才回过头来,面无表情地问:“这位官人,你是在跟我说话吗?”

  看到凤凰的脸,八王大步上前,焦急道:“紫冰,这么些年你去哪儿了?不知道大家都惦记着你吗?”

  凤凰兀自笑了一下,自嘲中分明带着苦涩:“凤凰什么时候有这样的好福气!有人惦记了?”

  “紫冰,不管你有什么苦衷,今天都跟我回去。”

  “这位官人,我知道跟随国舅是助纣为虐。既然国舅已死,我也没什么可说了。”

  “紫冰——”八王有些怒气地喝道,见多说也无益,就招呼祺瑞进来。

  祺瑞捧着一个食盒走进来,见到凤凰忽然站住了,恭敬地叫了声:“紫冰姑娘!”

  凤凰清冷的目光撒在祺瑞脸上:“我跟紫冰——很像吗?”

  祺瑞有些不知所措地站着。

  “祺瑞,你放下出去吧。”

  待祺瑞出去,八王亲自过去弯腰打开了食盒:“尝尝吧。”说完也出了牢房出去了。

  许久,凤凰还是忍不住看了食盒里的东西。她冰封般地表情慢慢柔和下来,拿起一个缓缓地坐下慢慢地嚼着。嚼着嚼着,脸上严霜的气息淡了又淡。

  当躲在不远处的八王看到凤凰垂下的眼睑里珠光闪闪,就款款地走出来说:“有些事情,是凤凰不曾经历过的。”

  食盒里装的是紫云亲手做的炙焦金花饼。当年紫冰被拐卖救出的时候,紫云就拿这个饼安慰她。这是姐妹俩关于食物最深的记忆。不同于街上卖的,只有紫云做的会加桂花糖。

  “跟姐夫回家!”

  凤凰不再辩白什么,默默地跟着八王出了牢门。回到南清宫,凤凰见宫里冷冷清清的没人迎接,径直就往后堂走。

  “怎么?不记得清逸斋在哪儿了?”八王笑道。

  “去看看姐姐。”

  “你姐姐不在。”

  “不在,怎么做吃的?”凤凰想起了什么,忽然转过身冷笑道:“哼——我想起来了,她被休了!”

  “明天我带你去把她接回来。”

  “真是有本事!以她引我,以我诱她。果然一箭双雕,好计谋啊!”

  八王并不介意,只缓声说道:“你不用在这冷嘲热讽,明日你就明白了,暂且忍忍吧。”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