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一)多管齐下(上)

第(2/2)页

朵里。西夏特地抓了几个细作审问,所传消息都是一致。

  西夏又探知,辽宋双方最高行政长管已经正面相迎了,却没有了任何交战的消息。两方僵持,异常平静。

  西夏开始疑心:辽宋双方势均力敌,怕是哪一方都不易占到便宜。难道辽宋双方皇帝达成了协议,要牺牲西夏……那大宋的使臣,难道是来探听虚实的?

  西夏王半信半疑,又派大臣再审两国细作。西夏宰相亲自去督查,审讯前,他见细作中有人狼吞虎咽,有人却难以下咽,细问下来才知道:宋人吃不惯西夏的饭食,而辽人却很适应。

  西夏宰相忙回报西夏王:“大宋如果想吞并西夏,饮食习性大不相同,用处并不大。辽才是虎狼之国,吞并西夏对他们来说有益而无害。还望我主早下决断。”

  西夏本就仰赖大宋赏赐,辽国无暇顾及,才苟延残喘。而今之计,西夏出兵攻辽,不仅仅是帮助大宋,更是帮自己。

  辽国随后也得到了消息,本要趁机撬开大宋的西北边境,为战争破冰。谁知,不光大宋军队严阵以待,西夏整装待发随时出击。西北方向的进攻只得作罢。

  此前,八王也修书给高丽王爷,希望他们能陈兵北境,给辽国东南方向一些压力。当初在乾封县时,八王与高丽王爷就惺惺相惜,很是投契。想来于私于公,他都会帮忙的。只是大宋到高丽路途遥远,又有战事,这国书该怎样传到高丽去呢?

  紫冰在书房见八王写好后,坐在桌前犯难,道:“反正你也是要递到澶州,加盖皇帝玉玺。那不如让云龙去送好了。”

  “你除了云龙就想不到别人了。”八王无奈地苦笑道。

  “你不知道,呼延王爷在登州有故交,他家常有船出海做生意。云龙说当年他去长白山学艺就是坐他家的船过去的。”

  听此言,八王如释重负,笑道:“云龙还真是什么都告诉你。如此甚好。让他去我也放心。”

  紫冰这般做法也有自己的私心:云龙虽是跟着燕王似乎比较稳妥,可前线刀剑无眼;让他去登州送信,虽说路途遥远,可往京东东路方向并无辽军,反倒安全了不少。

  云龙果然不辱使命,快马加鞭地奔到了登州,坐船去高丽递交了国书。高丽为自身计,自是应允。

  至此,辽国的西南有西夏军队;东南有高丽陈兵边境;南部与大宋接壤的幽州有杨延昭,雁门关有燕王、李守恩。辽国北线的进逼反而三面受敌,动弹不得。只剩下孤军深入的主力部队仍困在澶州城外,进不得退不得。

  对于大宋来说,饿狼虽仍在家门口,却已经稳定了大局。守城的石保吉等将领统一坚守不出,静观辽国的困兽之斗。

  转眼盂兰盆节到了。因为战事的原因,除了拜祭祖先,百姓们又祝祷征战的家人能平安归来,是以今年的中元节比往年热闹了不少。

  紫冰和清霭做了些莲花灯,到月湖放灯。

  “这桥叫渡月桥,拜月亮最合适了。”紫冰笑道。

  清霭点点头。两人便郑重其事地在桥上跪下,对着月亮拜了拜。紫冰笑道:“古代有美人貂蝉拜月,咱们今天是东施效颦了。”

  “哪里就东施效颦了?不管是美人拜月,还是老妪拜月,都是为了心中所想,有所期待。咱们怎么就拜不得了?”

  “难怪王爷和郡主都偏疼你,到底是有见识。来——”

  两人跪在漫水桥上把点亮的莲花灯一个一个放进月湖。放一个,紫冰就说一句:“平安!”

  水灯尚未漂到湖心,齐平就寻来:“姑娘,快!曹国公府来人了。”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