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约瑟夫主义

第(2/2)页

进主义思潮的技能树全点了一遍。

  (上面那个属于P社粉丝版本,下面来个正常版本。约瑟夫二世的行为甚至让人觉得他是一个穿越者。

  首先,他要求取消一切贵族的自治权,司法权,经济上减免税收的权利,同时必须德意志化,疯狂推行德语,规定官员必须会说德语。

  接着便是农奴制度,特蕾莎女皇在位期间已经基本解放了皇室领地内的农奴,但约瑟夫二世觉得这太温和了,他要求立刻解放奥地利境内的所有农奴。

  约瑟夫二世不但对贵族体制和农奴制度重拳出击,就连一直作为盟友的教会也不放过,他关停了奥地利60%的修道院,并且没收了大量教会资产。

  而且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廷,甚至不属于天主教,而是成了国家公务员,所有主教必须向皇帝效忠,大主教直接由皇室任命,凡是不能履行国家职能一律要求还俗。

  强制宗教信仰自由,犹太人甚至可以在维也纳教堂,支持异教婚礼,甚至表示只要公民不违法他制定的法律,哪怕是信仰撒旦也是自由的。

  当然一直支持他的小市民阶级,约瑟夫二世也不会放过。他用极其夸张的警察制度,规定了所有市民从出生到死亡的行为准则。

  对于最忠诚的军队,依然是大刀阔斧地让一大批老兵老将原地退役。同时规定了一大堆行为准则,比如为了遏制帝国内部的决斗风气,他规定任何参与或接受决斗的人都必须被执行死刑。

  凡此种种..如果详细写需要1-2章。另外各位书友不要怕,这些字都是后加的,并不会收费。)

  后果不用说,就是他把能得罪的人全得罪光了。

  但在奥地利这样一个再奇葩不过的国度里,即便是如此急功近利的君主周围依然存在着大批支持者。其国内的政局反而是改革派占优势,他们也就是最早的约瑟夫派。

  可历史充满了偶然性,没过几年奥地利帝国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俄土战争,正在两奥激战之时,老对手普鲁士借机宣布和苏丹结成同盟,而马扎尔人的叛军也趁机起义。

  面对风雨飘摇的糜烂局势,约瑟夫二世只得选择了妥协,最后在绝望和孤立中死去。

  他的墓志铭上这样写道:

  “埋葬于此者,虽极尽善意,但终一事无成。”

  这位惨毁半誉的君主虽然离去,但是约瑟夫派却并没有随之消声觅迹,反而依然具有相当强大的影响力。

  他们中的强硬派分子甚至主张民族平等,消灭马扎尔叛徒。没错这个人就是战争大臣图拉尔伯爵。不过整个奥地利军方高层多少都有点信奉约瑟夫主义。

  “阿尔弗雷德先生,我如果要是您,可笑不出来。在座的诸位想必很清楚,多少年了我们德意志人一直处在法兰西铁锤和斯拉夫铁砧的夹缝之中,好不容易在打败了那个该死的科西嘉人和他手下那群蝗虫后才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因为奥地利的存在让三方势力达到了微妙的平衡。

  如果有一天这种平衡被人为打破,那么欧陆又会重新陷入无休止地混战之中。”

  奥托·冯·俾斯麦从来都不是一个战争狂人,而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

  “奥托,你方才的话让我糊涂了。能告诉我你到底是希望奥地利衰落还是强大?”

  阿尔弗雷德可以将一个17人的小作坊在7年时间发展成一个拥有130名员工在莱茵地区最负盛名的钢铁厂,说明此人绝非庸才,但与未来的铁血宰相相比其格局依然不足。

  老练的俾斯麦并没有正面给出答案,而是反问道。

  “阿尔弗雷德先生,您觉得这一次的约瑟夫派会重蹈覆辙吗?”

  阿尔弗雷德·克虏伯挠了挠头。他从不觉得这群失败者派会成功,因为奥地利帝国内德意志人的傲慢态度,让其很难与其他民族和睦。但仔细思考一番后,这位未来的钢铁大亨还是做出回答。

  “应该会吧,毕竟有你这位不出世的大才在。难道不是吗?”

  (“应该会吧,毕竟有你在。不是吗?”原句是这个,但是鉴于某些书友说,需要思考的东西太多,就简化了一下。)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