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025佛寺

第(1/2)页

九月初,以苏、明几州为首的一众江南官员及以常氏为首的一干士族勾结大同教,私吞土地、意图谋反的消息将千里之外的长安城闹了个人仰马翻。

        桓谨一边奉旨处置长安同样牵扯进此事内的官员,一边应付着四面八方的试探。

        “桓相公,听闻圣上原本要去陇右,怎的却在江南……”

        “恕本官多言,圣上似乎没有说此次要去哪里罢?”

        “左仆射,皇嗣之事……”

        “圣上才二十有六,不急,不急。”

        “听闻圣上身边跟了个小娘子,不知后宫是否……”

        “后宫是圣上的后宫,一切都随圣上……什么,那小娘子是我家掌珠?!”

        几日后,在明州忙得焦头烂额的桓玉收到了一摞厚厚的家信。

        明州城内这几日实在肃杀,听闻涉事的士族官员被齐齐绑在了刑场上,一丈远一个,待谢衍下令时滚了一地的脑袋。原本老老实实的百姓听闻那些从士族脱身的奴婢实则是大同教的贼子,种的是本该属于他们的土地后一改淳朴作风,用农具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械斗。

        只是桓玉并没有见到这些。

        她被打发去梳理有问题的土地、户籍以及查抄的士族官员家产。这对她而言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太过繁杂琐碎,不过好在还有许多人与她一同梳理。

        与她共事的大官小官最初不满桓玉一个小娘子插上一脚,只是碍于圣言不敢抱怨,不过在瞧出桓玉一个抵他们十个的做事能力后顷刻抛下了不满,还有人虚心请教她是如何做到的。

        桓玉抱着多让他们分担一些的态度教了他们诸多公式口诀,可惜他们已有自成一派的计算体系,很难迅速适应桓玉的法子,还提出了不少质疑……此时桓玉格外思念起自己在金陵的学生,心想有朝一日必要让他们将数学发扬光大。

        怀着这样的心情,她打开了那一摞家信。

        先是阿爹的信。他说自己已得知她此行出了不少力,心中很是欣慰,又笔锋一转开始讲如何同谢衍相处,做一个“二十四孝好臣子”,看得桓玉格外心虚。阿娘则格外剑拔弩张,怒斥她不顾自身安危随意乱跑,威胁她“若是少一根头发就别回来了”。

        只有阿兄没提这些事,反而同她说了在岭南一代试种的占城稻长势喜人,以及出海的商队又有了什么消息。

        又这般忙了十余日,桓玉才见到了谢衍的影子。

        他似乎比前些时日消瘦了些,但面色却好看了许多,如此更显霞姿月韵。还未等桓玉犹豫完是否应当起身行礼时,他已经坐在了桌案一侧,看向她面前摊开的图纸。

        “此为何物?”

        图纸之上是桓玉凭借记忆还原出的“丈量步车”,木制的十字车身,竹制的蔑尺以及铁制的转轴都画得清楚分明。

        “此物名为丈量步车。”桓玉道,“这些时日我发现各州丈量的土地与实际有些偏差,除去官员做事不用心外,绳尺太容易出差错也是一大缘故。想来不日您便要下令诸州量地均田了,此物能起到些用处。”

        随后她提起心神,准备了诸多言语打算应付他之后的询问。

        譬如“此物是一位名为程大位的先生研制出的,因此我并不知晓他如何有的此等奇思妙想”“没能献上图纸是因为他老人家已不在人世”“我偶然与他相识得知此物,直至今日才想起”之类的话。

        可他只是仔细端详了一番那图纸,随后目光扫过她右手侧带有桓谨字迹的家书,问道:“汝父未曾告知莫要妄自揣测上意么?”

        桓玉喉咙里的话哽住了。

        揣测上意……方才那句“不日下令丈量土地”便算揣测上意么?这难道不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事么?

        她万万没想到等来这样一句话,最终只是低声道:“……我失言了。”

        可落在谢衍眼中,便是另一副模样。

        满怀戒备的小娘子被一句话堵住,从容的神情不在,甚至因惊愕连秋水般的眼眸都睁大了,语调里都带了委屈失落,将方才的疏离抛到了九霄云外。

        桓玉正默念伴君如伴虎,却见他笑了起来。这次不是那种淡到难以捕捉的神情,而是唇角都格外明显地弯了起来。

        美色把心中的烦郁驱散开来,桓玉这才意识到方才那是一句过于严肃的戏弄,竟一时失语:“您是否有些……”

        谢衍:“嗯?”

        “有失君王风度”几个字被吞了回去,桓玉硬生生道:“您何时回长安?”

        一生气就赶人。谢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