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庆柏的帝王术

第(1/2)页

养心殿暖阁里,袁庆柏正拿着一份奏折,已在仔细阅览第二遍。

    这份奏折引起了他的格外注意。

    既因写这份奏折的人,也因所奏的事。

    这份奏折是宋嘉涵所写。

    宋嘉涵现任工部侍郎,兼任顺天府尹。

    宋嘉涵素来清正廉洁,敢言直谏,曾上奏折建议承泰帝“亲近兄弟、停止纳捐、西北收兵”,然而承泰帝却素来器重他。

    此次宋嘉涵在奏折里建议袁庆柏解除对原二皇子、原七皇子、原十二皇子的圈禁。

    在此之前,已有人对袁庆柏建议过此事,但上奏折建议的还是第一次。

    袁庆柏将宋嘉涵的这份奏折仔细阅览第二遍后,便御笔写下朱批:“知道了。”

    “知道了”这三个字,经常出现在景安帝和承泰帝的朱批中。

    这三个字挺好用。

    “知道了”可以是一种敷衍,也可以是故意不表明态度,比如眼下,袁庆柏朱批“知道了”,会让人难以捉摸,他究竟是赞成还是反对呢?

    事实上,袁庆柏已打算释放原二皇子、原七皇子、原十二皇子。

    刚登基的他,现在很需要收拢人心,宗室又是重点,原二皇子、原七皇子、原十二皇子被释放,也不会对他造成什么威胁了。

    而且承泰帝在遗诏中说了让袁庆柏亲近宗室成员,袁庆柏可以借此为理由。

    这是帝王术!

    但现在还不是释放的好时候,毕竟承泰帝才驾崩三十几天,袁庆柏打算待到距离承泰帝驾崩满了两个月便释放。

    批阅完宋嘉涵的奏折,袁庆柏又拿起一份奏折。

    这份奏折是兵部侍郎贾雨村上奏,洋洋洒洒写了四百字,却并无要事,一是请安,二是献媚,三是表忠心。

    袁庆柏冷哼了一声,批阅道:“知道了。”

    贾雨村的轨迹,跟原著里大致一致。

    此人先是靠甄士隐的资助,考中了进士,当上了知府,因犯事被革职,后来到扬州给林黛玉当西宾,又靠林如海,攀附上了贾政、王子腾,当上了应天府知府,再后来又被王子腾举荐成了兵部侍郎。

    袁庆柏知道贾雨村是个擅长伪装的小人,只是目前还不是整治此人的时候,毕竟贾雨村是王子腾、荣国府的门下。

    ……

    ……

    耗费了一个时辰,袁庆柏接连批阅了二十份奏折,速度挺快。

    盖因大部分都是请安、献媚、表忠心的奏折。

    有人在奏折里说,已经入夏了,让袁庆柏注意避暑。

    袁庆柏朱批:“知道了。”

    他倒是想驻到圆照园听政,只因他刚登基不久,还需进一步稳定自己的天子之位,打算再过两个月,自己的天子之位很稳固了,加上承泰帝驾崩百日过了,再去圆照园。

    有外官在奏折里介绍了当地的土特产,说想要献给袁庆柏。

    袁庆柏朱批:“知道了,不必送来。”

    有人在奏折里写了颂圣的御制诗,让袁庆柏指点,更搞笑的是,此人其实是个不怎么识字的武官。

    袁庆柏朱批:“你识字通诗与否?系幕客代笔与否?”

    虽说大部分的奏折都显得垃圾,但袁庆柏还是乐意阅览,至少密奏人愿意写这些奏折,是对他这位新天子的认可。

    事实上,有密奏权的人,若长时间不上奏折,便会担忧被天子遗忘,甚至被天子猜忌,因此,哪怕是上奏“垃圾奏折”,也要刷一下存在感。

    这是严峻刻薄的承泰帝将他们逼出来的。

    这时,袁庆柏又拿起一份奏折阅览起来。

    这份奏折不是“垃圾”,是一位总督上奏,建议袁庆柏废除承泰帝的“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袁庆柏朱批道:“知道了。”

    事实上,此前已有多人对袁庆柏如此建议了。

    而袁庆柏已打算要废除“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这一政策,在承泰朝实施了好几年,然而也仅仅只是在河南推行,且在河南引起不小的乱子,出现了大规模的罢考科举。

    因为官绅是这个时代的重要阶层,这一政策对政权影响很大,甚至可以说,这一政策是对科举制度的挑战,损害到以儒家思想构建的统治体系。

    读书人辛辛苦苦读书,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中举后享受特权的。

    袁庆柏打算实施一系列改革,甚至打算要快速推进工业革命,根据前世的历史,再过三十年,西方就要开始工业革命,袁庆柏想让大周比西方提前而不是落后。

    饶是如此,袁庆柏也不能强制执行“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如此他这个天子都可能坐不稳,他也需要利用广大官绅。

    另外,承泰帝的其他新政,包括了摊丁入亩,已让大周的财政状况好了起来,袁庆柏现在也没必要靠“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增加财政税收。

    摊丁入亩,袁庆柏会保留。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袁庆柏会废除。

    承泰帝也在遗诏里指出了,袁庆柏可斟酌他在位时严苛的章程。

    “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嗣后遇此等事,则再加斟酌,若应照旧例者,仍照旧例行。”

    袁庆柏可以借此为理由。

    这也是帝王术。

    不过,此事也不急,袁庆柏打算承泰帝驾崩百日后再废除。

    ……

    ……

    已是中午,袁庆柏暂停了工作,吃了午饭。

    他亲身经历过两次下毒弑君,尤其是第二次,他自己也是被毒害的对象,他又素来谨慎,当他登基,自然对饮食格外在意,已严加管控了御膳房。

    吃完午饭,袁庆柏午睡了半个时辰,便继续忙碌的工作,召见臣子、批阅奏折、下发谕旨……

    唉,当天子真不容易。

    好在,前有勤政过度的承泰帝,袁庆柏虽也需勤政,但可以不用像承泰帝那般勤政过度。

    这时,卢谦翼翼小心步入了暖阁:“圣上,瑞郡王求见。”

    袁庆柏点了点头:“让他进来。”

    瑞郡主便是袁庆树。

    华夏自古以来会避讳皇帝的名字,不过大周对此事不是很讲究。

    袁庆柏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