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猜想

第(1/2)页

民间的野史终究还是野史,要知道皇帝的设定可是一个力若体虚的男人,就算是在药物和鲜血的刺激之下真的发了狂。燕绾绝对不相信竟然就可以将当时太子带进了帐中的人给杀光,太子做的什么事情?

        太子做的事杀父弑君的大事,这种事情只许成功,是绝对不允许失败的,太子已经做到了最重要的一步,难道太子带进了皇帝额帐中的人都是一些没有反抗的能力的老弱病残吗?

        当然也不排除众人看见自己的头头都已经被杀死了,眼前的又正是正儿八经的九五之尊,所以放弃了反抗也是有可能的。

        燕绾轻轻地用手敲着桌面,得出了一个结论,看来姜还是老的辣。

        对比自己听到的那些关于昌明之乱的在民间流传的野史,若是叛变在这个时候就已经结束聊话,那也就不会在民间或者在史学家的口中被悄悄地称作了昌明之乱了。

        之所以被称为的昌明之乱,也正是因为太子被皇帝杀死,其实不过是一个螳螂捕蝉的过程,后面还有黄雀呢,而作为黄雀的就是当今的皇帝,也就是当时的四皇子。

        一直有人不少史学家认为,当时四皇子是躲在了皇帝的帐篷外的。

        也就是,四皇子亲眼看见了太子擒住皇帝,皇帝死太子的过程。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件事情是四皇子侧策划的。

        综合历史的各种疑点,若是在上述的那些情节之中再加上了四皇子的一个安排的话,这一切就能够得通了。

        但是如今四皇子坐在皇位上面,谁也不能将这件事情大胆的提出来。况且皇朝已经更迭替代,关于当初的过程,也是无人再去追究。

        但是四皇子在皇帝将帐篷中的众人杀死的之后赶到了帐篷之中,也的确是一件不能否认的事实。

        至于当初的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这也是一个疑点。

        史书里面并没有提到。

        但是不管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皇帝终究是死了,而且这场变乱的发动者是太子,理论上面来,其实和四皇子并没有什么关系。

        但是史学家一向是要证明自己的严谨的思考态度的,譬如众人还有另外其一个角度也就是四皇子利用的太子擒住皇帝,那么挟子的这个罪名就不在四皇子的手郑

        不管皇帝是怎么死的,擒住了皇帝的终究都是太子,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不管皇帝是怎么死的,史书上都是不介意再往太子的头上泼一盆脏水。

        反正没有人知道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众人关心的不过是史书上究竟怎么写。

        而写书的人自然也知道要怎么写才能满足民众的八卦的胃口,所以关于这个昌明之乱的史书的记载,燕绾觉得不过就是当做一本杂书看看就罢了。

        总之燕绾是认定了自己的四哥哥将自己父皇的死亡加在了自己的大哥哥的身上。

        脑中冒出了这个想法之后,燕绾为自己的这个想法感到可笑,什么四哥哥,大哥哥,不过都是一些自己异想开的想法罢了,不过是空空将自己身上的流淌的血液给美化而已,有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