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因为他值得

第(1/2)页

  如果说,此刻在场的两千多人里,只有一个人知道胡炎是怎么做到的,那这个人只能是李青。

  确实,他知道。

  而且方法很简单,小师叔就是靠脑子硬记的。

  门口那条路,前后就走过两次。

  第一次,刚来那会儿,他们坐在车里一扫而过。

  第二次,确定了洗新内容,爷俩相跟,又去溜达了一趟。

  然后,没了。

  甚至在路上小师叔都没有记,等回到后台,没多大工夫,他就把贯口现攒了出来。

  自己帮着润色字词,小师叔便抓紧时间记忆。

  整个过程,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半点不玄乎。

  可正因为这样,才让李青心里看小师叔,也跟看怪物似的。

  出发前几天新攒的一千多词儿,今天临时洗的一千多词儿,前后加起来可是几千的新词儿呐。

  可结果呢?

  小师叔不但没有“吃栗子”,贯起来,那叫一个利索,简直跟嘴里跑火箭似的溜。

  细思极恐呐。

  他这脑子到底是咋长得?

  李青承认,自己有把小师叔脑子扒开来瞧一瞧,看一看的冲动。

  真的。

  这种冲动,貌似还越来越强烈!

  胡炎半点没有察觉到,自己亲爱的搭档,已经把目光从自己脸上,转移到了脑袋上,他就这么一脸微笑的看着台下,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掌声。

  尤其看到那几位领导,带头热烈鼓掌,整个状态跟之前明显不同。

  不自觉的,放开了,放下了。

  即便穿着西装,也渐渐融入到了晚会的氛围当中。

  胡炎不虚伪,心里很有几分满足感。

  艺人行当,本就是伺候人的手艺。

  再没有什么,比把自己的衣食父母伺候好了,更让艺人感到满足的吧?

  领导也罢,老板也成,普通的观众依然。

  人家只要花了钱,捧了场,那就不能让人家白白破费。

  简单的逻辑,艺人生存的法则,也是胡炎从艺的原则。

  当然,对于眼前这效果,他倒没有多大的意外。

  拍马屁,没什么好与不好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拍好的。

  既有讲究,更需要能耐。

  自己今晚这一场,从观众们不知道多少代以前的老祖宗,也就是原始社会开始拍起,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一路拍呀拍的,拍到了现在。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他全给勾搭进去了。

  又从十几万平方公里,一个巨大的河省,一路拍回到平顶市里,最后拍到他们家门口,就差拍他们脸上了。

  自己也不是干拍,巧妙的用贯口形式,把所有东西串连起来,既展现了相声这门传统手艺的魅力,又恰好挠到了观众们的痒处。

  这应该算是拍得很不露痕迹吧?

  所以……担待吧。

  就这段活儿,里头花的心思,下的工夫可不少了。

  自己爷俩作为艺人,都把力气卖到了这份儿上,观众们要还不给掌声,那是不是太不够意思了?

  当然,人家很够意思,反响很不错。

  同样,这也代表着,自己也总算没有丢祖师爷的脸。

  全部贯口表演完,也意味着垫话全部结束了。

  这是传统相声《问路》,很有意思的地方。

  一个传统小段儿,梁子很短。

  讲的是一个结巴问路,偏偏问到了另一个结巴头,第一个结巴以为对方在学自己说话,俩个结巴吵着吵着,差点没打起来。

  最后一想,得,干脆找个人来评评理吧。

  结果好死不死,俩结巴找的第三个人,恰好也是个结巴。

  前后就这么点儿内容,笑料足够,可以拿来当“底”,但绝对撑不完整个节目。

  如今有了前面颇具水准,而且相当有新意,还符合主题的贯口支撑,那整个节目使完,就非常完整,非常有意思了。

  当然,垫话完毕,还得瓢把儿,顺便点题。

  掌声稍弱,表演继续。

  胡炎笑道:“所以说,咱河省,咱平顶都是旅游的绝佳选择。”

  “这么好的地方,是该多来。”李青也点头。

  演员一点题,观众们,尤其是领导直接跟着频频点头。

  胡炎这才话头一转:“只是啊,出门旅游难免也会遇到些问题。”

  “什么问题呢?”李青看着他问道。

  胡炎则看着观众笑道:“头一个,路就不熟。去个陌生的地方,自个儿往大街上一站,这往东去哪儿,往西去哪儿,很容易闹不明白。”

  “这倒是,路在嘴上,多跟人打听打听。”李青帮着出主意。

  胡炎继续道:“得问路。这个问路也有讲究,一个问不好,不但闹了笑话,还可能打起来。”

  “不是,问个路还能打起来?”李青疑惑道。

  胡炎笑容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