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女帝到场

第(2/2)页

是一愣,但既然女帝发话,哪有不从之礼。

        这一提议瞬间打乱了书院们原本的计划,待一番商量之后,比试的学子匆忙上场。

        几家书院皆是一派忧色,女帝莅临大会已是十分紧张,更何况不知出于什么缘由突然更改规则,几个临时应场学生心情忐忑地开始作画。

        半个时辰后,学子们停了笔,礼官将诸位学子的画作展示出来,由六位大人点评,当然由于秦昭的身份也在应邀之列。

        其中有三幅画比较出众,分别是国子监的登高远望图,景山书院的江上寒秋图,还有一幅是云山书院的秋桔硕果图。

        第一幅登高远望图,寥寥几笔画出万重山峰,一个文士临崖,单薄的衣袍被秋风吹得猎猎作响,文士的寂寥孤独之情被此画表现得淋漓精致,其意境笔法堪称上佳。

        第二幅的江上秋景图画的是茫茫一片江上,一叶孤舟悠悠独行,船头的隐士背手而立,眺目远方,脸上的神情孤傲清冷,与岸边深秋时节的枯木相融,越发衬托出深秋的冷寂肃杀。

        而最后的秋桔硕果图与前两幅用色全然相反,金黄饱满的笔法画出了满山的金桔,那黄灿灿的金色与油油的绿色交相掩映,这一番秋天丰收的场面显得摘桔的果农更加喜气洋洋。

        几位评判官看完回了座上,几位大人都不动神色地看向秦昭,白太傅开口道:“不知陛下以为那副画最佳?”

        秦昭笑言道:“朕与画作上并无研究,还是几位大人定夺吧。”

        见秦昭一连推脱,白太傅却不干了:“陛下实在过谦,我们几人并非让陛下定夺,不过是与陛下交流一番罢了”

        秦昭被追问的没有办法:“既然太傅这般说,朕也姑且谈一下自己的喜好,那一幅金桔硕硕累累,十分不错。”只是一句便不再多言。

        新上位的户部尚书陆敬却是一脸敬佩:“陛下所言不错,这般秋景丰收图看着十分喜人,若是我大烨农田丰收如此图一般,何愁百姓不能康乐富足。”

        陆敬话语一落,座上的几人脸上皆是一派思索。

        秦昭一脸无语,她不过是看那金桔画的个大,颜色饱满,看着十分诱人罢了。怎么就扯到了这农田一事上?

        秦昭连忙道:“朕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几位大人不要放在心上,评判还是由诸位来定吧。”

        见几人商议了片刻,宣布最终结果,景山书院的江上秋景图最终胜出。但太傅还特意将秋桔硕果图拿出来作了点评,这令一贯不及另外两家的云山书院不管学子和夫子都是十分激动。

        虽然自己的画作被定为第一,沈修文却不见丝毫喜悦,没听着陛下亲口夸赞那副秋桔硕果图吗,对另外两幅却是一言未发。

        如果说之前他们还注重的是输赢,现在怕是更希望的是获得女帝的赞赏。

        谁知两幅自认为立意,笔法皆不错的画作丝毫未入女帝眼中,反而是那笔法,构图皆不算上佳的金桔硕果图反而被女帝大加赞赏。

        看着沈修文眉头紧皱,素来寡言沉默的宁绍开口安慰道:“你也不必多想,陛下居于帝位,自然与那些大人看事的方法,关注的点不同。你想想前几届画秋天丰收图哪副夺冠过?”

        沈修文听了沉思了片刻:“我并非不平,只不过有些郁闷。”接连两次被秦昭打击,他不由得反思自己眼界是不是太过狭隘了。

        他们哪曾料想到,从小出生乡野,混迹于乱世之中,尽管后来登了帝位,秦昭乡下人实在的审美从来没有改变过。

        不管书院学子如何作想,第五场比试“律法”开始了。

        大烨律法是每一个大烨的学子都必须了解熟悉的一项,虽然不作为科考的项目,但每个月,刑部部的人都会派人去京城的书院讲学,为学子以后为官行事做一定的准备。

        而历年来的比试皆是考核学子对大烨律的熟悉理解程度,多是以背诵为主。

        令这些学子再次傻眼的是,陛下突然提议由周宣出题考核学子应对办法。

        周宣是什么人,先前掌天下刑讼复核的大理少卿,在座的这些人,既使地位最为尊贵的女帝怕是也没有比周宣更熟悉大烨律了。

        果然听闻周宣出题,底下的学子一片惊呼,秦昭微笑的看着众人:“此举不限参赛条件,有想法者的皆可发言”

        见周宣出题:“某一州县,有官员横征暴敛,借赋税收刮民膏,百姓不堪其苦,揭竿起义,如果你是朝廷派去的官员该如何处理这些起义之人。”

        此言一出,一片哗然。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