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赐进士

第(2/2)页

仇有望。

        谢崇宁扫了一眼,大抵猜到他们在想什么,他平静的道“如今这只是刚开始,还有很多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我在明处,能做的不多,更棘手的事情就要各位叔伯辛劳了。”

        谢余下首的谢逸性子直爽,立刻接道“少爷这是说的什么话,您能做的都是大事,我们不过是处理些庶务,算得了什么辛劳。”

        对面穿着青色长衫,瞧着像是中年文士的谢闻也点头应和,“不错,有什么事,少爷只管吩咐下来。”

        旁边的谢承相貌很不起眼,但一双眼睛却精光闪闪,他闻言便若有所思的道“余哥的马场已经开起来了,等到入了夏,陆续便能收回不少的本钱,咱们是不是也该把这铺子开起来了。”

        谢崇宁看向他,轻轻颌首,“承叔说的不错,南北铺子的确该开起来了,商队也要慢慢建成,不过不必急,这些都可以循序渐进的来。”

        要探听消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商队,但这件事办起来不能突兀,而是要水到渠成方可。

        在座的其他几人都开始思忖铺子和商队的事情,谢崇宁这时又道“下个月便要殿试了,想来我这个会元得个进士出身是不难的。难得是我如今年纪太小,必然不可能象其他人那般直接入仕,倒是极有可能按照从前的先例,被安排到国子监继续进修”

        国子监的监生们都是要求同吃同住,他若是进去以监生的待遇,那就有些麻烦了,与他们见面都只能等到休沐日。

        当然,据谢崇宁猜测,应该不至如此。

        但凡事总要想到最坏,因此他还是提前将这个可能提了出来。

        “为免之后见面不易,殿试前的这段日子,我们便来好好商量一番之后该如何做,这样即便少碰面也无碍。”

        众人闻言,对他不可能尽快出仕不免有些惋惜,不过转念又觉得这样也好。毕竟少爷的年纪还小,再多读两年书总是好的。既然要走仕途,势必要根基扎得稳,日后才能走得更高更远,也才能将当年的事调查清楚。

        想罢,众人齐声道“听少爷吩咐”

        谢崇宁一向习惯将事情从最坏的结果想起,但他却是低估了自己考中会元所引起的波澜。毕竟是百年来年龄最小的会元,放榜后,没几日这消息便在京城里传开了,甚至直达天听。

        三月十五当日,殿试过后,年轻的皇上亲临,坐在龙椅之上,第一句话便是,“朕来看看,那百年才出一位的少年英才谢崇宁是哪个”

        垂首同其他人一起站在殿上的谢崇宁心下微微一动,他定了定神,连忙上前一步,叩首“拜见陛下,草民便是谢崇宁。只是百年出一位的少年英才之名,却不敢当。”

        “哦”皇上的目光中多了几分兴致,“为何”

        谢崇宁恭恭敬敬的道“殿试结果未出,草民不敢自称英才。”

        皇上一怔后,哈哈大笑,之后便对下首第一位的臣子道“杨阁老,小会元在催促快些公布殿试结果了,你觉得如何”

        杨阁老肃然道“臣遵旨。”

        说着,他将纸卷双手举起,随侍接过,在皇上眼前展开。

        目光扫过,皇上的眸底之色微变,但只瞬间,便恢复如常。他年轻的脸上仿佛浮起满意的笑容,开口道“不错不错,今年的科举可为朝廷选拔了不少良材。其他的,就按此名次公布出来,不过这谢崇宁,朕是要特别嘉奖的。”

        听到这里,谢崇宁的心便微微下沉,只觉有所预料。

        果然,随侍宣读的三榜中并无他的名字。

        待到宣读完毕,众人还未跪下谢恩时,皇上突然挥动袍袖,扬声道“谢崇宁以年幼之身一举夺得会元,才学过人,朕钦点为进士,特许进入国子监以助教之名继续进修,并赐府邸一座。”

        言毕,又不羁的笑道“谢卿对朕的封赏可满意”

        谢崇宁立刻叩首,“谢皇上赏识,臣必定不辜负圣望,用心钻研,以期早日为皇上分忧”

        见状,一旁的杨阁老嘴唇嚅动了片刻,到底还是紧紧的闭上了,没有出言反对。

        他对谢崇宁原本另有安排,可眼下看来,倒是用不上了。

        罢了,皇上既然认可了他们几位阁老拟的殿试结果,他们作些小小的退让,也无伤大雅。

        这谢崇宁虽是个有才的,奈何年纪太小,现下拉拢他又顶什么用。待到数年后,他长大些,自然知道怎么选择对自己才是最好的。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