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 秋风扫落叶

第(1/2)页

  “呵呵,希伯也莫要妄自菲薄。”

  黄忠劝慰了一句,又道:“主公早知希伯治军方正,统军有序,心里必然对希伯也已定下了名号,只是此时希伯身在犍为,主公不便为希伯凭空加之罢了。”

  “哦?”

  严颜双眼放光,不过片刻又被他收敛,摆摆手,对自己的失态也感觉有些好笑。

  “罢了,汉升,你还是先说说看,主公这次北上,提拔起来的另一个猛将又是谁来?”

  “希伯又错了。”

  “另一个被主公慧眼识珠提拔起来的,并不能称之为猛将,反而是一员统军之将。”

  黄忠将要说起于禁的时候,反而脸色显得郑重了起来。

  严颜看着黄忠的脸色,想了想他所说的话,脸上当即露出了疑惑。

  “统军之将,莫非,是一个帅才?”

  黄忠点了点头。

  “另一个,名叫于禁于文则。”

  “他原本属于鲍济北麾下,只不过,他虽然身负统军之才,却在鲍济北军中一直被埋没。”

  “从黄巾乱起之时,于文则便已经从军,到了此次讨董会盟之时,才累加军功,强强成了一名军司马。”

  严颜暗暗在心间计算了一下。

  按照黄忠所说,从黄巾乱起之时算起,到今年年初会盟为止。

  这可是足足六个年头!

  其实,正常来看的话,如果是从毫无出身的士卒做起,能够在六年中升到军司马,已经算的上是祖坟冒烟了。

  毕竟没有一身出类拔萃的武艺,想要在军中出人头地,就得靠强大的家势相助。

  很明显,蹉跎六年,只是一个军司马的于禁并没有。

  而且,更多时候,就算是身为世家豪族之流出身,也是要遇到贵人才能起飞的。

  就比如出身自临江严家的严颜本人。

  黄忠又将于禁的往事和严颜说了一遍。

  因为自己在宛城蹉跎二十余年,曾经他自己也只是一介城门将,言语之中,黄忠也是深有感触。

  至于严颜也没好到哪里去。

  他在被刘茂点将之前,也仅仅只是困守临江县城,一个小小的县尉而已。

  想到此处,严颜不禁发出感慨。

  “主公之慧眼,才是我等心有壮志之辈的福音!”

  初平元年,九月初。

  大汉天下熙熙嚷嚷,自从去年司隶大乱起,便一刻也不曾安歇过。

  先是关外联军会盟讨董之时。

  新任荆州牧刘表单骑入荆州,听从南郡蒯越之计,利诱宗贼匪首十五人,收拢他们所有的部属,然后乘胜向荆州所有郡县发布文书,各地宗贼望风而降,荆州立即平稳下来。

  之后刘表迁移治所到襄阳,几乎完全掌控整个荆州。

  刘表枭雄之姿勃发,旬月间展露无遗,当年便称得上是“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几乎与此同时。

  董卓在李儒的设计和徐荣的推举之下,将一直在大汉遥远的东北方,与徐荣是同乡的公孙度任命为辽东太守,用以牵制撤军渤海的袁绍。

  只是公孙度却自有计较。

  到任之后,公孙度以律法诛杀郡中名豪大姓百余家,辽东郡大为震动。

  之后,公孙度发兵向东讨伐高句骊,向西远击乌桓。

  得胜回归后,公孙度秘密和亲信柳毅、阳仪等人说大汉国祚不保,叫他们不如追随自己,一同图谋王霸之业,众人统统追随。

  因此,公孙度便将辽东分作辽西和中辽,分别派遣太守,又越过大海,占据东莱各县,偷偷设置了营州刺史,公孙度自立为辽东后、平州牧,立庙承制,大有躲在辽东自立为王的势头。

  在关外诸侯讨董散去之后。

  董卓对关外诸侯虽然没有发起战争,却依从李儒的设计,采取了另外一套谋划。

  董卓先是派了大鸿胪韩融、少府阴修、执金吾胡毋班、将作大匠吴修、越骑校尉王瑰等人,分别前往袁绍、袁术、韩馥、王匡、鲍信等人处,以天子名义问罪。

  结果被袁绍得知之后,传书给河内的王匡,叫他杀了胡毋班、吴修、王瑰,袁术那边也杀了阴修,唯独韩融因为名声太大得了活命。

  自那之后。

  因为袁绍身在渤海,幽冀并三州多有豪杰之士往投,韩馥虽然身为冀州牧,却几乎被完全的架空了。

  之前在会盟的时候,韩馥曾反对袁绍为盟主,已经得罪了他,担心袁绍因此事会报复自己,韩馥便弃了州牧之位,转而去投奔了陈留太守张邈。

  哪只他连州牧都不要,只想要逃命而已,袁绍却还是不肯放过他。

  袁绍后来派了使者前去求见张邈,在宴席之中,使者推说有密事要告诉张邈,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