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策论

第(1/2)页

策论是景朝考察学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无论州试省试,都是占比最大的一部分。近些年景朝大兴格物,谈玄渐渐式微,佛道儒三家思想渐渐被说理式文风取代,不仅是在“论”与“策”上,即使是诗词也有渐渐向义理靠近之势。

        时润远站在台上,众人目光汇聚,“巧算”、“格物”、“传花”三场比试之后,碧落书院以五十一分高居第一,青桐书院四十九分位居第二,至于白云书院和晴枫书院则是四十四和四十一分居于第三第四。

        在景朝策论的两大流派中,分别以宋阳明和古诚两位大儒为首,而张士宏就曾为宋阳明弟子,因此范哲宇在谈玄上,也是最厉害最擅长的。

        时润远站立不动,待一切喧闹渐渐平息之后,他眼神冷冽的看到面板上和他分数并驾齐驱的时亦之名,缓缓将自己的名字贴在了策论一栏上,这意味着先前的小打小闹已经结束,谈玄正式开始,众人屏息,连高位上的院长们也不似先前的随意。

        子凌乐师见状就从高坐上走了下来,他拿出古琴,“这次策论由我主持亦由我出题,众人可随意发挥,至于高下之分,优劣之判,则由诸院长和知州共同裁决。”

        下方学子齐声应到:“诺。”

        子凌乐师轻笑一声,随意拨动琴弦,琴声悠扬,似春日微风浮动,万籁俱寂冰雪消融,一曲终了,时亦只觉心头舒爽,烦忧皆散。

        “我出的题目便是:天下学子学文多为科举仕途,若不为仕途,学子可为何?”

        众学子纷纷沉思,为这不同寻常的一题侧目。

        “每人做文不可超过三百字,用时半个时辰,沙漏以立,诸位,可以开始了。”

        短暂的沉寂了一会儿。

        时润远沉思片刻后尝试解题,他看向子凌乐师道:“不知乐师可是意指当前科举之弊端?”

        子凌乐师摇头,随手弹出一声凛冽之声。

        时润远皱眉,下方各学子也互相犹疑的小声议论两声,只在思考而却人动笔。

        宋元此时也像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他朝着时亦看了看:“时弟以为子凌乐师何意?”

        时亦也在认真思考,闻言后只是照着题意简单道:“科举仕途本就是我们的追求,往大了可以说为百姓谋福祉,往小了说关乎我们个人荣辱。然无论国运家事,看的都是个人,这些事瓦匠可做,木匠可做,你可做,我亦可做,然而这些都不是只有我们读书人可以承担的责任,若真要说有什么是只有我们可以做的,那边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吧。”

        宋元听后面露疑惑:“为万事开太平,这不关乎科举仕途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读书本来就是一件修身明理的事啊。”

        宋元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旁边的玉春听的却是眼前一亮,他按耐住内心的狂喜,慌忙出声喊到:“读书本身就是一件修身明理的事,子陵乐师可是想让我们从读书自身出发?”

        这一声喊的众人意料之外,学子们目光立马向玉春这边看来,连子凌也面露笑意,“亦可,你欲何解?”

        感受到众人的目光,玉春整个人都快要飘起来了,这样大好的机会可比飞花上多得几分还要光彩,他得意的看了眼一旁的时亦宋元二人,然后恭敬的朝着子凌乐师道:“科举仕途本就是我们的追求,往大了说可为百姓谋福祉……”

        竟是一字不差的把时亦的话重复了一遍。

        宋元气恼:“这小人!太过分了!”

        “别冲动。”时亦也是微微有些恼怒,但在这样的场合若闹出乱子来,丢脸的肯定不会只有玉春,他连忙拉了拉宋元摇了摇头,举杯示意他不要冲动。

        宋元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只得恨恨坐正,却是连一个眼角余光也不愿再给玉春了。

        众学子听后若有所思,上方的范哲宇看了玉春一眼却面露疑惑,这玉春在兰院缠了他小半年,他的水平自己心知肚明,这题解的如此干净可不像他的水平,他又看了看在旁边神色自若的时亦,脑海中有些许想法,随即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所解?那还不如相信是玉春所解了。遂摇头笑了笑,继续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