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白羽鸡的眼泪

第(1/2)页



        在肖仁的时候,肖父肖母就是养鸡的,这么多年过去,还是以养鸡种地维生。

        家里前段时间刚进了一批鸡苗,现在应该还没到出栏期,所以肖南山才会这么。

        肖淑雯拍了肖南山一下,对肖仁道“行,那我们就过去,不过你可赶紧让我们抱上孙子”

        肖仁忙道“没问题,最多两年我就给你们找个儿媳妇回来。”

        肖南山砸吧了砸吧嘴,嘿笑道“行吧,过去就过去,还想着再干几年,没想到提前退休了”

        肖淑雯数落他“提前退休还不好啊不知道谁不叫着不干活。”

        老两口拌着嘴,脸上却时不时露出一点放松或是恍惚之色。

        老一辈的人和现在的年轻人不一样,大半辈子的劳碌命,往往都闲不下来。

        即便是退休了,有些老人也想找点事干。

        他爸他妈五十多岁了,养了近三十年的鸡,乍然不养了,也许有不用干活聊解脱,但也免不了空虚。

        唉,还真得快找个媳妇,生个娃了

        吃完饭,肖仁和肖父商量了一下什么时候搬过去,家里的鸡肯定不能就这么放着不管,老两口也不舍得。

        所幸他家这些年养的是白羽鸡,如今的白羽鸡经过多代改良育种,出栏期已经缩短到四十多,与以往人们印象中一养养半年已经远远不同了。

        听肖父,现在距离进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应该再过个七八就行了。

        晚上肖仁和父母一起去了鸡场,他们村养殖户不少,肖仁家的鸡场和其他人一样,都在村北头边缘处,远离居住区,紧挨着村子里的田地和墓地。

        时候肖仁还跟着父母在鸡场住过一段时间,一出门就是一大片坟地,日常游戏熊孩子坟头蹦迪。

        一般来,养鸡场会留下一个人在场里看着,既是为了防止有人偷鸡,也是为了看好鸡圈的温度,时刻调控着,免得温度太高,把鸡热死。所以即便回家吃饭,也都是匆匆吃完,马上回去。很多养殖户甚至干脆就住在养殖场里,都不怎么回家。

        以前肖仁家也是这样,但这些年俩孩子结婚的结婚,工作的工作,两口子年纪也大了,架不住那么拼,所以才会慢悠悠的回家吃饭。

        一到养鸡场,肖仁就和父母换水喂食,其实现在村里很多人都用起来半自动化养殖,不过肖父肖母搞不懂那些设备,一直还是人工换水喂食。

        而这时,两口子也看到了肖仁进化后的身体多强。

        夹着两袋子饲料跟俩棉花枕头似的,健步如飞,那可是四百斤啊

        这冲击比肖仁变出火来还大,毕竟在肖父肖母印象里,儿子那胖猪扛半袋饲料都得呼哧带喘,哪有这么轻松过,俩人感觉这怕不是个假儿子。

        有了肖仁加入,喂食就快了很多,半个时就把俩鸡圈全喂了一遍。

        出了鸡圈,肖仁深吸了一口气。半年多没来鸡圈,一时间还真有点不适应这味,太臭了。

        肖淑雯把肖仁往回赶“行了行了,回去睡吧,这里不用你了”

        肖仁笑道“我回去也没什么事,跟你们一块在这儿看着吧。”

        肖父肖母虽然回家吃饭,但晚上还是在鸡圈这边的屋里睡,晚上俩人轮着看场。

        “看什么看,你又不懂,快别在这儿瞎添乱了,回去回去”肖淑雯不耐烦的撵人。

        “我熬夜习惯了,回去也睡不着,我就光看前半夜行了吧。”

        肖淑雯拗不过他,拍了他一巴掌,笑骂道“以前也没见你这么孝顺,一回家就缩在房里不出来”

        肖仁讨好卖乖道“以前那不是胖吗,不爱动”

        有肖仁看前半夜,肖南山嘱咐了一下他注意的事,两人就先去睡了。

        肖仁趁着时间还早,给肖不悔去了一个电话,跟她了声明过去,然后就看起了场。

        看场不是时时刻刻都在里面看着,隔一段时间看看就校

        空闲的时候肖仁出来转了转,看向不远处那一大片坟地,不由得走了过去。

        肖仁并没有深入,在一座紧挨着养鸡场这边的坟包前停了下来。

        这是他爷爷奶奶的坟,肖仁对奶奶没什么印象,听在他很的时候就没了,而肖仁的爷爷,是在他大学那会儿走的,死后和奶奶合葬在了一起。

        肖仁也没磕头,叼着根狗尾巴草,唠嗑似的坐在坟前。

        “老头子,我回来看你了。”

        “我话算话,没为非作歹,没仗技敛财,就是糊口饭吃,可惜还没给您老领回孙媳妇来。现在啊这技术是越来越先进了,咱家这绝活也不怎么稀罕了,人能干的事,机器干的更好,唉,也不知道还能传几代”

        肖仁对着坟头唠唠叨叨,着这些年自己的经历见闻,还有这些年的社会变化。

        除了家里人,外人都不知道肖仁的口技是怎么学的,即

        便是家里人,也是在肖仁大学毕业后,才知道他学成了口技。

        而教肖仁口技的人,便是他爷爷。

        肖南山有兄弟姐妹好几个,却没一个想学自家老头子这门技艺的,他们那时候的人都瞧不大上这种耍把戏的,而且当时的社会环境也确实没多少人有精力去看这种“娱乐节目”,所以耍的再好,没人看也赚不到钱。

        而后来肖仁的几个堂兄堂姐们就更看不上了,大哥大姐们心比高,一个个都奔着大城盛办公室去了。

        而肖仁时候因为父母忙,有时候鸡场大片死鸡的时候会回不来,那时肖不悔常常带着他去爷爷那儿蹭饭吃。

        肖不悔那妞对电视爱得深沉,肖仁抢不过她,就只好缠着爷爷讲故事,也是那时,肖仁初次接触到口技。

        老头子拿着一手祖传的技艺在手里,却没人学,眼见娃子们一个个都大了,眼前就剩下肖仁这个老幺对口技有点兴趣,就想法设法的忽悠他。

        什么赋比你几个哥哥姐姐好,学会了以后可以哄姑娘,出门在外饿不死。

        然后肖仁这个肖家子弟里最胸无大志的胖墩,就被忽悠住了,跟着老头子一学,就学了十年。

        口技并不是那么好学的,肖仁上了大学都只是入门,直到爷爷临死把一些精髓教给他,他才逐渐登堂入室。

        死前爷爷让他答应他不传外人,不为非作歹,不开门收徒敛财。

        肖仁答应了,心里却并不理解。

        后来,他进了马戏团,接触到一些越来越没落的传统杂技戏法,才渐渐明白了爷爷的用意。

        就如之前的,人能干的,已经逐步被机器取代了。

        爷爷还活着的时候,就有一堆大喇叭模拟万马奔腾,现在更先进,什么asr,3d循环立体播放,比口技更身临其境,还不用花钱。

        所以这门技艺若是少数人掌握还算稀罕,总有那么一撮人喜欢,学会了怎么也能混口饭吃,但若是大规模传授出去,神秘感会大大降低,而且供大于需,本来听的人就不多,这样一来就更分散了,工作逐渐减少,报酬也会因为竞争而降低,使得想学的人越来越少,不用别人使绊子,自己就能断了传常

        所以肖仁当时拒绝羚视台。

        这一夜,肖仁在坟前了很多,也许他并不会再去口技,但这门技艺,他一定会继续传下去。至于还能传几代,唉,随缘吧

        第二,肖仁九点才从床上爬起来,昨晚凌晨一点他被肖淑雯撵了回来,洗漱一番就到了两点,也没顾上别的,倒头就睡到了现在。

        刚端着脸盆要去院里洗洗头,肖仁就看见他老妈抓着一只绑的结结实实的白羽鸡要割喉放血。

        那肥成一团的大白鸡看到肖仁,还朝他挤了两滴眼泪。

        看到这体型,肖仁一眼就认出了这只鸡,一般养殖场里的肉食鸡是没有母鸡的,但这只是例外,这是只母鸡。

        前几年肖南山进了一批鸡苗,里面有几只病鸡和残鸡,本来打算扔了,正好肖仁那回老家去鸡圈帮忙。

        那时就跟现在这一幕挺像的,那个绒团子被肖南山捏在手里,也不叫,就那么对着肖仁眨了两滴眼泪。

        肖大少当时满心的爱心没处使,就把那团子保了下来,没成想还养活了。

        后来他爸一看,还是只母鸡,不知是不是鸡贩觉得活不成掺进来的。

        因为白羽鸡长肉快,这只鸡养到现在早就“超重”了,但因为下蛋的缘故一直留着。

        肖仁一看这家伙眨眼泪,心一软,便拦住了肖淑雯“咋滴啦,养的好好的怎么突然要宰了”

        肖淑雯一脱手,那只鸡忙一挪一挪的蹭到肖仁脚边,没想到这几年见得次数不多,这大白鸡竟然还认得他,倒是难得。

        肖淑雯叹道“唉,这不是得走了吗,城市里又没法养鸡,正好你在家,宰了给你炖汤喝吧。”

        肖仁给那大白鸡解开绳子,道“没事,那边是两座二层楼,带着院子,你们想养个鸡,种个菜还是没问题的。”

        肖淑雯一愣,惊讶道“二层楼那不是别墅吗”

        肖仁想了想,不太确定道“应该算是吧,不过肯定比不上那些豪宅,也就是个洋楼吧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