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登极大典

第(1/2)页

众大臣匍匐在地上,听候陈焕宣念诏书。

        第便是言明起义明细,确立正朔。为前琅琊王陈沈进了陈孝闵帝的谥号,推翻了前朝对于先帝的陈平帝的谥号,改谥为陈孝明帝。

        第二封诏书是改封陈桓为巩公,邑一百户,削其晋国封地。

        第三封是宽宥旧朝诸位大臣,凡是列在殿下的旧臣都在此列。这些名单是江河与邹楚等人一同商定的,既不触碰世家们的核心利益,又要做到赏罚分明,着实让江河头大了三圈。

        由于尚未登极,不好轻易封赏,因此除了献国的江河外,一众功臣在今日都没有得到封赏。

        这时候已经到了上午十点多,艳阳高升,诏书依旧在宣读。

        粗略算算,陈焕读的诏书得有上万字了,江河不由暗暗思量,这真的是邹楚说得不通文字的梁王三子吗

        邹楚这是打得什么算盘难不成真的想学周公

        冗长的诏书让江河神经有些涣散,直到身边诸人有了异动,江河才与众人一同起身谢命。

        朝仪到正午便结束了,江河早就安排好了一众功臣的食宿,令手下带了下去。至于江河本人则是被陈桓赐宴。当然,这宴会自然也是江河事先准备好的了。

        自己准备宴会让别人请自己吃饭江河觉得有点意思,这次宴会只有寥寥数人,包括小大王,师父公孙冶、师叔诸葛泰、元帅邹楚、司空唐范以及大司农刘散和典客王康。

        这天命殿自然不是吃饭的地方,陈焕摆驾南宫之延庆宫,作为宴会之处。

        相比于天命殿,延庆宫更得大陈皇帝宠爱,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几乎成为了帝国的中心,能够在这里吃上一餐饭食,是大陈所有官僚毕生梦想。

        诶,这是不是相当于参加国宴了江河心中腹诽,不对不对,这么说自己还是国宴的筹备人呢况且自己也是二千石的朝廷大员

        虽然只是二千石,不像是九卿等公卿的中二千石品阶那般高,但是自己可是有着征东将军和阳关亭侯的品衔,和九卿不分上下。

        甚至因为自己拥有封地在某种程度来说甚至超过那些没有被封侯的丞相们。

        说起来这个征东将军的头衔,江河现在还没有正式的诏书,只是自己将要率兵奇袭洛阳时候邹楚给自己的许诺。

        临行前,自己一定得讨来一个封诰,不然心里总不踏实。

        来到延庆宫,盛宴早已经摆好。山珍海味自然不必细说,为了这一餐饭,江河从国库里调出了将近三十万钱,只为自己人这一餐享用。

        这个人,大王陈焕代表皇权,虽然暂时受控于邹楚和公孙冶组成的议事联盟,但是这种情况必然将因为入主洛阳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邹楚和江河代表着此次讨逆战争中崛起的军事新贵,他们手里掌握重兵,最具有发言权,但也最容易受到其他势力的反对和非议。

        公孙冶和诸葛泰则代表了此次讨逆战争中崛起的文官集团,他们多是寒门子弟,将来也会成为世家,成为帝国的基石。可以预见的是这一派系如果不出意外未来数年甚至十数年会对大陈造成深远的影响

        甚至这些人如果熬过了历史的洗礼,甚至会出现新的像十四族,十二姓一般强大的世家

        剩下的唐范、刘散和王康自然代表旧朝势力,这些人都是先帝时候就身为高官者,这场猛烈的政治变革对他们的影响较依旧会把握原有的权利,但可以预见的是他们必然不同于新晋的文官集团。

        这三人都是世家出身,上党唐氏、沛郡刘氏、陇西王氏。这些家族位列十四族,十二姓。在大陈的影响力极其强大,就算是新晋的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也不能对他们试压过大。

        而江河却还想到了另外的三个团体,他们分别是

        第一个团体就是晋王一系。

        包括前太尉田节、皇后邓氏、以及n官员等追随晋王谋反的一众势力此时已经失去的政治力量,马上就要退出历史舞台。这将带来权利的空缺,新朝正好以此封赏四方有功之臣。

        虽然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下狱,可是在此时的并州,他们还拥有很大的权利。新朝的下一步,就是收回这些人的权利,将他们扫入历史的垃圾桶里。

        其次就是各地藩王,在这次讨逆战争中,各地藩王出力不少,可是这些藩王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有因为邹楚选择而即将变成天子之父的梁王,有大肆屯并郡县的长沙王和吴王,有陈焕在冀州对抗李淳皋的冀州四王。

        可以预见,这次讨逆战争之后,众王的nbn必然加强,未来的地方问题必然加剧。

        第三就是在这次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各地郡守、国相。他们或是因为地处偏僻或是因为不敢下注,或是因为想要明哲保身,没有参与这次战争。

        这些人手中掌握的资源必然会因为新朝的建立而被剥削一部分,但是如果这些人融入到新的文官集团中,也可以更进一步。

        而江河,他倒是挺难给自己定性,自己

        既是手握重兵的军事新贵,又有浓厚的文官色彩,半文半武,但总归是新朝人物。若是日后文武争斗,江河还真的不知道要投靠那方。

        这场宴席便在江河的胡乱思考中拉开了帷幕。

        人排座次,陈焕小朋友自然高居上座,其下便是王傅公孙冶及邹楚,而后便是三员公卿,江河虽然品阶比诸葛泰高,但是因为年轻,就坐在末席作陪。

        陈焕年纪不大,被师父交代要慢些吃,吃了两刻钟就饱了,呆呆地坐在堂上彻底成为了吉祥物。

        众人的欢笑言谈怎与他相关,九岁大的孩子玩心正重,可是陈焕却稳坐当场,连三位公卿也没有因为陈焕年幼而有丝毫轻视。

        席上,王傅公孙冶代陈焕致辞,作为主持宴席之人,江河就惨了,作为陪席人员被这三员公卿灌了不少酒。

        邹楚也是个坏心眼的,明明自己很能喝酒,偏偏推脱,让江河为他挡酒。

        无奈,自己虽然在外可以仗着权势少喝些酒。

        可是这宴会上最小的也是刺史,这让江河怎么推脱,唯一一个品阶略低于自己的还是自己的师叔

        一般来说,皇帝赐宴不会太久,最多一个时辰,大家都是浅饮即止。可是所有的酒都奔着江河而来,着实让人招架不住。

        皇帝赐宴时间少就是防止大臣喝多出糗,公孙冶打量着自己的徒儿,暗暗摇头,这样可不行啊。估计江河马上要倒。

        公孙冶与邹楚相视一眼结束了这次宴会。

        三位公卿看起来对陈焕还是比较满意,既然新老派系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推举陈焕为帝的最后一步也变得顺利了。

        翌日,四月十五。昨天不胜酒力的江河今天已然精神抖擞。

        丑正时分江河就起了身,不是他睡不着,而是今天的安排就此开始了。寅时,百官相聚于太白门,今日要去郊外祭祀上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