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且释恩怨

第(1/2)页

李素一直认为李泰不算坏人,尽管当初与李治争夺太子之位时,彼此有过一些暗地里的交锋,可李泰仍是有底线的,并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彼此将争斗的范围控制在宫闱朝堂之内。

        虽然不算坏人,却也算不得什么好人,李泰骨子的清高傲气,还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心态,对贫贱平民没有敬畏等等,这些都是他的毛病,也是李素看不惯他的原因。

        显然李泰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说争太子失败有很多原因的话,李泰的傲气便是很的原因之一。

        出身天家,博学多才,笃定自己是未来大唐太子的唯一人选,对百姓的同情心也只是建立在施舍的心态上,这样的人如果当了皇帝,一定不是好皇帝。

        李素的话很不客气,简直是裸的打脸,李泰满脸通红,瞪着李素的目光里带着几许心虚,似乎他也意识到自己委实说错了话。

        李素叹道“自从陛下册立晋王为太子后,你便以失败者的姿态怨天尤人,殿下有没有自省过,其实你根本不适合当储君,更不适合当大唐下一代的帝王”

        说到这个问题,李泰心中怒气顿生,冷笑道“对,我不适合,李治那个毛都没长齐的娃子适合,他从小性格懦弱,从来不敢与人争斗,明明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他也不主动去争去拿,这样的人当了国君会把大唐带上怎样的境地若有异国番邦犯我疆境,他难道给敌人割地赔款跪地乞和吗”

        李素叹了口气,道“看来你对你的亲弟弟一点都不了解,李治看似懦弱,实则很有主见,而且骨子里刚毅坚韧,既有君子之风,又有圣君气象,更的是,李治对百姓子民有仁慈和敬畏之心,他若为帝,实为天下百姓之福,这一点,你做不到。”

        李泰怒道“凭什么说我做不到我也可以仁慈,也可以对百姓敬畏,圣君该做的事,我都能做”

        李素叹道“你现在可以这么想,如果有一天你当上了皇帝,天下再无一人能制约你,你还会这么想吗没人逼你去做什么,施仁政,行圣道,全看帝王发自内心的意愿,心中真正怀有仁义二字的人,才能带给百姓福祉,才有资格成为天下共主,才能令百姓士子归心,扪心自问一下,你果真心怀仁慈么看看眼前的这些贫苦百姓,你的怜悯果真是出于真心,而非施舍么”

        李泰仍不服气,冷冷道“我若未帝,可以一劳永逸解决他们的贫苦”

        李素摇头“不,你解决不了,我知道你想怎么解决,无非是兴兵伐邻,发起征战,征服异国广袤无垠的国土百姓们能种更多的地,收获更多的粮食,对吧”

        李泰哼了一声,道“有何不对”

        李素指了指四周的村民,冷笑道“那么,问题来了,看看这些人,老的老,小的小,青壮差不多都死光了,将来你若欲兴师征伐,谁来为你征战难道让这些妇孺老人抄着刀上战场么”

        李泰争锋相对道“大唐人丁千万,再过几年,孩子都长大了,他们便能为我征战四方。”

        “然后呢打仗总要死人吧孩子长大成了青壮,接着战死沙场,再留下一批遗腹子在贫穷中长大,为你征战,死人,那么,你问问自己,你刚才说能解决他们的贫苦,照你的思路,果真解决了么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百姓们永远是你棋盘上冲锋陷阵的棋子,世世代代无穷无尽”李素说着说着,忽然愤怒起来,涨红了脸喝道“他们世世代代欠你的啊生下来就活该为你去拼命,去送死吗你算什么东西,要让这些无辜贫苦的子民为你送命而且还是一代又一代你的这种思路,与暴君何异”

        李泰吓了一跳,见李素愤怒的模样,李泰嘴唇嗫嚅几下,终究不敢再说什么。

        李素神情有些疲惫,长叹道“殿下可知去年的东征,咱们大唐一共折损了多少将士么”

        “近十万”

        “殿下可知,咱们大唐共有多少户,其中老人多少,妇孺多少,青壮多少他们有多少人在挨饿受冻,多少人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多少良田因为缺乏人丁耕种而荒芜,多少村庄因为青壮战死而成了老人村,寡妇村”

        一连串的问题,令李泰瞠目结舌,讷讷不能言。

        李素叹道“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只想当太子,当皇帝。”

        李泰沉默。

        李素看着他,笑了笑,道“想不想知道李治打算如何解决百姓的贫困”

        李泰抬头盯着他。

        “其实这个村庄李治也知道,去年我与他说过此事,他当时第一个念头和泾阳县令一样,每年给村庄赈济粮食,或者将整个村庄的老人妇孺迁移到另一个村庄去,后来他发现这个办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天下的贫困,并不止于这一个村庄,若他将来当了皇帝,必须有长远睿智的目光,广阔如海的胸襟,仁爱子民如待父母,东征结束后,李治觉得大唐未来至少十年内不能发动大规模的对外征战,帝王和朝臣的主要精力将由征伐异国改换到民政民生上,鼓励兴商,开垦荒地,减免税赋徭役,促进民间生

        育,推行真腊稻种等等”

        李素笑道“殿下,这是李治未来执政的方向,将来他若为帝,朝堂的主要任务便是大力发展民生百姓逐渐脱离贫困,不求全民皆富,至少大唐社稷的子民们不再挨饿受冻,只要勤劳,每个人都不会饿肚子,李治要做的,便是子民的温饱二字,如果他在位期间能做好这件事,那么,未来青史上的名声绝不逊于你父皇,甚至尤有胜之”

        指了指远处好奇围观自己的孩子们,李素叹道“这些孩子若在李治的治下,他们长大后不会被朝廷征召为兵,不再过着沙场上朝不保夕的厮杀日子,他们只会拿起农具,唱着歌,下到地里干活,用勤劳换取收获,娶个婆姨生几个儿子,多开垦几亩荒田,多收几斗粮食,平安喜乐活到儿孙绕膝那一天,最后寿终正寝,了无遗憾地瞑目。”

        “殿下,这就是你和李治的本质区别,你心里想的是不断发起战争,征服更多的国土,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来证明你比你父皇强,说到底,你是为证明自己而活着的,可是你偏偏忘了,大唐的百姓子民们经不起你的折腾,你若为帝,将是天下子民之大祸,而李治,则有仁君气象,他不愿意称王称霸,只想本本分分发展内政,休养生息子民过上好日子,实现大唐真正的盛世光景,贞观已近二十年,期间每年必有征战,民间人丁粮食损耗巨大,李治要做的是尽力恢复民间的元气,而你,却是变本加厉”

        李素盯着他的目光渐渐凌厉起来“所以,你不能当皇帝,如果你一定要当,我会用尽一切办法,不择手段地反对,不是李治,而是苍生。”

        李泰脸色苍白,却努力挤出一丝冷笑“你在标榜自己的伟大么”

        “我从不觉得自己伟大,只不过,如果当一件事我明明力所能及,却没去做,那么,我就是在造孽。”

        叹了口气,李素道“回到你的王府里去吧,你应该在书房里皓首穷经,钻研圣贤经义,或是与士子们流连青楼,吟风诵月,亦或是庭院内举杯邀月,畅怀生平,你纵然当不了太子,却也是一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