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章 倭僧道昭

第(1/2)页

在军队里待久了,难免染上一些恶习,比如坏脾气。

        以前在长安时,李素的性格一直都是温文尔雅如谦谦君子,说话行事礼数周到,除了偶尔嘴贱,实在没有别的缺点了。

        可是眼前遇到这群倭国人,李素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无端端的生出杀机。

        没办法,前世的记忆带给他的影响太深了,李素是从前世过来的人,他知道如今这个看似谦卑有礼的国家,在一千多年后撕掉伪装露出的真实面目究竟有多可怕。

        这种记忆是从小便深深刻入了骨子里的,不可能改变,所以李素知道面前这群人是倭国人后,下意识便做出了反应,反应很简单粗暴,“扔进树林里喂狼”。

        旁边的部曲们也没想到李素的反应居然如此激烈,闻言纷纷呆愣地看着他。

        方老五倒是反应很快,短暂的失神过后,立马从马鞍旁的褡裢里取出了绳子,走向这位名叫道昭的僧人。

        其余的部曲这时也回过了神,不管公爷是怎么想的,既然下了命令,照做便是。

        当一群部曲拿着绳子不怀好意地围上来时,僧人道昭的脸色变了,神情很愤怒。

        “慢着这位贵人,敢问我哪里得罪您了看您和贵军的铠甲,应该是唐国人,唐国是我最向往最崇敬的国度,为何不讲道理,见面就要绑我”

        李素骑在马上,懒洋洋地道“因为我怀疑你们是奸细,是百济国安插到我大唐王师里的奸细”

        道昭怒道“我们若是奸细,会被百济国的人追杀么”

        李素叹道“都是套路,我也可以理解为这是苦肉计,对吧”

        “不对我们真是大和国人,我,我有大和国官员开具的官凭为证”说着道昭探手入怀,掏出一卷白绢递给李素。

        李素接过来上下扫了一眼,发现上面的字居然是汉字,而且上面确实写明了道昭一行是前往大唐求学的倭国僧人,最后的落款名字写着“苏我入鹿”。

        “这个苏我入鹿是什么意思”李素不由好奇地问道。

        道昭解释道“苏我入鹿是人名,是我大和国的大臣,目前代摄政之权。”

        李素点点头,不甘愿地道“哦,看来你们真是倭国人,原来是我误会了”

        道昭嘴唇嗫嚅了几下,似乎想纠正李素的说法,是“大和”而不是“倭国”,然而一想到眼前这位贵人刚才一言不合就下令将自己扔进树林里喂狼,显然是个暴脾气,想了想,道昭终究还是没敢开口纠正他,忍了。

        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和尚当然更不会吃眼前亏。

        随即李素又好奇地问道“苏我入鹿这个名字听起来奇怪也就罢了,你说他是你们倭国的大臣,他位居何职”

        道昭愕然道“他就是大臣啊。”

        李素也愕然“大臣也该有个官名呀,尚书,侍郎什么的,你难道不懂吗”

        道昭急得跺脚“他的官名就叫大臣啊”

        “啊你们倭国的官名竟如此耿直”李素惊愕不已。

        道昭苦笑道“大臣就是我们大和国的官名,而且是最高级的官名,目前苏我入鹿大人正辅佐皇极天皇,摄政国事。”

        李素又皱起了眉“我大唐幅员万里,万邦拜服,皇帝陛下也没有自称天皇,你们小小岛国,哪有资格妄称天皇,谁给你们的勇气和自信”

        道昭一滞,他发觉眼前这位贵人似乎对他们很不友好,话语间屡有针对之意,而且用辞嘲讽奚落,道昭实在想不通自己哪里得罪了他,大家才只是第一次见面,我欠你钱了还是吃你家肉夹馍了

        不过人在矮檐下,不得不低头,和尚本就是最识时务的,面对这位暴脾气的贵人,哪怕他用脚踩自己的脸都忍了。

        道昭苦笑道“贵人明鉴,我只是个僧人,不问世事的,天皇为何称天皇,我实在不知,贵人何苦为难一个和尚呢”

        李素收起了敌对的态度,用力揉了揉脸颊。

        好吧,确实是自己不对,前世对倭国的敌意不该用在今世,眼前这位只是个老实巴交的和尚,再为难他未免有点过分了。

        “行了,不为难你了,既然你不是百济的奸细,我便信你”李素顿了顿,忽然又道“对了,赶紧向我道谢。”

        “啊”道昭愕然。

        “刚才是我下令诛杀了百济骑兵,救了你们的命,看你们的样子估计也拿不出钱来,说几句感谢不过分吧”

        道昭恍然,急忙躬身合什行礼“多谢贵人相救,免我等一场灭顶之劫,今日便为贵人吟诵佛经,在佛祖前虔诚为贵人祈福添寿。”

        李素上下打量了他一眼,见这和尚一身褴褛,僧衣破烂处处漏风,背上还背着籍,李素终于绝望。

        看来是真的榨不出什么油水了,今日出行不利,不仅救了一群千年后的宿敌,而且还干了一件亏本买卖,实在是非常阴暗的一天。

        想

        了想,李素还是觉得不甘心,我救了你们的命耶,总该给点什么吧或者给我干点什么

        左手一伸,伸到道昭面前,李素笑吟吟地道“和尚会批八字么会看流年吗会算婚姻事业子嗣吉凶吗会开光吗”

        道昭惊愕“”

        见他呆愣的样子,李素不满地道“这么多业务,你多多少少总该会一样吧”

        道昭呆呆地摇头,喉头一动,艰难地吞了口口水。

        李素收回了手,失望地叹了口气“这年头的和尚都怎么了跟那个玄奘一样,啥都不会,哪怕你玩个沸油捞铜钱的小把戏呢,我也好假装崇拜你一下下”

        道昭垂头,咬牙。

        惹不起惹不起,忍了

        巧得很,道昭一行人的终点也是大唐长安。

        看在这群僧人确实很老实的份上,李素不得不答应带他们同行。虽说平日李素的嘴有点毒,不过为人还是很善良的,至少没在这荒郊野外下令把他们剁了喂狼。

        大军南行,一路上李素闲得无聊,好不容易有了新的聊天对象,李素自然不会放过他。

        聊了半天,李素这才知道,原来道昭这群僧人不仅是寺庙里出来的和尚,而且还有着官方身份,他们有个很响亮的名字,叫“遣唐使”。

        路上道昭恭敬地请教了李素的姓名和官职,这种适合装逼的问题自然不用李素亲自回答,旁边的方老五适时跳了出来,一脸自傲地将李素的姓名和官职爵位缓缓道出,然后李素便摆出了接受膜拜的姿势。

        道昭顿时高山仰止,一脸崇敬地重新见礼,然后神情立马恢复淡定。

        李素觉得这和尚很可能没听懂自己的官职和爵位,就像他也不懂为何倭国最大的大臣,其官名就叫“大臣”一样,两国文化有着天堑一般的代沟。不过幸运的是,大家聊天并无代沟。

        说来也很合乎逻辑,一定是道昭在倭国时便学习过大唐的关中话,毕竟遣唐使是唐朝的留学生,一个留学生若连关中话都不会说,还留什么学整天旷课上网吧打游戏么

        道昭这一群人是大唐立国以来的第二批遣唐使了,至于遣唐使是做什么的,可以理解为唐朝版的海外留学生,倭国朝堂专门派他们来大唐学习先进的文化和政治经验,学成之后将知识带回倭国,倭国再将这些知识教给本国臣民,并将它用于生活工作之中。

        而道昭这群僧人不仅要学习中原圣贤的文化知识,而且还要学大唐的佛经。这些僧人在史书上有个名字,叫“学问僧”。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留学生学习大唐的文化知识的期间,是不,给,学,费,的而且学到知识以后,他们也不,给,版,权,费,的

        不仅如此,大唐还要安排他们住宿,吃饭,以及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