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置之死地

第(1/2)页

李素的耿直令李治呆怔许久,接着泪流满面。番茄网○`q`

        真的没见过这么耿直的人,大家组队刷怪,这是要活活把队友坑死的节奏,更让李治受不了的是,李素这家伙居然还坑得一脸理直气壮。

        你是李泰派到我身边来卧底的吧

        “子正兄你想玩死我吗”李治真的哭了。

        李素一脸愕然“殿下何出此言我在帮你破局啊”

        李治更愕然“你杀冯渡,还故意把嫌疑指向我,令我身陷泥潭不可自拔,你管这个叫帮我”

        李素点头“没错,我确实在帮你。”

        李治无语望天。

        二人大眼瞪小眼,陷入久久的沉默。

        不知多久以后,李素有点捺不住了,眨眼看着他“你为什么不扭头就跑一边跑一边捂着耳朵泪流满面的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李治翻了个白眼,忽然笑了,笑容里透着无比的豁然。

        “尽管你做的这些让我很不可理解,但我选择相信你,我相信你不会害我。原本我心里确实很生气的,不过我若连解释的理由都不听便走,那么我便不配当你的朋友,也不配你辛苦辅佐。”

        李素也笑了。

        信任,源于“朋友”二字,先是朋友,然后才是君臣,李治没让他失望,当然,他也不会让李治失望。

        “在解释理由之前,我要强调一句,我帮你解决的这个大麻烦,最少值一万贯,回头待你安然度过此劫,记得把钱送我府上,恕不赊欠。”李素一本正经地道。

        李治露出苦笑“子正兄,你对钱财真是”

        李素正色道“钱财是好东西,君子爱财有何不对正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每次听到铜钱串在一起发出叮叮当当的声音,你难道不觉得内心十分愉悦吗”

        李治喉头蠕动了一下,默默干了这碗毒鸡汤

        “好了,说正事,首先,知道我为什么要杀冯渡吗”

        李治摇头,一脸理所当然的无知。

        “冯渡上疏,要求成年皇子全部离京赴任地方,这道奏疏看似正义凛然,实则暗藏祸心,它并非为国为君,而是意有所指,成年皇子滞留在京不愿赴任,早在贞观初年开始便有之,这些年来留在长安的皇子们只要稍微安分一点,不干出什么欺凌霸行的恶事,陛下和朝臣们都是睁只眼闭只眼,听之任之,包括当年以正直敢言闻名的魏征老大人,也并未对此事过多上谏,殿下有没有想过,为何到了贞观十八年,这个小小的监察御史冯渡偏偏就有胆子敢冒大不韪求陛下逐离皇子”

        李治皱眉“魏征逝后,朝中清流无首,这个冯渡难不成欲借此事树立声望,博取清名,成为朝堂上第二个魏征”

        李素冷笑“所谓清流,不过将心里的男盗女娼藏得比较深,外面蒙上一层名叫道德的外衣而已,再说,冯渡就算要立名,也断然不会拿皇子们开刀,但凡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清楚,此举有百害而无一利,得罪朝臣尤可,大不了阵营对立,你来我往互斗,得罪皇子,尤其是这么多成年皇子,里面还包括你这位嫡皇子,待下一任帝王登基,无论登基的是谁,这位冯渡都会被拿来开刀祭旗,以安众兄弟之心,冯渡并不傻,这个后果他不可能想不到,之所以还敢上这道奏疏,定是受了某些人的指使”

        李治目光一凝“指使谁”

        李素悠悠道“我查过冯渡此人,你知道他入朝为官前向谁家投过行卷吗”

        “谁”

        “蜀王府。”

        李治惊讶地瞪大了眼“蜀王他竟也有意东宫之位”

        李素冷笑“借他俩胆子,蜀王是什么货色,难道你不知道胸无大志,只喜游猎渔色,非嫡非长,朝中毫无人脉,东宫之位轮到谁都不可能轮到他,冯渡当年只求进身之阶,将行卷投到蜀王府上,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便一定是蜀王府的人,只要稍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蜀王这种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争到东宫之位的”

        李治舔了舔发干的嘴唇“”

        很明显,他被排除在“稍有脑子的人”之外。

        “那么,冯渡所奉之主另有其人”李治磕巴半天,终于问出一个稍有脑子的问题。

        李素淡淡道“疑团打成了死结,不妨换个角度去想,眼睛不能总盯在冯渡一个人身上,你往蜀王身上想想,虽说蜀王是个典型的纨绔皇子,可他上面还有一个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呀”

        李治恍然,脑中一道灵光闪过,失声惊道“我知道了原来是吴王冯渡当年向蜀王投行卷只是个幌子,他真正投的是吴王兄是吴王指使冯渡上疏,将成年皇子驱出长安”

        李素鄙夷地瞥了他一眼,这家伙若非投了个好胎,换在民间百姓家,也就只配跌跌撞撞活一辈子了。

        李治收到李素鄙夷的目光,恍然的神情不由一滞,讪讪地摸了摸鼻子,尴尬地道“莫非治刚才

        说错话了”

        李素沉默良久,叹道“殿下,凡事不可太早下结论,事情的结论,下得越早越错,子曰三思而行,就是告诉你,凡事只看表象便冲口而出下的结论,错误率往往非常高”

        李治被训得没脾气,只好老老实实认错。

        “治错了,日后定当三思而行。”

        李素想了想,道“你年纪还小,犯错难免,不过你是皇子之尊,而且在我眼里,你将是大唐未来的储君,老这么犯错再认错也不是个事儿,会损你威望的,不如这样吧,咱们以后相处采用惩罚制,怎样”

        “何谓惩罚制”

        李素眼里闪烁着灼热的光芒“犯一次错,不管是说错了话还是做错了事,一次罚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