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大幕拉开,再造舞台

第(1/2)页

“说动手言之过早。”邵维鼎云淡风轻道:“只是先拿下一道筹码罢了。”
  金门大厦早就被他视为囊中之物。
  虽然明面上出价是17亿,但是到时候在整个金门大厦的交易过程中,只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账面操作”来“拉高股价”就行。
  换句话说就是拆了东墙补西墙。
  他这边付17亿,陈颂倾在其他地方将这笔钱原封不动的还给他。
  其中十亿都要兑换成佳宁集团的股票。
  这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要知道如今佳宁集团的股价膨胀的速度,一点都不比斯沃琪集团慢。
  它的市值已经来到了四十三亿。
  在港岛,要论操盘股价,除了邵维鼎之外。
  也就是这个陈颂倾了。
  只是与邵维鼎高调的方式不同的是,陈颂倾选择的是夸大自己的背景,进行包装。
  做出一个惊天大局,引众人入瓮。
  为了塑造公司的专业形象并提高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他聘请行业专家和学者来展示他的实力和公司的实力。
  至于他自己,则从来不在公众场合露面,塑造出一个神秘形象。
  再者,他不断收购港岛和全球各地的公司,进行宣传造势,作为佳宁集团业绩增长的证明。
  至于资金从何而来,邵维鼎知道的一清二楚。
  无非就是地产商常用的那套,地皮反复抵押从银行上拿钱。
  汇丰,渣打都是他的借贷对象。
  但是最大的金主却是隐藏在陈颂倾身后的裕民银行。
  只不过陈颂倾太过贪婪了。
  银行的钱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所以将目光对准了股市。
  为了将股市这个蛋糕做大,他开始围绕着金门大厦做起了局。
  百亿诈骗。
  诈骗的除了一众银行,就是港岛百万散户。
  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陈颂倾想当垂钓的渔翁,却是没有想到,他的背后,有人对他虎视眈眈。
  邵维鼎推了推眼镜,眸底深邃的如同一潭幽泉。
  看见这样子,绍毅府就清楚自己这儿子又在准备坑什么人了。
  “金门大厦要17亿。”
  “我手上现在还有七亿的流动资金,再加上你郭叔叔那边的两亿,已经九亿了,剩下的你能凑齐吗?”
  他已经默认了自己的七亿要交到邵维鼎手里。
  “老豆,你的钱还是你自己收着。”
  邵维鼎摇头拒绝:“邵氏和TVB我现在虽然不会接手,但是你可以用这笔钱对邵氏进行一些改革。”
  绍毅府摇摇头,叹息道:“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他亲眼看着嘉禾在眼前壮大,邵氏一天一天萎靡下去,他怎么可能不想着去做一些改变。
  但是有心无力。
  所以他还是想着有一天,让邵维鼎来接手。
  “电视电影行业要改革,其实只要抓住四点就可以。”
  邵维鼎这段时间也想了一些邵氏的问题,现在有时间干脆全都说出来。
  他自己不去对邵氏进行改革,但是却可以给邵毅府整理出一个正确的思路。
  “哪四点?”
  有斯沃琪集团这个例子在这里,绍毅府更加信赖儿子的眼光了。
  方艺华也好奇的凑了过来,想看看儿子有什么真知灼见。
  “资金,市场,工业,人才。”
  邵维鼎伸出四根手指头缓缓道:“资金不是指有钱就行,电影本质上还是资本的游戏,要学会利用资本。”
  “市场,拍摄观众喜闻乐见的题材,面向市场,多挖掘观众需求。”
  邵氏腐朽,在邵维鼎看来最关键的一点是,内部仍然沉溺于六七十年代的电影时代。
  八十年代新浪潮都扑面而来了。
  拍的题材还是过去的题材,观众不喜欢看,自然就被淘汰。
  绍毅府听的若有所思:“那剩下的工业和人才是指什么?”
  “工业指的是电影工业,核心要素就是“职责分工”,而电影工业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
  “这不就是我们的大片场模式吗?”绍毅府自豪道。
  “老豆,你那哪是工业化啊,完全就是小作坊生产模式,只不过这个小作坊大了好几倍罢了。真正的电影工业化,就算是每一个环节,都有最专业的人去完成,精确到每个环节确定相对应的价格。”
  “在一部商业大片的生产周期中,参加制作出来的企业总数甚至都可能达到几百个之众。  ”
  “这一点,我们邵氏能做的到吗?”
  “老豆你想的只是尽可能压缩成本,将电影当做工厂的产品廉价的生产出来。”
  “这不是工业化,真正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