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华尔街震动,目标价1美元

第(1/2)页

另一边,安东尼行动很是迅速。
  他以浑水调研公司的名义,在华尔街发布了一份足足有58页的调查文件。
  其中详细写明了佳宁集团的欺诈与数据造假的各种实锤铁证。
  营收数据夸张了二十倍,这在华尔街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而且,如此详实,又如此耳目一新的调研报告,让华尔街很多证券机构、经理人都感到惊奇。
  虽然不清楚,这家“佳宁集团”是什么样的公司。
  但是很多人在看了这份报告之后,都确信,这家企业死定了。
  创始人卡尔伊坎与罗杰斯两人认真研读着这份报告,他们两个一人是交易员,一人是研究员。
  八年前他们离开证劵公司,进行创业,建立了伊卡基金。
  1979年改名为领航对冲基金。
  不过两人身家并不丰厚,各自只有2500万美金左右。
  八十年代是他们资本积累的时期,到了九十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才是领航基金,是卡尔伊坎大放光彩的时刻。
  佳宁集团这家企业的名字他们听说过,目前是港岛市值前三的地产金融集团。
  不过相较于佳宁集团,他们更加好奇这份调研报告的背后之人。
  “浑水调研公司,罗杰斯你听说过这个名字吗?”
  “没有,不过......”罗杰斯想起了什么,说道:“之前蒂凡尼申请上市许可,在股东名单中,我好像看到了一家证券行的名字,就叫做浑水证券,不知道这两家公司有没有关系。”
  卡尔伊坎摇头,盯着这份报告道:“不管没有有关系,这家调研公司都不容小觑,58页的内容,竟然没有几处废话,我数了一下,总共用了八种调查方法,在方法论上虽然没有什么重大创新,也没有用复杂的估值模型去判断一家公司的价值。”
  “然而最简单的方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调研的收获远远大于办公室里的数据处理。而且呈现出来的内容,就算不是业内人士,也能一眼看穿这家公司的虚实。”
  “这家调研公司,目的性很强啊!”
  罗杰斯沉吟道:“你是说,它的目的不在于揭穿这家公司,而是要进行做空?”
  因为只有做空,才会想尽办法让普通人看懂这家公司的财务报告,有普通股民的参与,才有可能掀起广泛讨论。
  如果只是金融机构间的唇枪舌战,那么太费劲了。
  可以说,浑水调研出具的这则调研报告,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
  “除此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原因。”卡尔伊坎将目光重新投注在这份报告上,露出笑容:“我听说彼得林奇管理的麦哲伦基金,投资遍布全球,而且还喜欢押注在一个地区的整体发展上,不知道他有没有投这家‘佳宁集团’。”
  彼得林奇是投资界的天才,在大二期间,彼得林奇就曾经以每股7美元购买航空公司的股票,之后此股票就上涨到每股32.75美元,狂赚千万美元。
  1968年彼得林奇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MBA毕业。
  十年之后,他建立了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70亿美元,基金持有人超过40万人,是领航基金的最大对手之一。
  所以,卡尔伊坎很乐得看笑话。
  此时,在华尔街,这份调研报告已经传遍了各大金融机构。
  浑水之名,响彻整个华尔街。
  “法克,佳宁集团?这不是我们基金去年投资的港岛公司的名字吗?”
  “怎么可能,为什么这样大的漏洞,没有一个人发现?”
  “快抛掉,趁着市场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把佳宁集团的股票全都抛空。”
  “什么,股票全都被抵押借走了,一个月之后才还?”
  华尔街华尔街虽然是以五大投行为主,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