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斯沃琪集团的影响力

第(1/2)页

首都国际机场,有不少人已经在这里等着了。
  他们都是来自负责招商引资的部门,以及接待外来贵宾的单位。
  如今国内是什么都缺,最缺的就是外汇和投资。
  尤其是1981年对于内地而言,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份。
  原因有很多,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改革开放的进程,并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顺利。
  并不是说,一打开国门,海外资金就疯狂涌入,来国内投资建厂。
  外资对于国内的忌惮很深。
  也正因为如此,国内开始改变策略,将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在了海外华人华侨身上。
  而另一边,全国扩大自主权试点的国营企业从一开始的4200个到现在的6000个。
  这批被寄予厚望的国企改革陷入到了胶着的状态。
  以至于各处都在财政吃紧,而各地还在进行大规模的基建,面临着通货膨胀等各类复杂的问题。
  从中央到地方,都想要打破这种僵局。
  也正因为此时国内面临着这么多困难,所以当邵毅府、金雍、谢国明等人下飞机时都被眼前隆重的接待场面吓到了。
  虽然不至于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那般夸张。
  但是乌压压的人群,一旁还有献花的少先队员,站在最前面的人,他们有不少人还认得。
  邵毅府低声附耳在金雍耳边道:“最前面那个花白头发的人,就是荣继曾吧?”
  “没错,就是他。”金雍小声道:“现在荣家已经彻底复起了,荣继曾现在是副主席,而且还兼任着中信国际的董事长。”
  谢国明听见声音低声询问道:“我听说荣先生的儿子,78年的时候来了港岛,目前也在创业是吗?”
  金雍摇了摇头道:“这个我倒是不清楚,不过荣家在港岛也有分支,联系上港岛并不奇怪。”
  几人说话间,已经走下了悬梯。
  荣继曾笑着伸出手,一一和他们握手:“各位,欢迎回家,欢迎来到燕京。”
  荣继曾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在过去的两年里,他每天领着七十多岁的董事李文节接见各种外宾。
  光是在1979年到1981年这区间,他们公司总共就已经接待了外商6000多人次。
  然而,就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谈成的项目依旧屈指可数。
  不过他还没有放弃,眼前即将到达的南洋港岛华人来宾,就是他最大的希望。
  ........
  在邵毅府一行人终于抵达了燕京之际,港岛却因为《亚洲好声音》的举办而热闹非凡。
  “卖报,卖报,梅艳芳获票率一骑绝尘,邝美云紧追不止。”
  “金雍游记第二期火热连载,内地见闻大翻新。”
  “小孩,给我来一份明报!”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听见吆喝声,不由自主的叫住了卖报童,从他手上买来了一份报纸。
  现如今《明报》早就成为港岛影响力第一大,销量第一的报纸。
  而且这种畅销还在继续,甚至在往南洋方向蔓延。
  上班族打开明报,第一时间就去看了扉页的位置。
  这几天下来,梅艳芳的名字高挂榜首,足足有着38万票,这么高的票数已经确认晋级无疑。
  如果第二期没有太强的对手出来,梅艳芳甚至有可能成为港岛赛区的冠军。
  而第二名的邝美云票数则达到了25万票。
  之后的还有八个名字,分润了剩下的票数,大多停留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