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各有个性的采访

第(1/2)页

  翌日,上午八点。

  晴空万里的天色下,香格里拉酒店广场,商务车、面包车一辆接着一辆从大道转道而来。

  车辆很多,下车的人各拿摄影机器或麦克风。

  看起来阵仗很大,都是为了即将展开的开机发布会。

  各大媒体在前段时间收到璀璨时代的邀请函时,却是有些诧异。

  两部剧联合发布会?这在以往从未有过。

  两部剧同时开机,代表两部剧会在同时段拍摄,这也说明璀璨时代同时启动了两个影视项目。

  这在影视圈是难得一见的。

  倒也有几家公司具有同时启动两个影视项目的实力,只是除了璀璨时代外,那些有实力这么干的公司基本都主打电影圈。

  只能说目前国内的电视圈,璀璨时代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娱乐公司,已然成为最具实力的存在。

  各家媒体也懂璀璨时代搞联合发布会的用意,到时候宣传出去的话题量无疑会很多,从而提高宣传的广度和热度,让剧更有市场竞争力。

  本在舆论中就爆发出很高热度的《甄嬛传》,再经过此次发布会的宣传,知名度肯定又会增加不少。

  “璀璨时代这是又要产生一部火剧了。”

  很多媒体如此感慨,对《甄嬛传》这部剧很看好,即便不知道具体讲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拍摄出来的效果,但就这份热度在,不火都难。

  “璀璨时代有钱又会营销,我的剧不比他们的差。”

  微娱上有个别导演和制片人十分愤慨,璀璨时代一部又一部剧大火,让有些人眼红,媒体们见此则不屑而笑。

  市场如此,没实力搞热度,怪得了谁?

  人民群众决定了市场风向,市场风向决定了电视台的发展趋势,电视台的发展趋势决定了娱乐公司和制片公司以及经纪公司运营作品的方向。

  不懂营销?没资金搞宣传?还想大火?

  首先你要改变很多人民群众的追求,其次再让电视台不看热度,还要让各家公司之间没有竞争,那就没哪家公司再会绞尽脑汁去搞热度了。

  这也是市场的发展趋势,且随着互联网交互发展得越来越快,这样的趋势只会愈演愈烈。

  “好家伙,人这么多!”

  酒店的大会议厅,人流来来往往,摩肩接踵,少说也有三四百人。

  三四百之数,听起来不多,但对于开机发布会这样的场合,在媒体们的眼里已经是破了记录。

  即便是两部剧联合发布,想来一两百人就足够多了,却是没想到璀璨时代搞得阵仗挺大的。

  目之所及处,好些圈内明星、导演、编剧等知名人物也是难得在这样的场合看见。

  想到之前舆论中璀璨时代的不理会、不作为,又看眼前这状况,这是不是算是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低调为人高调做事?

  “各位好,这边……”

  在会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媒体们在各个规定的区域摆机器、调镜头。

  会场两面墙上挂满了海报,会场有些闲置的地方摆上了易拉宝,各有两部剧的宣传和些许资料介绍。

  在拿到的邀请函里,只有男一女一这些主演的名单来吸引他们,眼看海报和易拉宝上的演员阵容那么全面,媒体们也是游走起来拍摄素材。

  其中楚轩和刘艺妃的宣传海报,无疑是让媒体集中拍摄最多的。

  很多媒体没有想到,《赤焰传奇》的男女主竟是楚轩和刘艺妃。

  早在璀璨时代之前发布的项目计划表单中,就明确说明楚轩和刘艺妃要拍科幻电影,被很多人猜测是《希望》的完整版。

  当媒体拿到邀请函确认名单时,才发现这个消息暂时只是个烟雾弹,在拍电影之前楚轩和刘艺妃还要拍一部电视剧。

  当然,这对于媒体们来说也是惊喜。

  楚轩和刘艺妃的人气到底有多高?经过这次舆论,又是奥运火炬手的结果,这两人的人气恐怕已经上天了。

  虽然没有什么准确的东西来定义人气,但在很多人眼里这个圈子里估计已是少有人能与他们比拟。

  可是,这两个人硬生生把自己活得不像是明星。

  要说人气高吧,可以长达几个月的是假在新闻中都找不到他们,即便有什么新闻也不回应和关注。

  要说人气低吧,只要两个人出现和回应些什么就会旦夕之间被送上热搜。

  这样的情况,倒是给人一种老戏骨艺术家的感觉,只专注于作品。

  也是这样的局面,让媒体们长时间都难以得到这两个人的近况和消息。

  现在,楚轩和刘艺妃即将现身发布会来公布他们的新作品,这也是吸引媒体们最大的亮点。

  “请大家静心,演员们即将入场,感谢配合。”

  主持人喊话,现场渐渐安静下来。

  坐在椅子上的嘉宾们扭头望着,两侧和过道上的媒体则调转镜头,以备拍摄画面。

  “来了来了。”有人喊道。

  门口,《甄嬛传》导演郑小龙和《赤焰传奇》导演孔生现身,两部剧的演员们三三两两地走进来。

  这两部剧的演员都混合在一起,还真是联合发布会。

  媒体们大感新鲜,镁光灯霎时间在会场频频闪烁。

  “茜茜。”程好挥了挥手,来的嘉宾有很多老朋友,杨锐、程好等剧中结识的朋友,也有胡君、夏宇等专门来凑热闹的大哥大姐们。

  楚轩和他们对眼神打招呼,刘艺妃小幅度地挥手微笑。

  在媒体们的目光里,两部剧的人员走到前头就分坐两边,又看郑小龙拿过工作人员手里的麦克风,那看样子应该是《甄嬛传》剧组先行受访了。

  媒体们的镜头转向前方搭建好的礼台,准备拍摄剧组人员的受访画面。

  记者们和随行笔记人员列坐待续,翻看提前准备的访问台本,准备随时进行采访。

  不似以往开机发布会的时候,他们这些记者可以一窝蜂去台前采访演员。

  璀璨时代给他们的说的规矩很正规,采访环节只能坐在规定区域等待点名。

  运气好被点到了,才能起身问问题进行采访。

  每次受访的人只有一位,也就是说剧组人员是一个一个上台受访,不似以前都是几个几个的。

  这样一来,每位演员都能在聚焦镜头下曝光。

  这对于剧组演员来说是好事,整部剧的宣传角度也能多样化。

  可在媒体们看来,这有点反市场,毕竟市场关注得更多的是人气高的明星,人气低的名气不大的与他们而言没什么报道的价值。

  但璀璨时代要这么规定,他们也只能遵循,好歹也是拿了人家大红包的。

  人家想要全方位宣传剧,他们到时候也顺便礼尚往来,帮忙多发布几条新闻,至于发布人气不够的演员的新闻有没有人看,这就不关他们事了。

  剧组演员和受邀来的嘉宾则点了个赞,璀璨时代这么搞,给了每位演员尊重,不像以往名气不大的人只能靠边站,镜头没几个,采访也不多。

  璀璨时代如此举措,让在场剧组演员和嘉宾提升些许好感。

  只有那些知道璀璨时代大致发展路线的嘉宾,才领会到璀璨时代如此做法的真正意图。

  璀璨时代要打响品牌效应,这个效应不止是在于观众市场,对于娱圈内部也要深入化。

  让每一位和璀璨时代合作的艺人感到舒心和被尊重,拉升一波好感,足以让璀璨时代的人脉资源网更稳固且稳步扩大。

  这有点人情世故的感觉,但长久的效果肯定会很好。

  相比于在别的公司的剧组或会面临打压和排挤,到时候多少会念起璀璨时代的好。

  这是潜移默化的效果,对于璀璨时代往后的发展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现在开始采访环节。”主持人结束开场的流程,郑小龙独自在台上站定,手拿麦克风以等待记者的访问。

  有位来自京城影视报的记者被主持人点名,起身问道:“郑导,《甄嬛传》总投资是多少?”

  “5500万。”郑小龙答道。

  在场的人了然,记者的随行笔录人员则在笔记本记下这个数字。

  5500万,俨然是大剧的规模,能拿下这样投资的电视剧剧组,在全国也没几个。

  不过,这是璀璨时代的剧,对于能够连续出火剧的璀璨时代来说,受到投资商青睐并大笔投钱也正常。

  有些专业人士则很好奇,不知道这5500万里的水分有多少,也是说赞助费有多少。

  《甄嬛传》的热度那么高,演员阵容也不错,又是璀璨时代的剧,赞助费想来不少吧,可惜这个问题属于商业机密,他们再好奇也无法知道。

  “1500万?”刘艺妃在楚轩耳边悄悄问。

  楚轩看着她,点了点头。

  刘艺妃拿起矿泉水喝了一口,心下也是了然。

  没想到《甄嬛传》赞助费有1500万,这挺高的。

  这么看来,《甄嬛传》的实际投资只有4000万。

  随着公司的发展,财务预算部门的人也越来越严谨,既然对《甄嬛传》制作经费预算在4000万内,如果不出意外,那最终的经费也不会超出这个数字。

  也就是说,《甄嬛传》已经回本三分之一还多了。

  公司投资1500万,占50%股额,这一下直接收回750万。

  刘艺妃不禁感慨,剧有热度、演员人气也高就是好赚钱,随着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各个剧组为了尽早回本降低风险,恐怕以后带资进组的情况会成为常态。

  如果带资进组的演员优秀那还好,反之,优秀的作品恐怕会越来越少。

  “有这样一个投资额,郑导对这部剧有什么预期?”记者问。

  “前段时间发生些事,让观众们对这部剧有很高的期待,我当然也想要拍一部足够优秀的作品不负观众们的期待,又有了一群优秀的演员在,这让我更有底气。”郑小龙道。

  在舆论事件中,对于张那拉和孙荔谁更适合甄嬛这个话题,当时可谓火爆全网、人尽皆知。

  很多网友参与争论,为此还去找历史书来佐证自己的想法,这也是挺牛的。

  如今舆论彻底了结,但这样的话题以及从《甄嬛传》延续出来的讨论,依然在网上活跃着。

  由楚轩的决定所引发的高热度,让张小龙又喜又苦,喜的是自己的作品大概率要火了,苦的是也让他有很大的压力,万一扑了他怕是要被广大观众给骂死,也会被同行笑话。

  剧的热度那么高,受到全网关注,还传遍了线下的全国各地,最后竟然扑了?

  这导演是有多菜,拍得这么拉垮。

  张小龙压力很大,可反过来想也是一个提升资历的绝佳好机会。

  “郑导,为什么会选择陈建兵饰演雍正?个人对陈老师没任何意见,只是想象不到陈老师的形象和雍正皇帝有什么关联?”

  这个问题一出,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在会场转悠一圈,最终锁定在陈建兵身上。

  这问题够尖锐的,即便记者说了句话为自己开脱了,可也很不给陈建兵面子。

  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陈建兵不适合演雍正皇帝。

  蔡绍芬和姜昕一左一右瞄了眼陈建兵,陈建兵的脸上虽然带着笑容,但心里的不爽还是透露出些许。

  楚轩和刘艺妃跟着任权等人也往陈建兵那边看了看,各自嘴角渐渐翘起,抬头看向郑小龙,想听他怎么回答。

  楚轩倒是了解一点,当时在《甄嬛传》选角前的阶段,谁演雍正这件事在导演组引起了争议。

  说到皇帝,不仅是观众群体,剧组里的老师们也立马想到两个人,陈保国和陈到名。

  这两位老师的皇帝形象太过深刻,举手投足间的气势也符合人们对于皇帝的想象和认知。

  正好陈到名也是璀璨时代的人,那么请他来演雍正是有可能的。

  有了陈到名坐镇这部剧,想来质量上就有了一定的保证。

  在最初的时候,导演组就锁定了几个人选,首先是陈到名,其次是陈保国,再然后是吴修波。

  对于陈建兵,老师们压根没考虑过。

  可郑小龙没这么想,他很坚定的认为,在这部剧中陈建兵比任何人都适合演雍正。

  原因只有一个,在郑小龙挖透了剧本后的艺术理念中,他想要一个作为皇帝却不太讨喜的形象来演雍正这个角色。

  这让导演组的老师们一脸懵逼,别的剧都是尽可能找讨喜的演员,到你这里就反了过来,要找不讨喜的形象当男主,要求这么别致的吗?

  郑小龙既是导演又是制片人,在权利上最大,也拗不过他,最终郑小龙一言堂拍板决定了下来。

  老师们不理解,他倒是理解,他告诉刘艺妃后刘艺妃也理解。

  估计,他和刘艺妃是最理解郑小龙做出这个决定的人了。

  当初《诛仙》选角,他和刘艺妃坚持黄煊演张小凡,老师们都说男主要帅的、好看的,他和刘艺妃就不,很坚定的要根据理解剧本后的人物形象来匹配演员。

  这份艺术认知和思想跟郑小龙很相似,你们要看市场,要看观众喜好,这跟我的理念背道而驰。

  真正优秀的制片人和导演,如果能做到市场跟着我的喜好来,那才叫牛逼!

  “在这部剧里,陈建兵是最适合雍正的演员,没有之一。”郑小龙说道。

  在场众人一怔,没想到郑小龙把话说得那么绝对。

  “哗”地一下,所有人鼓起了掌,郑小龙作为一名知名导演,肯定有自己的坚持,如此不拖泥带水的发言至少证明郑小龙对于自己艺术理念是非常坚定的,这份心是可贵的,不会轻易为他人所左右。

  陈建兵笑容可掬,重重地鼓掌,他的资历是有,但论人气和知名度比不上蔡绍芬,甚至还比不上因《奋斗》和《诛仙》而蹿升上来的姜昕。

  在愈发看重人气的当下市场,作为上了年纪又不在乎人气的演员,能被导演在大庭广众之下这般认可,这是让他感到十分荣幸的。

  又问了几个关于剧的问题,郑小龙走下了舞台,轮到孙荔受访。

  “孙荔,你是被楚轩推荐进组的,很多人说你是凭借的这份关系才有机会演这部剧的女主,对此你怎么说?”

  在场的人怔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