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赤焰传奇》(十一)

第(1/2)页

穆霓凰下山了,她的怀中抱着陶罐,里面装着林殊的骨灰。
  江左盟几人齐力扛着墓碑,飞流也在帮着忙,身子骨柔弱的梅长苏静静跟在穆霓凰的后头。
  如此举措,看起来他们是要带林殊回家。
  整个赤焰只有林殊这座墓,也可以说是……带赤焰军回家。
  全国观众心中的悲痛在慢慢消散,但看电视里一路无言的画面,他们又压抑得沉闷。
  而在这沉闷当中,很多观众也心生疑惑。
  林殊的墓碑上,除了有“赤焰军少帅林殊之墓”一列字外,还有一句话:凤凰涅盘,北地永昌。
  这,是何意?
  凤凰,代表赤焰?
  北地永昌,也就是北地永享太平?
  观众们从字面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赤焰覆灭,北地就完全太平了?
  表面意思容易理解,但很多观众觉得这句话肯定有深意。
  全国观众带着这份求知欲,继续看下去。
  穆霓凰和梅长苏等人准备在木屋休整一夜,决定第二天再返京。
  画面一转,来到大梁京都。
  黑夜的笼罩下,城中许多百姓依旧沉浸在繁华的夜生活当中,丝毫感受不到朝堂的风浪和即将到来的风云变幻。
  南城门营地,夜市据此有段距离,这处营地隐没黑暗中显得神秘无声。
  只在几个篝火的映照下,有一群士卒身着铠甲和武器整装待发,为首的城门校尉拔出一把钢刀,轻轻抚摸刀面,眼神中有缅怀亦有仇恨:“今夜,为赤焰而战!”
  他面前的士卒们没有多言,仅是行了一个赤焰军礼表达了他们的决然。
  紧随而来的东城门营地和西城门营地的画面,各有一群士卒如此为之。
  很显然,他们是要造反。
  只是,为赤焰而战?
  这又什么情况?
  在先帝时期时,北戎曾一路烧杀抢掠至京畿一带,弄得百姓们胆战心惊、人心惶惶。
  后有赤焰军的存在,才使得北戎二十多年从未南下过,保住了一方太平。
  只有真正经历过苦难,才深切懂得被保护的幸福和赤焰军的不易。
  也因此,赤焰军深入民心,常被北地及附近地域的百姓称之为他们的保护神。
  赤焰军的兵员预备役来自京都城防军和禁军,城防军和禁军无不以能够加入赤焰为荣。
  这是属于军人的晋升想法上的传统,也是军人希望自己也能像赤焰那样保家卫国为至高理想。
  可十年前,这份至高理想没了,勇冠三军的赤焰军覆灭了。
  同为军人,这些士卒明白赤焰的强大,怎么就突然覆灭了?
  他们想要一个真相,但没任何寻求真相的办法,可就是这样的一颗种子扎根在了他们的心里。
  《春秋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师出有名,出征前动员兵员时要讲道义。
  戎:军事实力。
  自古以来,不论是造反起义还是开疆扩土,都要给军民说一个为什么,必须要有一个起兵的好名义。
  禁军坐镇皇宫,不好轻举妄动。
  城防军就在城内,想要搞动作相对容易。
  显而易见的是,玲珑公主抓住了城防军的心理,利用誉王的权势安排棋子入城防军为军官,私底下宣传赤焰军冤死。
  在常年如此这般的洗脑下,在如今时机已然成熟的局面下,有资格当皇帝的誉王告诉城防军:想要知道赤焰军真相,只能造反。
  因此,誉王造反的名义就是:为冤死的赤焰军而战!
  “太毒了吧!”
  “玲珑公主亲自谋划把赤焰军灭了,现在又以赤焰军冤死的名义造反,我的天,这女人太狠了!”
  “这么美的女人为什么这么坏!这狠毒的程度真心炸裂!”
  对于玲珑公主的狠,全国观众再次刷新了对这个角色的认知。
  有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却拥有着把天下所有人都玩弄在股掌的心。
  画面切换,皇宫御书房。
  喝着茶的梁帝被焦急的声音打断:“陛下,大事不好了,誉王起兵造反,率城防军向皇城倾巢而来!”
  “啪”的一声,梁帝手上的茶杯摔碎在地,浑身一颤。
  画面切换,皇城城门楼。
  月色下,禁军统领蒙挚手拿刀柄而立,冷冷的低头看着下方的军阵,以及为首的骑马者誉王。
  誉王抬头大喊:“蒙挚将军,你也曾是赤焰众将的一员……”
  誉王劝说蒙挚放开城门,与他一起逼宫梁帝寻求真相。
  如果没有穆霓凰,没有穆霓凰和梅长苏查出来的东西,这会儿的蒙挚估计真有开放城门的冲动。
  但知道了很多事情后,他当然清楚誉王是假借这份名义起兵,断然不会与誉王同流合污。
  而誉王用赤焰军的名义起兵造反,这是让他万万没想到的。
  真正为了赤焰军着想的是靖王,但是靖王的努力却被当下的誉王全盘窃取。
  好一个釜底抽薪,当真是好手段!
  皇城被围困,满朝文武被困皇宫,蒙挚率禁军与誉王的城防军形成对峙。

  双方都不想血流成河,没有第一时间展开攻防。
  而誉王也不急,他还需要等母亲玲珑公主的死士将悬镜司在京的暗哨全部拔出,还要等一部分城防军将京都附近四个县城和关卡全部占据。
  等京畿之地牢牢掌控在手,又有云南军生乱,又有北戎南下,让皇宫里的人感受不到希望,这才是展开攻势的好时机,或许还能兵不血刃的拿下皇城。
  “啊——”
  “你们是谁!”
  当玲珑公主的死士出手,当一部分城防军纵横京都,当百姓们惊慌失措的声音遍布京都……
  至此,京都已乱。
  画面一转,来到北地。
  穆霓凰一行人自清晨出发返京,他们都骑着马匹,唯一的马车里放着林殊的骨灰和墓碑。
  只是行在官道途中,却见一行异族人马正与北地士卒短兵交战。
  这可是官道,哪来的乱贼?
  “北戎!”梅长苏看清了异族人马的面目,眼中露出狠厉之色。
  穆霓凰更加干脆,双腿一夹马腹,骑着马儿直奔交战处。
  马蹄声响,惊得双方人马楞了半晌。
  穆霓凰腰挎林殊的将军剑,缓缓拔剑而出,持续发出“噌——”的剑鸣声。
  有北地眼尖的士卒看到剑柄上的“赤焰”二字,好像认出了此剑,心中的精神信仰在不可置信的目光中汹涌奔腾:“是霓凰郡主!”
  霓凰郡主,云南军元帅,赤焰少帅之妻,她拿着少帅的将军剑来了!
  北戎的人马闻之色变,为首的人刚准备举起兵刃招架之时,“嗤”的一声便被迅雷之势的剑刃一剑封喉。
  北地的士卒士气大增,本还落于下风的局势瞬间反转,和穆霓凰一道将这十来人的小队北戎人马尽灭。
  “参见霓凰郡主。”北地的军士们单膝下跪。
  他们这些士卒,是当年赤焰军覆灭后,由城防军、禁军和天下热血之士参军而组成的军队,各自多少都带着膜拜赤焰军和寻求赤焰覆灭真相的理由。
  不论是穆霓凰的元帅职位,亦或是少帅夫人的身份,还是穆霓凰手中的赤焰将军剑,都让他们发自内心的尊敬。
  “不必多礼。”穆霓凰翻身下马,问:“怎么回事?”
  士卒们起身,为首的人郑重回答:“约莫有两万北戎异族集结北疆,这几天只派遣数支小股人马潜入境地应该只是试探,估计用不了几日就会举兵南下。”
  “糟了。”在旁的梅长苏面色一变:“郡主遇袭失踪于京都,若有心人将消息传到云南,那云南军民势必生变,而此时北戎大军又要南下,恐怕京都已经……”
  穆霓凰心中一沉,自赤焰覆灭后,北戎十年间没有举兵过,最多只是小股人马侵扰边疆。
  这突然举兵两万,如此大军还是北戎十年里的头一次,再结合她被刺杀的事,很难不令她猜测到这是一出阴谋。
  梅长苏的话无非是想说,恐怕京都已经发生兵变,誉王已经造反!
  “郡主……”为首士卒欲言又止。
  穆霓凰看向他,只见他跪地恳求:“我北地一万守军一无重甲,二无重弩,又无足够的精良战马。”
  “将军向朝廷请援,朝廷没有答复。”
  “将军向朝廷请求装备,朝廷也只回复严防死守。”
  “若是北戎两万大军举兵南下,我北地守军在如此境地之下防守万分艰难,北地数百万民或将生灵涂炭,还请郡主率我等抗击北戎,保北地平安!”
  十数名士卒尽皆拜求:“还请郡主率我等抗击北戎,保北地平安!”
  全国观众握紧拳头,穆霓凰如果能率兵打仗是他们很想看到的。
  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抗击北戎是赤焰的使命,是林殊的使命。
  穆霓凰作为林殊妻子,如今恰好来到了北地,又面临北地的困局,若是穆霓凰手提林殊帅剑抗击北戎,这不失为是一种传承,一个精神信仰的延续。
  梅长苏也劝说:“若京都乱,我们就此返京也无法阻止,如果能借北地之军抗击北戎,那我们也能带北地之军杀向京都勤王,彻底揭开赤焰真相。”
  听到他这么说,穆霓凰也不拖泥带水:“带我去见你们将军。”
  电视机前很多观众激动了,终于要来属于穆霓凰的高潮剧情了吗?
  剧中那么多角色都有自己的高光,就穆霓凰的高光有些少。
  其实也不是少,穆霓凰的智慧和果决向来是这个角色最大的特点,只是特点持续展现就显得有些平淡了。
  而穆霓凰的身份是什么?元帅!
  元帅是率军出征的,而在这赤焰旧地,穆霓凰的种种身份和手拿的赤焰帅剑,她率军出征则有更加非凡的意义。
  穆霓凰来到了主军帐中,其中众将面见霓凰郡主,皆是尊敬有加。
  特别是那把赤焰帅剑,仿佛是军魂一样让所有人都燃起了抵抗北戎的强烈斗志。
  “赤焰军当年虽然覆灭,但北戎同样遭到重创,仅十年的时间是不可能恢复军事的,这两万大军有可能是北戎倾巢而出,南下的同时也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