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蛤蟆吞蜜与蛤蟆吐蜜

第(1/2)页

眼见木已成舟,刘伟民也就不再坚持打开白酒了,他问大家:“我刚才没有点主食,你们想吃什么?”
  虎永刚反问道:“这里有什么?”
  刘伟民说:“驴肉包子、驴肉饺子,还有驴血煲仔饭,都是他们这里的特色。”
  虎永刚又问:“有没有驴肉火烧?”
  刘伟民:“应该没有吧,我以前过来的时候没吃到过,那是北方的特色。小妹,你们这里有没有驴肉火烧?”
  女服务员:“确实没有。”
  刘伟民:“没有就不吃了。我给你们推荐驴血煲仔饭,在其他地方吃不到的哦。”
  大家都没有不同意见。
  刘伟民问:“这么多好吃的,你怎么对驴肉火烧情有独钟呢?”
  虎永刚笑道:“也不是非吃不可。你和我说吃驴肉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和驴肉有关的美食就是驴肉火烧。那还是我很多年以前吃过的,想回味一下罢了。”
  刘伟民说:“看来这个愿望今天是满足不了你啦!”
  接着又对女服务员说:“小妹,听到没有?你们这里不是带驴的食品都有哦。你要给你们老板提个建议,增加一道驴肉火烧,有需求就有市场,没准儿你们老板还要奖励你呢。
  对了,你和后厨说一声,给我们的驴血煲仔饭里面加点驴肉末进去,那样味道更香。”
  女服务员答应一声:“好咧。”就走出了包间。
  也不知道她答应的是去给老板建议增加驴肉火烧,还是答应到后厨去给驴血煲仔饭加驴肉末,或许是两者兼而有之。
  虎永刚忽然想起一个故事,慢悠悠地说道:“说到驴肉火烧,其实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你们想不想听?”
  宁静马上就笑了:“你又要显摆你那些没用的东西啦?喝酒都堵不上你的嘴!”
  虎永刚反驳道:“怎么没用了?这都是文化!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遗产!”
  刘伟民说:“你别管你老婆,说来我们听听。北方人说: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我们就借你的故事来下酒好了。”
  虎永刚说:“那好,你想听,我就显摆一下。话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从紫禁城出来后一路前行,这天到了河间地区的时候,错过了吃饭的地方,只好就近到一户人家,随便搞点吃食。
  乾隆是便装出行,也没带几个随从,主人不知他的身份,也就没有特地去准备,只是把家里剩下的驴肉,加上其它一些大葱什么的,夹到烧饼里,放到铁锅里烘热,然后拿给乾隆吃。
  乾隆第一次吃到这美味,并不知道这就是民间的驴肉火烧,就给它起了个好听名字:‘蛤蟆吞蜜‘。”
  刘太:“这名字也不好听啊。蛤蟆的样子丑死了!”
  虎永刚说:“但是很形象啊。这里没有实物展示,你们可以想象一下:烧饼上面有芝麻,像不像蛤蟆背上的小疙瘩?
  烧饼一头破开,夹的那驴肉,像不像蛤蟆吞吃食物时的舌头?驴肉热过后,上面流的油和蜜一样,看起来就像是蛤蟆的舌头在吞蜜。”
  刘伟民赞叹道:“确实很形象!你这样一解释,这个名字是蛮好听的,乾隆有才啊!”
  虎永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