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5章

第(1/2)页

王府书房。

        鎏金镶玉的屏风后方,银紫香炉上缭绕着淡淡的薄香。

        “殿下,臣数日前暗中整合近十多年来朝中部分赋税,发觉自宣武十五年起,西北各州镇因地势贫瘠粮产过低,是以,较之宣武十年前削减了不少税务,当时的户部卷宗并未将此事明面记载,只是一笔带过,并不可辨别其中真假,宣武十六年,辽川往北至北淮州遭十年未见之大旱灾,先帝拨银数以万计,宣武十七年”

        桌案上递呈上厚厚一沓卷宗,是刑部方才遣人送来的各地暗中已查获的贪官罪证。

        卫君樾手指翻动着纸页,敛目听着户部侍郎杨玦的禀述。

        “殿下,臣以为这赈灾是假,这真正的银子怕早就不知道入了谁的囊中!”

        建安侯方昊向来性子急,不等卫君樾说话,他便怒而出声。

        “侯爷慎言。”杨玦看了他一眼,又望向卫君樾,拱手作揖,声音不徐不慢,“殿下,此前之事年代久远,其相关卷宗皆由尚书大人亲自看管,臣现下未能寻到具体官银流水,是臣无能。”

        闻声卫君樾掀起眼帘,淡淡瞥过杨玦,摆了摆手:“你做的不错。”

        杨玦抿唇。

        “殿下!”方昊忍不住开口,“户部赋税乃关乎民生的大事,现下国库贫瘠,我北宁军将士若非在边关常年自耕自立,靠着朝廷的补助这么多年早早便饿死了!后来北狄入侵,我北宁军甚至没能得到及时的粮草援助!这群人早已腐坏到根里面去了,杨大人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可臣不认!臣认为此事该以铁血手段彻查之!”

        “侯爷冷静,倘若过早”

        “杨大人!你一介文臣不懂边境将士苦寒——”

        “方昊。”

        就在方昊欲拍案而起时,卫君樾出声打断了他。

        他凉凉地睨过一眼,剑拔弩张的二人立马烟消火灭。

        卫君樾收回视线,十指交迭于桌案,道:“北宁军如今粮草可足?”

        方昊点头:“有殿下相助诸位将士暂得安稳,只是晋丰之战,是臣失利”

        “嘉钰军是何时赶到的?”

        方昊愣了愣:“那日臣率西三路军从侧进攻北狄骑兵,却不曾料东三路遭遇突袭,彼时我军大兵力皆在正面抵抗,北狄人突了侧围,我等被迫疏散百姓,往后撤离二十来里,幸而此时宁安世子带嘉钰军及时赶到,击退了北狄人,才守下了晋丰。”

        这些话卫君樾在战报上便见过多次。

        偶然,巧合,援救及时,一切没有问题,却又处处透露出蹊跷。

        见他不语,方昊又开口,只是这一次却有些凝重:“殿下,如今大胤腹背受敌,西南流寇四起,但军队又全然都在西北方战事,而我们北宁军在三年前被北狄突袭一次后元气大伤,这一次本以为修养多年能够重振旗鼓,可……”

        胤朝往北以晋丰为界与北狄接壤,而西南方向却与各游牧族相接,他们并非四处为家,以抢夺边境百姓粮食为生,乃胤朝多年不可解决的困境。

        可宣武帝在世末年,手中实权几乎都被左相等人架空,兵权落到实处实在少之又少。

        现如今朝中六部有四皆为左相一党,兵部上下更是由乔家占了半壁江山,新帝即位之初,若非卫君樾以铁血手段收拢北宁军,现在的大胤恐怕早已不姓卫。

        “自臣统帅北宁军以来,便因朝中后援懈怠导致军心散漫,臣承蒙殿下提携才得以到如今地位,可现下内忧外患——”

        方昊起身单膝跪地,向上抱拳,开口声义愤填膺。

        “臣不能眼睁睁地瞧着他们这般蠹国害民,臣自请前往西南彻查此事,愿殿下成全!”

        “你想怎么查?”不等他回答,卫君樾又道,“是带着你的军队直接上去抄了他们的家?还是和上次在明政殿外一般上前质问?”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