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凤家风骨谁来承

第(1/2)页

作为朝廷与江湖之间的桥梁,天机阁在维护大夏法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天机阁阁主一职,自然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开始,为了保证朝廷的利益,天机阁的阁主一向是由皇室正统担任,由于太向着朝廷了,在江湖那一面就难免显得不足许多。

        自太祖皇帝起,便开始在宦官世家中挑选在江湖上有声望的少年英俊,如此一来朝廷江湖都吃得开。

        闻煜很幸运,赶上了这趟天机阁改革的东风。

        闻家祖上专出太子师,到了闻煜这里,他却特立独行,不等及冠便出门闯荡去,得了一把勾弦,把名扬遍了淮江南北。结果刚过而立,便被先帝爷抓回来领了天机阁,活生生地把一个鼎鼎大侠掐死在了半山腰。

        每每思及此事,闻老爷子总是抚着犹如弯月的勾弦,一声盖过一声地长叹:“此剑害人呐!”

        洛阳城东的闻家村得天独厚,东靠榕城,南临淮江,是个清静但不偏僻的好地方。

        四年前闻老爷子中风卧床,闻夫人便带着他从城中搬到了临江的四合小院里。双人高的灰墙被葱郁的翠竹掩映着,将这座四合院同闻家村划出了界限。

        小小的院子里,一半种满了四季花草,一半种满了菜蔬,中间一颗歪七扭八的古桃树,花已凋的七七八八,茂盛的枝叶将蒙蒙细雨完全遮挡。树下,年过半百的闻老爷子躺在藤椅里摇头晃脑地小声哼唱着,一旁有矮案,案上茶具齐全,旁边炉子里的水正烧着。

        那水突然滚开,顶起了铜壶的盖子。老爷子慢悠悠地起身挽袖,动手泡茶。

        “老头子,你瞧见我那件白色的衣衫没有?”一紫衫妇人从屋中走出,虽然上了年纪,却腰背笔直,步履生风。一眼望过去,一双眼白过多的死鱼眼尤其抓人眼球,眼皮上好像挂了千斤重物,怎么也掀不起来。

        闻煜正洗着茶镊子,头也不抬地道:“还能在哪?那衣襟上硕大两颗明珠,想不让贼惦记都难。”

        妇人行过来往藤椅里一瘫,翻着白眼道:“那些个小崽子,一点也不学好。”

        闻老爷子闻言觑了自家夫人一眼,只敢小声咕哝:“还不是你教的。”

        闻夫人将双手交叉在枕下,看着从树上旋落下的残桃花瓣,叹了口气将话锋一转:“我瞧着凤家那小丫头片子是个爽快人,与其这样诓骗她,倒不如直接告诉她真相。以凤家人刻入骨血的忠诚,她不会闹出多大的事儿的。”

        闻煜将第一泡茶倒入一旁的木桶里,神情无奈地道:“你忘了当年的宋……”

        “宋宽海。”闻夫人恨的牙痒道:“要换了我,就直接割喉咙了,那畜生成太监了还不安分,听说身上犯了好几桩事,全靠他老子兜着。”

        “是是是,你能耐。”闻煜连跌声地道:“也不想想你如今多大年纪,她当时多大年纪?”

        闻夫人歪着头想了想,道:“十四吧,我记着出了事后,第二年她便跑京畿营去了。”

        闻煜将泡好的第一杯茶递给夫人,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转身坐到桃树根上,虚眯起一双本就细长的眼,遥遥地望向了天际。便见一只白鸽由远而近,乖巧地落在花丛中的鸽房里,不知又带来了什么消息。

        闻煜看了一眼躺椅上的人,认命地将一口未饮的茶搁到案上,起身往鸽房去。他身形高大肩背宽厚,但走起路来却极慢,一头花白的发只用缎带束了一缕,服帖地搭在后背。一身白麻对襟衣衫,整个人看上去,倒像是个极儒雅的老书生,谁能想到此人曾经以十五弱龄享誉江湖呢?

        他从鸽子腿上取下小竹筒,抽出里头的小纸条来,一边往回走一边看,突然脚下生风,眨眼便到了桃树下,拿手推自家夫人,嘴里连跌声地道:“快起来快起来,大事不好了。”

        闻夫人正啜着茶,被他这一推,茶水漫了一身,眼皮生生地往上拉了一点,过多的眼白令她的眼神看起来十分吓人:“你……”

        “凤白梅进村了!”闻煜一句话截断了夫人的怒火。

        闻夫人愣了一下,当即跳了起来,急的在树下跳脚:“怎么办怎么办?”

        “你急什么?在解语阁你是易了容的,她认不出你来。”闻煜已经轻车熟路地躺到藤椅里,双手规矩地放在腹部,双眼一闭便装起病来。

        闻夫人闻言稍稍松心,理发整衣,做深呼吸强迫自己冷静。

        “嘭嘭嘭”,沉缓的敲门声响了起来。

        闻夫人已经做了一番心理建设,朗声应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