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第(2/2)页

越是坚持要将这个小家伙按在幼学班,让他多接触同龄人,加深他的某些认知。

  让阳阳早点接受这世上的大多数人都很平庸的事实,也时也认清他的处境,纵然他自身智慧出众,也要与旁人共处、共事,就算是那些看似平庸之人,其实在某些方面也有过人之处,不能一概而论。

  等到临时加建的学生宿舍与先生家属住宅,将要完工时,后面又陆续聘请的十余位先生,都已经携家带口的踏上前来高台县的旅程。

  这十余位先生,有的是在四年前的那场大动荡中,就被贬的人,也有近两年陆续遭贬的人,有的人曾主政一方,有的曾是工部、刑部的官员,其中有两位甚至是曾带兵上过战场的武将。

  要不是陈凤琪这位东家的想法总是出人意料,现在的高院长再怎么有心照拂某些人,也不会想到,还能将这种身份敏感的人,都往书院里安置。

  哪怕这些人要么是家无恒产,本就两袖风,丢了职位,也就丢了经济来源,有的则是被抄家、没收全部家产,虽侥幸保全性命,没有被流放,或是被罚入贱籍,却生活困顿。

  而他们这些人的人品与能力,高院长早就了解,从刘承业那里知道这些人的艰难处境后,在没有什么办法帮助他们时,只能干看着。

  既然陈凤琪鼓励他抛开要顾虑,尽量给书院多招揽些真正有能力的人,高院长为完成东家交待的任务得同时,终于还是下定决心,通过某些渠道,联系上那些或在四处漂零,或是在乡下结庐而居的人。

  以高院长的切身感受来讲,这南江书院纵然给不了那些人富贵,却能让他们获得一处安宁的栖身之处,收入虽然不算多,却能满足养家糊口的生活所需,还能教书育人,实现自身价值。

  前往高台县方向的一艘客船中,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走进其中一间面积狭小的客房,恭敬的说道。
  “爹,我刚才打听过了,这艘船明天会在平江县码头暂停,不能直接抵达高台县,不过平江县与高台县相邻,陆路过去,只需半天时间就能到高台。”

  留着短须的中年男子点点头,坐在一旁中年妇人难掩担忧的说道。
  “这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南江书院那边会不会派人过来接?”

  中年男子许君延苦笑着回道。
  “听说那南江书院是高台县的一户乡绅,为方便培养自家后辈,新开办的,由于准备不足,才会出现人手严重不足的情况,否则我也没机会被聘上,估计不会有人接。”

  中年妇人闻言,想想也是,那乡绅不是什么有底蕴的大户,肯定不会事事考虑那么周到,看着男子心疼的说道。
  “夫君是为了我们,才会接下这份聘请,千里迢迢的辛苦奔波到此,若是不适应这边的环境,该如何是好?”

  “娘子不必担忧,介绍我来这南江书院的故友,为人十分可靠,他既大力推荐,想来那南江书院,应该真是个好去处。”
  就是一想到因为他的缘故,连累他的妻儿跟着颠沛流离,许君延就感到惭愧不已。

  十三四岁的少年,虽曾经历过家庭变故,因上有父母庇佑,还没那么深刻的体会到世事的艰难,难掩期待的接过话道。
  “爹,您在书院授课的话,我和弟弟能不能也跟着在书院里读书?”

  许君延很为儿子的向学之心感到高兴,笑着点头道。
  “那是当然,对了,我都忘了说,不仅你们兄弟,到时候,连你小妹都能在书院中正式入学,南江书院还开设的有女学班,邀请两位当年在江南颇有名气的才女授课。”

  听到这话,顿让坐在他们旁边的女孩双眼一亮,面露惊喜之色,许夫人却道。
  “听你这么一说,我怎么觉得,这南江书院似乎跟其它书院不同呢?”

  许君延微笑着自嘲道。
  “就凭我目前的处境,若非这南江书院与众不同,东家肯定不会考虑聘请我来当先生的。”

  此话一出,顿让室内氛围为之一凝,许君延随即意识到不妥,赶紧描补道。
  “连对家中女孩的学习都这么重视,想来东家应该是个开明大义的,这对我们来说,肯定是件好事。”

  话虽这么说,直到次在平江县码头下船时,许家人心中还是难免有些忐忑,不过随着他们登上陆地,一眼就看到有个少年在不远处高举着木牌,上面写有‘许君延先生’五个字,本有些沉重的心情,顿时轻松大半。

  发现有人来接,许夫人想的是,看来那南江书院的东家,是个讲究的人家,许君延注意的则是那名举牌少年,那是袁家五少爷?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