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第(2/2)页


“也不知道我哥他们打算怎么处置卫山军,依我看,这些欠教训的玩意儿,就算不直接都给杀了,也给就地解散得了,养着这些不干正事的家伙,完全是浪费百姓的钱粮。”

李常欣不知道的是,朝堂上也在探讨卫山军是就此裁撤,还是保留建制的问题。

“陛下,卫山军作为预备军,已存在多年,当初也曾立下过大功,近些年虽然不曾参加过什么战事,却能一直起到震慑宵小之辈的作用,若是裁撤,势必会影响到江山社稷的安危,万万不可啊!”

持裁撤态度的大臣立刻回道。

“陛下,我们北疆有定北军,南边有镇南军,西边有征西军,各省也都分别设有驻军,加起来足有百万之数,足以护卫我们安国的江山社稷,卫山军闲置多年,就算裁撤,也影响不了什么,何必浪费这些钱粮?”

这又是一场文臣与武将之间的较量,十五到二十万建制的一个军,绝对是武将们绝对不愿放弃的大蛋糕。

对于文臣而言,若能借此机会裁减掉卫山军,不仅能极大的削弱武将一方的势力,还能让朝廷节省大笔的开支,方便他们使用。

等到那些文武大臣的争吵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后,安常煦才出声表态道。

“诸位爱卿对卫山军的想法,朕已知晓,不过朕现在要宣布的是,因乐阳郡主擅离职守,擅自调兵,朕已决定撤下她的征北大将军之位,定北军暂先交由左将军张楚代掌。”

听到安常煦的话,在此前的文武争执中,一直不曾出声表态的张居民立刻出列道。

“请陛下三思,乐阳郡主此次虽是擅自出兵,也是因为事出有因,平复叛乱,本就是各军分内之责,何况她再次立下平叛之功,完全可以将功赎罪,不赏不罚也就罢了,若是重罚乐阳郡主,恐会令将士们不服啊!”

“请陛下三思!”

此话一出,顿时引来一大批人的附和,包括之前还在为是否裁撤卫山军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的两批人。

听到这些大臣还真如他祖母所料,纷纷为李常欣说话,想要保她的征北大将军之位,这让安常煦颇感欣慰,也因此而生出与有荣焉的自豪,口中却义正严辞的回道。

“你们不用再劝,朕心意已决,擅自调兵乃是大忌,朕不能因为她的身份特殊,就纵容她的错。”

眼看皇上态度坚决,户部的葛尚书也罕见的就这件,并没有直接涉及到钱粮的人与事发声。

“陛下,乐阳郡主就任征北大将军之位,已经得到定北军将士们的一致肯定,定北军在乐阳郡主的执掌下兵强马壮,顺利震慑住蛮族,实在是功不可没,还请陛下收成命。”

其他众臣再次附和道。

“请陛下收回成命!”

刚经历过祁王带着卫山军造反,还自立为帝的事,这些大臣还都心有余悸,深刻意识到这等规模的大军,还是掌握在可靠之人手上的重要性。

要是他们当初不是因为考虑到大局,同意皇上派乐阳郡主去接掌定北军,而是支持以当时的兵部尚书范志高为首的那批人的提议,派个祁王的人去接掌定北军,说不定还真会让存有不臣之心的祁王得逞,到那时,他们这些人可未必能讨得了好。

而葛尚书之所以也这么积极的表态,皆因李常欣在定北施行的一些政策,让他看到一个可让户部减轻巨大压力的光明未来。

因为定北军不仅会派队护送户部组织的商队,去草原各部做交易,鼓励那些草原蛮族多喂牛羊的行为,还安排定北军在草原上与归化的蛮族合作,发展大规模的养殖事业,同时还利用军中壮劳力多的优势,在边境大规模开荒种地。

这样下去,定北军对国库钱粮的依赖将会得到大幅降低,将来或许只需户部出个军饷,再在衣食住行方面,适当给些补贴就行,不用像现在这样,在朝廷的其它支出一再减省,只为全力保障各军的硬性支出。

毕竟葛尚书虽然也是科举出身的文臣,但他比谁都清楚军队的重要性,要是没有那些将士保家卫国,让国土与百姓的家园遭到敌人的侵占,首先受损的就是户部国库税收。

与此同时,户部还要为此承担更多的战争消耗,一反一正,总之是户部需要承担更多花费。

面对这些大臣的一致反对,安常煦的态度依然坚定,只是语气缓和了不少。

“乐阳郡主擅自调兵之事,纵有诸位爱卿为她说情,因其有违国法国规,朕也不能循私,若不加以惩处,恐会遗留后患,让后来者有样学样。”

“不过考虑到诸位爱卿的态度,朕决定,令乐阳郡主负责接管、整顿卫山军,将卫山军迁防到东南沿海区域。”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