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专辑发行

第(1/2)页

  距离发行歌曲还有两天,童少华就开始频繁联系张帆,再三确定要不要去宣传。
  张帆最后也做了一些妥协,决定在长安本地电台上打打歌。
  童少华通过自己关系帮他联系了电台,在九月第一个周末晚上在电台和听众互动。
  张帆也联系了夏芸,让她帮忙联系下电视台,看能不能在电视上出镜。
  夏芸对自己的未来小叔子的事,还是很主动的,市电视台没有合适的节目,就联系在省电视台的同学,看看能不能让张帆去唱首歌。
  最后经过努力,张帆去秦省卫视一档娱乐节目加塞去唱首歌,这对岌岌无名的张帆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机会了。
  其实张帆的机会本就不多,没名气,发行公司也只是负责发行而已,没有义务帮他找资源。
  所以他也没有多费心思去宣传,就是童少华,比较上心,他不想让这两首经典歌曲埋没。
  就这样,在学生们开始新学期第一天的时候,张帆的两首歌也悄然发售了。
  新学期第一天,张帆带着准备好的一书包磁带和CD进入了校园。
  把自己的专辑给每个同学还有老师们都送了一份,当然也没忘记给学校播音室送去几张。这样课间可以播放。
  同学和老师都知道,张帆要去参加艺考,也都听过这两首歌,对他出唱片到没有太惊讶,能收到礼物当然很开心,也都对他表达了祝贺。
  谭校长收到CD后,就看了一下歌词,觉得不错,就通知播音室以后多放放这两首歌。
  她很看好这个孩子,有责任心,又有才能,尽管这孩子成绩不太好。
  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非要学习好才有出息,只要能成才,她都开心。
  这孩子以后说不定也是实验中学的杰出校友之一,多放放自己学生的歌曲也就无可厚非了。
  发行公司为张帆的这张专辑首批制作了3万盒磁带和5万张CD,磁带零售价10元,CD每张22元。
  每卖出一盒磁带他们能得到7元,一张CD能得到15元,当然这钱还要扣除成本后还要和青苗分。
  如果卖出的磁带和CD不够成本,张帆就需要把亏损的补齐。
  这是写再合同里的,不过张帆和童少华都对这两首歌有信心。
  如果卖出超过一半,张帆就开始赚钱了。
  因为张帆只有两首歌,不够一张专辑的歌,童少华就把自己以前写的歌放在里面凑数。
  当然这些歌的收益不需要再分配给演唱者,童少华录制的时候就把演唱费给过了。
  这些歌曲演出效果不太好,算是废歌,就被童少华搁置起来,这会倒是用到了。
  这张专辑主要还是靠张帆的两首歌来提高销量。
  专辑名字就用了主打歌《平凡之路》的名字
  封面上也印着张帆专门照的艺术照,摆出前世明星经常用的姿势。
  没有名气的张帆只能靠着时髦的姿势和他的颜值来吸引顾客购买,目标群体就是小姑娘。
  今天开始青苗就开始往跟自己合作的音像店铺货,由于暑假销售旺季已过,九月份那些明星该出的专辑已出。
  张帆的海报也得以被贴在音像店比较显眼的地方,音像店也乐意贴这张海报,毕竟挺招人的。
  很多音像店老板听了专辑之后,《平凡之路》可太对这些中年人的胃口了,《光明》也是不错的励志歌。
  于是很多音像店就把这两首歌当BGM吸引客流。
  中午,京城某办公楼。
  忙了一早上饥肠辘辘的李成,离开公司往自己经常去吃的面馆走去。
  设计的方案再次被否的他,有点心不在焉想着自己该怎么整改。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
  也穿过人山人海
  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
  转眼都飘散如烟。”
  一段歌声飘入耳中,把李成从思绪抽离出来。
  大学毕业后就不怎么听歌的李成,觉得这歌很好听,唱出了自己的共鸣。
  在学校也算是天之骄子,被各种赞誉的他。进入社会开始工作后,就开始各种不顺利。
  女朋友因工作分割两地而分手,工作上也不顺利,经常熬夜导致头发经常一把一把的掉。
  就这样鬼使神差的,李成走进了音像店。
  “老板,刚才放的那首歌叫什么。”
  “《平凡之路》今天刚出的歌,我跟您说这歌不错,您可算来着了,买专辑还送海报。”音像店老板也是个妙人,跟眼前的小伙子贫了一句。
  “海报不海报的无所谓,就是觉得这歌挺顺耳。麻烦你给我拿一张CD。”
  “好嘞,您稍等。”老板说完,找出CD和海报给包装好递给他。
  在李成找钱包的时候,老板也打量着这个小伙子。
  依他阅人的经验,这小伙子应该是刚工作不久,眉头一直紧缩,看起来工作并不顺利。
  就好心的说了一句:“小伙子、保持个好心情,才能更顺利的完成工作,这张专辑里还有一首《光明》也不错,您可以好好听听。”
  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听到老板这句话,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