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杀青

第(1/2)页

  送走了胡戈,这部戏也慢慢到了尾声。
  接下来两天,大部分演员的戏份也都开始杀青,张帆的戏份也拍完了,只剩下筹备晚会的戏份,他和其他人一个班级,也就没他的戏份了。
  这一段他写剧本的时候,把晚会节目的西洋乐器改成了民族乐器,他还是想通过电视剧传达一些民族文化的,让看这部剧的学生感受下民乐之美。希望能吸引多一点人学习,也算尽了一份心。
  为了能拍摄出更好的效果,他还让童少华帮他邀请了长安音乐学院的老师,来帮演员指导。不求演员们弹奏的多好,至少要让观众看起来不违和。
  没想到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些人演奏的还挺有模有样。不说多动听,但至少能入耳,能听出来是一段完整的曲子。
  沈佳尼不用说了,她参加过奥运会接旗仪式,真的刻苦练过二胡,自己独奏赛马那可真是气势磅礴。
  马梦雨在妈妈的熏陶下练过古筝,遗传了妈妈艺术细胞的她谈起琴来,那气质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有一种古典美人的意思。
  申腾在他的央求下,学了笛子,有专业老师指导加上他一起陪着练,申腾也学会了两首曲子。
  其他主要演员也都刻苦的训练了两周时间,他们也不觉的这是强人所难,毕竟是吃这行饭的。为了剧情需要,学习一样乐器是应该的。
  毕竟都是搞艺术的,也是正儿八经考上的大学,多少都懂一些乐理,学起来也没用多久。
  对比下前世的那些演员,真的让人唏嘘不一,演员吃饭的本事都能敷衍就敷衍,何况这些耗费时间的事呢。
  当时找同班级群演的时候,也是在附近几个大学找的学过民族乐器或者跳民族舞的学生。
  这就是在学校拍摄的优势了,如果在横店估计很难找到年龄合适,还会乐器的人。
  甚至想找到那么多像大学生的人都很难找到,前世看这部片子,明显就有些割裂,除了主要角色,其他人完全不像是学生。
  为了这场戏,不止演员都要学乐器,张帆还让剧组专门找人定制了一批汉服。
  现在剧组钱很赋予,就没必要省钱去租一些批量生产的衣服。
  找了专业的服装设计师和研究历史人文的老师,一起合作为每个演员都量身定做了服装,没有拘泥于某个朝代,以古代汉服样式为蓝本,修改成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服装。
  前世看过很多经典汉服的张帆,也给服装设计师提了很多建议。
  经过几次修改,最后呈现出来的服装既有古典之美,穿在身上也很时尚,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几个女演员穿上之后就爱不释手,都自己掏钱定制了几套其他人的服装。
  看来是真心喜欢,这些服装不同于古装剧的衣服,是可以穿出去的,制作衣服的时候也结合实际情况做了普世修改。
  张帆自己也定制了两套,他之前一直想做汉服,只是一直没有机会。
  这也是他的私心之一,希望通过这部剧让年轻人感受汉服之美,我们不仅有悠久的文化,也有独属于自己的华丽服装。
  这年头,各种杂志上都在吹嘘国外怎么怎么好,国内多么的不行。
  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很多年,网络发展起来之后,网上更是乌烟瘴气,多么莫名其妙的话都有人说,彷佛华夏文化一文不值一样。
  他知道自己管不了别人的思想和言论,但他还是想尽自己的一份力,多展示一下华夏之美,提高一下年轻人的文化自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