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十六字真诀,小迷弟苏轼

第(1/2)页

听到顾廷烨的解释,卫渊下意识有些恍惚,思绪似乎来到了多年之前。

    那还是在代州,自己大伤初愈,顾偃开将顾家枪传授自己。

    当看到一些较为惊奇的招式时,自己也会像顾廷烨一样,说出自己的理解,

    “当殊死搏杀之际,出手往往出乎意料更易取胜”

    如今,区别只在于,他想要指点顾廷烨的并非是兵法还是武艺。

    一将横扫千军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一场战役的冲突,也并非是靠一将、一帅就可取胜。

    是天时地利人和,是整体国家的实力,更是为帅者对于用兵之道的研究。

    “廷烨,可教也,假以时日,必为一代名将。”

    卫渊对顾廷烨的评价很高。

    自今日后,他对于贺兰山一带的布防算是暂告一段落,接下来,就看彭孙等人该如何做了。

    将要离开十里井时,卫渊提出的一个要求,引来众人反对,

    “既已来到此处,若是不去龙州城外走上一遭,岂不可惜?”

    龙州乃是西夏重镇。

    自杨怀仁与种谔在西夏大闹一场后,李元昊对于西夏边境的布防也重新做出调整。

    首先是在洪州、龙州、韦州等地域大量驻军,随后又欲在边境一带组建六大军司。

    可见,将来西夏布防的重点,就要放在大周身上了。

    将来战事再起,大概率,西夏会从龙州与洪州等地出兵进攻十里井。

    而大周若是主动出击的话,首先要拿下的地方就是龙州。

    十里井距离龙州仅有五十余里。

    按照彭孙等人的想法,卫渊亲来十里井已经是涉险了,怎会让他接近龙州?于是纷纷反对。

    但卫渊打定主意的事情,还没有人能够劝阻。

    于是乎,卫渊、萧逾明、陈大牛、顾廷烨、彭孙五人,各自骑乘一匹快马,跨越数十里平原,直至来到一座山丘上方才驻足。

    此时,他们距离龙州城仅有四五百步左右。

    “自上次战役结束后,龙州一带,便无西夏军踪迹,只是据探子来报,龙州各地,都在积极部署营寨、烽火台等。”

    彭孙缓缓开口。

    说实话,就凭五人,五匹马,就敢来到此处,的确需要一定的魄力。

    他们跟随着卫渊,并没有感受到丝毫的惊惧之意。

    只是陈大牛一直巡视着四周,就担心有些西夏兵突然冒出来,会殃及到卫渊的性命。

    “若是让你们来攻打龙州城,你们会怎么打?”

    卫渊问起。

    四位将士先是陷入沉思,而后陆续应声道:

    “坚壁清野,使龙州城成为一座孤城,至多围困半年,龙州士气必堕,届时攻城,事半功倍。”

    “制造大量攻城器械,以绝对兵力优势强攻,挖掘地道、投毒,总之无所不用其极。”

    “以扰敌之术辅之,使敌军不得片刻安宁,再去强攻?”

    “.”

    卫渊摇了摇头,道:“让你们随本帅来此,其实就是要告诉你们一个道理,你等务必牢记于心。”

    “但凡用兵,每至一处,主将需亲自勘查地形,这龙州城背靠长城,多山岭,依湖而建。”

    “若攻此城,需多方布局,长城、决堤、强攻城镇,缺一不可。”

    经由他那么一说,众人思绪逐渐打开。

    如果根据地形作战的话,确实会多出一些可操作的空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卫渊若无张辅的教导再加上又亲身经历两次国战,只怕,论用兵之道,他还不如顾廷烨等人。

    所谓练兵法,也只是因为他有着穿越者的身份,了解一些历史概括。

    就是因为用兵天赋的不行,他比任何人都要重视细节,甚至是仔细到每一寸土地的程度。

    嘉佑六年,十一月初旬,卫渊准备返回汴京复命。

    临走之前,卫渊在延州召开‘对西夏攻防大会’,几乎是将陕西边将都召集了过来。

    会议重点主要有两条。

    第一,贺兰山一带防御工事建设。

    第二,全面落实《对西夏攻防总略》要点。

    并且,卫渊还特别指出,

    “我军此前都是以防守为主,是因为缺乏战马,很难做到且战且退且进。”

    “但一味防守,最终只能落得个故步自封的下场,我们即使没有战马,也可以根据地形层层阻击与骚扰西夏军。”

    “比如他们的骑兵,擅长在平原作战,而我军就可换个思路,在袭扰西夏之后,躲藏于深山沟壑中安营扎寨,以地势将敌军骑兵优势瓦解。”

    “所谓袭扰敌军,也是指游动作战,从暗处打击敌军,或东或西,让敌军摸不着我军行动轨迹。”

    “.”

    “总之一句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诸位可明白?”

    他足足用了一日的时间,将某项战术的要点传授给了诸将。

    包括种谔兄弟在内,许多将领瞬间都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意思,

    “此前西夏军不断袭扰我大周,不就是用这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的法子吗?”

    “他们有骑兵优势,但我等也有地形优势,打一战就藏身于深山老林当中,他们要是敢来,战马也就失去了作用。”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让他们不得安生,从一点出发,全面开花,彻底转守为攻,卫帅这十六字说得当真是极好!”

    “如此,我军可立于不败之地啊!”

    “.”

    卫渊听到众人议论,遂莞尔笑道:

    “关于本帅所言之十六字,希望诸位将军能够认真揣摩,以本帅看,不如就从今年开始,从局部开始,转守为攻。”

    “倘若西夏军还敢出关侵略我大周,那便以牙还牙。”

    这时,彭孙起身作揖询问,

    “以前,我等面对西夏军依仗骑兵优势不停对我大周疆域进行骚扰与掠夺,也做出过一些分析,但始终没有卫帅今日总结的这般精彩。”

    “不知该如何称呼这项战术?好让此战术可名流千古。”

    卫渊认真地想了想,片刻后,他笑道:

    “秦汉年间,有游击将军之职务,其职责就在于率领轻骑袭扰敌军。”

    “此战术,可称之为游击战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