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 蒋干盗玺,徐庶偷碟,讨董结束(6K求月票~)

第(1/2)页

  “大哥,你看我得到了什么!”

  李风当着众人的面,把传国玉玺拿了出来,慢慢的放入刘备手中,以便让所有诸侯都看清楚,这是真的玉玺。

  “哦?此玉玺四弟从何处得来?”

  “从天坑中挖出来的。”

  “好!好!此物真乃天赐我刘备…保管,待来日救出陛下,定将此物归还于今上。”

  刘备爱不释手摩挲着缺了一角的传国玉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不同于孙坚得到玉玺后要偷偷摸摸揣起来,唯恐被人发现窃据神器。刘备完全没必要这样。

  因为是皇室宗亲的缘故,反而要堂而皇之将玉玺宣之于众,向天下人表明,天命在刘,天命归刘。

  至于这个刘是刘备的刘,还是刘协的刘,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全凭各人自己揣摩了。

  只要刘备得到玉玺的消息传出去,天下才俊便会纷至沓来。

  果然,众诸侯见到传国玉玺,眼睛都直了。

  莫非这天命真的在刘备身上?

  大家还没打进洛阳,玉玺就自己跑过来认主了?

  老天为何如此独爱刘备!!

  不同于别的诸侯看到玉玺时的吃惊,曹操在看到玉玺的第一时间,惊讶之余,却是若有所思,莫名想起了一个最近名声鹊起的年轻人。

  此人年纪二十岁左右,以辩才闻名江淮地区。

  此人叫做蒋干。

  当然,此人叫什么,辩才如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一个特别牛皮的军师技:妙手空空。

  据说在他十步之内的所有东西,只要他想,都可以无声无息见盗走。

  无独有偶,袁术同样也想到了蒋干。

  不过袁术不是神将,他并不知道那是蒋干的军师技,在他看来那是蒋干的特殊本领,就像跑江湖卖艺人的魔术一般,无中生有,顺手牵羊。

  这个玉玺,我袁公路(曹操)要了!

  嗯,回去就联系蒋干!

  袁术和曹操的神态被李风收在眼里,他嘴角轻轻勾起,微微一笑。

  你们对传国玉玺图谋不轨,我又何尝不是对造化玉碟虎视眈眈!!

  看来,以后说不得要让徐庶露一手,然后将计就计了…

  哼哼哼…

  ……

  洛阳皇宫,瞭望台上。

  董卓临风伫立,俯瞰着东都洛阳城中熊熊燃起的大火,微微眯着双眼,感受着晚春初夏的微风,心里感慨万千。

  回想去年率三千兵马初至洛阳之时,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先是虚张声势,以瞒天过海之计,诱使群龙无首的何进、何苗兄弟的部众归入麾下。

  又设计离间吕布,兼并了丁原的部众。

  随后为陈蕃、窦武及诸党人平反,以从人望,将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封为列卿;幽滞之士,多所显拔。

  又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

  允许土地兼并,赋予门阀贵族特权。

  整顿军队,维护朝廷集权。

  同时拉拢士族,启用德高望重的大才,缓和与关东门阀的关系。

  在这样一顿猛如虎的操作之后,他尽掌京师洛阳的兵权,为左右朝政打下了坚实基础。

  本以为,这将是盛世的开端。

  没想到执政不到三个月,大汉境内便先后有十八路诸侯造反。

  虽然十八路诸侯连番战败,一胜难求。

  可是他们人多啊。

  一个人或许可以打得过十八人,却是无论如何都防不住十八个人的。

  董卓叹了口气,看向身侧的女婿李儒。

  “文优啊,此次退回关中之后,老夫有生之年怕是再没机会回到这个地方了,这些个关东鼠辈,都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董卓其实说的不是以后没机会回到洛阳,而是以后再也没机会宰执天下了。

  李儒轻不可闻的叹了一口气,“岳父大人,走吧,大火烧过来了。”

  关西出将,关东出相,已是约定俗成的规矩,现在关西的武将要当丞相,关东人当然不愿意了。

  这个牢固的世俗观念——关西武将都是粗鄙武夫的观念,注定了董卓此次洛阳之行难以获得想要的东西。

   

   “文优,你说老夫还有机会回来吗?”董卓有些不死心的问。

  “有,有吧。”

  李儒也不是很确定,“关东诸侯各怀鬼胎,难以成事,只要我们退回关中,他们必然会打起来,到时候我们外连诸胡,内修政理,或有机会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文优,如此做,需要花费多久时间?”

  “短则三五年,长则十年八年…”

  这么久?

  老夫已经五十多岁了,最缺的就是时间啊。

  董卓又叹一气,“文优,老夫有一事想托付于你。”

  “岳父大人请说。”

   “若是老夫有生之年没能如愿,还请文优将老夫的尸骨埋在天下最高处,面朝东方。”

  “岳父大人这是何意?”

  “老夫生前不能宰执天下,死后也要容登至高,俯瞰江山!!”

   

  “好。”李儒点头答应。

  想了想又问。“可是岳父,哪里是天下最高的地方呢?是中岳嵩山吗?”

  “不是。”

  “那是东岳泰山?”

  “不是。”

  “那是哪里?”

  “老夫听闻西南四千里外有一大山,山高八千八百四十八步,脚踩云端,上接苍穹,足以俯瞰这天下大好河山,你就把老夫埋在那里吧…”

  八千八百四十八步?

  李儒眼前一黑。

  ……

  弘农郡,嵴函古道上。

  数以百万计的百姓被西凉军驱赶着,拖家带口往西迤逦而行。

  前方,一个白衣青年腰挂长剑,手执大斧,拦在当道,阻挡住了所有人去路。

  负责押送百姓的一小队西凉军的士卒纷纷注意到了这人,有人认出了对方是幽州牧刘备的四弟!

  去年在洛阳城中和吕布打成平手的李风!!

  大名鼎鼎的李风不是在虎牢关外吗?怎么会来这种地方?莫不是来投靠太师的?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李风率先开口了。

  “我懒得和你们废话,立即去把董卓叫过来,否则我便杀了你们!”

  冷冽且充满杀意的声音,令西凉军士兵都不由得冒了一身的冷汗。

  他们自知绝对不是李风的对手,但要让他们去把董卓叫过来,也很为难。”

  “怎么?不去?”

  李风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祭出玄铁大斧,向西凉士兵们逼近过去,“那我可就要开杀了!”

  “等等,我们这就去叫太师过来。”一个士兵统领模样的人说道。

  李风冷声道:“那还不快去!”

  所有士兵都站着没敢动:.“........”

  “你们什么意思?”李风的杀意犹如实质。

  “太师在前面啊.…你拦在当道,我们不敢过去。”

  “……”

  李风侧身让开去路。

  众兵士低着头,快步从身侧经过,消失在道路西面。

  李风挥舞着玄铁大斧,慷慨激昂的告诉百姓们,往北走半里地,到黄河南岸坐船顺流而下,去辽东过好日子,不要去什么关中了,那地方穷的要死,人口又少,不去也罢。

  “乡亲们!去辽东定居吧,我以三沓城城主的名义告诉你们,辽东人家家粮食堆满仓,牛羊住满屋,小日子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百姓们立即被李风描述的美好前景所感动,纷纷顺从的听从了建议,方向一转,拖家带口往北行去。

  不大一会,百姓们便上满了一船,顺流而下。

  太史慈拿铁戟推着董白,从远处走过来,一脸钦佩的看着李风,“从虎号召力真高啊,一句话就可以让百姓折向而行。毫不犹豫赶赴辽东,这一去,他们可就是辽东治下之民了。”

  李风淡淡的摆了摆手,谦逊的说:“子义,这不算什么,你上你也行。”

  “不,我不行的,我口才没你好!”太史慈连忙摇头。

  他觉得自己根本没可能鼓动百姓改变主意。

  这里距离长安六百里,走路只需十天就能到。而此地距离辽东足足有四千里…

  坐船一天就到了。

  虽然路程缩短了九天,还不用费力走路,但是辽东郡它偏远啊。

  中原百姓都有很重的故土情节,你让他们搬家到六七百里外的关中,他们还能接受;你让他们搬到四千里之外的辽东?

  那还不如杀了他们!

  李风把九十斤重的玄铁大斧往太史慈肩膀上一放,朝东面大路上走过来的一群百姓们努了努嘴。

  太史慈扛着玄铁大斧,将信将疑的走过去,学着李风之前的话语,对众百姓说道:

  “乡亲们!去辽东定居吧,我以三沓城城主朋友的名义告诉你们,辽东人家家粮食满仓,牛羊满屋,小日子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话音刚落,百姓们就热烈的回应了太史慈。

  “好嘞!这位壮士你的提议非常好,正合我们心意,我们这就去!!”

  看着一批批百姓毫不犹豫调转方向,大步流星朝停靠在北面半里外黄河南岸的连舫战舰跑去,太史慈一脸若有所思。

  他看了看自己肩上闪烁着寒光的玄铁大斧,好似明白了什么。

  等这批百姓走后,新一批百姓还在远处的时候,太史慈放下大斧,赤手空拳走上前,张开双臂拦住众人,情真意切的说:

  “乡亲们!去辽东定居吧,我以三沓城城主朋友的名义告诉你们,辽东人家家粮食满仓,牛羊满屋,小日子红红火火,恍恍惚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