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一章 说开业就开业

第(1/2)页

  南江市环海路

  朗艾酒店后厨

  一场针对枣门市彩虹路东海龙宫烧烤店的毁灭计划正式拉开序幕。

  主谋人:朗艾酒店老板陈见海

  军师及帮手:朗艾酒店厨师长徐大波

  见证人:朗艾酒店厨房全体员工

  “我虽然知道你小心眼,但是能为了拆东海龙宫去设计修建一个天文馆,你也是牛逼。”

  徐乔尼由衷的开口。

  “其实我一开始也没想这么多……”

  陈见海抓了抓头发,“但是就这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局面了。”

  “我也没想到南江会把海鸥山批给我。”

  陈见海回想这半年,他本人都跟做梦一样,迷迷糊糊就这么过来了。

  “原本我是打算在南江要个小岛建天文馆的,没想到竟然会给我一座山……”

  徐乔尼看着陈见海,想了想开口道:

  “虽然我建议选择海鸥山,但是你先别着急答应。”

  “什么意思?”陈见海不解的问道。

  “我听你刚刚的话,丛校长的意思说要建的是省天文馆。”徐波沉吟开口。

  “现在南江摆出了海鸥山的条件,保不齐春阳省其他的城市也会给你更好的条件和地段,让你在他们那里建馆。”

  “枣门没准也会给你开出更好的条件也说不定。”

  陈见海皱了皱眉:“能吗?”

  徐波想了想:“我觉得能,而且南江也许还能在海鸥山的基础上,再给你推出一套的扶持条件。”

  “毕竟你手里握有的是被努维莎宫和薄雾大学拱形天文大展廊以及盘古天文馆共同争抢的东西。”

  “总之,”

  “一切稍安勿躁。”

  虽然徐波没有经商的经历,但他毕竟是南江市游泳圈大王家的公子,看问题的眼光总归是冷静和长远很多。

  “稍安勿躁……”陈见海砸吧了一下这四个字。

  这几天他一直在纠结将天文馆建在南江还是枣门,整个人的视野和思想全都被困在了“东海龙宫”那块地上,

  如果没有徐波今天的提醒,

  他可能真就匆匆忙的下了决定。

  “好!”

  “那我就稍安勿躁,看看他们还能不能给我整点好东西!”

  陈见海困顿的心情开朗了不少。

  美滋滋的回房间睡了一觉,

  第二天,

  陈见海总算满血复活的从床上蹦起来,吃过早饭直接杀到福满鱼码头,领着兴奋的徐波和伊娜直奔小马甲鱼篓编织制造工厂。

  刚一来到码头,

  嘈杂的人声混合着船体发动机的声音,卷着海浪声和风声,充沛而卷着一股野性的生机填充陈见海的耳朵和大脑。

  空气中飘着海水独有的腥味,浓郁却不难闻,

  由于小马甲鱼篓主要供货国外,因此在选址的时候特意选择了福满鱼港的这块空地。

  一旦这边货物全部打包整理完毕,就可以装船,直接出海。

  巨大的厂房里面,一架架机器整齐的摆放其中,紧凑却不拥挤。

  几十名质检员穿着工作服,一件一件的仔细检查着手中的鱼篓。

  陈见海拿起一个小鱼篓看了看。

  手中的小鱼篓是经过设计的改良版本,实用性弱化,在美观艺术性很是突出。

  整个鱼篓都是用上好的竹子编织而成,中间穿插着漂亮颜色的丝绸彩带,流畅的线条带来细腻的触感。

  虽然每一个鱼篓都是纯手工编织而成,但是品控基本上都在合格线以上。

  在每一个鱼篓的下面都有着相应的数字子母标签。

  “这个数字标签是根据岛屿名称与制作人进行确定的。”崔猛在旁边及时解释道。

  “为了更好的追责到人,每个岛屿制作的鱼篓都有一个大的分类,然后再根据每个岛屿的街道、街区进行具体的人员编号,最后面的则是制作人的数量。”

  “这样回头我们就可以清晰根据程序里面的记录,准确找到每一个鱼篓的制作者。”

  “既方便奖励和计数,也方便追责。”

  崔猛拿起其中一个小鱼篓,指着其后的一个编码开口道:

  “老板你比如说看这个:XMS13-9”

  “XM就是小马甲岛,S是沙果路,13号员工,制作的第9个鱼篓。”

  “连制作的是第几个也要标注吗?”陈见海疑惑的问道。

  “需要的。”崔猛坚定的点点头。

  “这样不仅是为了更好的统计数量,同时也是为了把控原材料的输出数量。”

  “分给每个小岛、每个渔民的竹条、丝带都是有规定的数额的。”

  “虽然咱们是手工业制作,但是每一个鱼篓制作需要的竹条和丝带也是有大致的规格的。”

  “只要发放下去的材料与收上来的成品数量相差无左,就基本上能保证一个安全封闭的生产环境。”

  “不会出现私下扣留原材料牟利的情况。”

  崔猛开口说道。

  这大半年里,崔猛忙着在南江几十个小岛上考察调研,还要顾着小鱼篓工厂的建造情况,

  不仅晒黑了不少,人也粗糙了不少,

  一点也看不出是曾经悦美酒店那个坐在酒店办公室里,吹着婚庆司仪造型,养的细皮嫩肉的酒店助理。

  不过说实话,看上去更让人觉得靠谱了。

  “至于最后一道质检观,也是采取了三轮重复交叉质检的工作方式,确保每一个商品都被检查三次。”

  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崔猛领着陈见海三人在质检工厂里参观着。

  “只有三次都被给出合格质检标志的鱼篓才可以输送到包装机房,进行最后的包装和出口。”

  “如果有哪个鱼篓同时被两个质检打回,那么就要对这个鱼篓负责制作的员工进行跟踪和记名,再根据记录次数追查原因和进行处理。”

  崔猛将鱼篓厂的工作简单的跟陈见海进行介绍。

  陈见海一边听着,一边观察着厂房内的环境。

  就像之前崔猛说的,厂房里基本上都是大型的机器,员工数量很少。

  基本上重要的生产力都在各个小岛上,由船只将货物一箱箱的拉到厂里。

  “可是总这样也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陈见海皱眉开口。

  “现在是冬天,暴风雨和风浪少,随时可以方便用船将这些产品运送过来。”

  “如果以后碰见台风天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