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电话

第(1/2)页

李明秀忙着给女儿收拾书包,忙里偷闲的问“老杨,建文当兵的事办得怎么样了”杨文平在厨房里继续扮演着模范丈夫,仔细的刷着饭碗,从厨房里侧出身来说“没问题了,兰州、江苏和重庆三地随便挑。”“你还怪能呢”李明秀夸奖他说,“莉莉,你大舅家的表哥要当兵了。”七岁的杨莉乐得跳了起来,拍着手说“噢,咱家又要出将军喽。”然后静下来问“爸爸,哥哥当兵和你是一样的吗”

        “呵呵,傻丫头,爸爸是军官,表哥是个兵啊”杨文平走过来蹲在女儿面前,用手上的泡沫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道。又说“要和我一样也可以呀,得看他努力不努力了,等他考上军校就和爸爸一样了。”“行了,别跟孩子瞎摆活了。”李明秀走进卫生间取了条毛巾给女儿擦了擦鼻尖上的泡沫,对杨文平说“快点收拾一下,跟我们一起走吧。”“我才不坐你们腐败的车呢”杨文平转过身走进厨房。李明秀争辩道“就你好,有公车不用,天天骑着破车子跑来跑去也不嫌丢人。”杨文平也不恼,喜皮笑脸的说“不丢人,骑车还能锻炼身体呢,过些天我还打算跑着步去上班呢”

        “爸爸,我也要跑步去上学。”杨莉跑到厨房手舞足蹈的说。杨文平边洗盘子边说“好女儿,我支持你,从现在开始练下去,说不定几年后又造就出一个王军霞来。”“王军霞是谁”杨莉好奇的问。“长跑冠军啊,也是奥运冠军。”“爸爸,什么是奥运啊”“奥运是一项运动会,它是”李明秀见父女俩说起个没完,突然制止道“行了,莉莉咱去上学了,别迟到了。”杨文平在女儿的额头上亲了一下说,“乖女儿快去上学吧,等有时间再讲给你听。”

        “爸爸再见”“杨莉同学再见。”杨文平一直送她们母女出了防盗门。李明秀忽然想起一件事来,说“文平,晚上我有个应酬,可能要晚些回来,你记着下午四点钟去接莉莉。”“没问题,保证完成任务。”杨文平微笑着成立正姿势给她们娘俩行了个军礼,杨莉也举起小手乐呵呵的回敬了个相当标准的军礼。“路上注意安全”杨文平又叮嘱了一句。“爸爸下午见。”杨莉拜拜小手,下楼去了。杨文平也扬起手,“拜拜”杨文平关上门,抬起头看了眼客厅东墙上的石英表,离八点还有二十分钟,时间来得及,忙转进厨房收拾起未收拾完的餐具来。家务活对杨文平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十几年军队生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在家里是模范丈夫,在领导心中是精兵强将,在朋友眼里是志同道合。

        部队把他锻炼成硬朗的作风,从一名士兵走到今天,他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几倍的汗水和辛勤。杨文平自知从农村出来当兵的孩子不容易,每当想起父母每日在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不辞劳作,心中感触很大。他不愿再看到自己的父母为了兄弟姐妹把身体累垮,因此从进入军营那天起,杨文平发誓要出人头地,混出个人样来。要想有出息或者说提干,就得加倍努力,各方面要优于别人。

        训练场上磨爬滚打,军事技能苦练争当尖兵,夜间挑灯看书,甚至还蒙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书。初中文化底子薄的杨文平,在新兵两年里硬是把高中三年的课程给啃了下来。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文平连夺两年军事训练先进标兵的第三年,喜迎了军事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激动的泪水顺流而下,朝着家的方向重重的敬了个礼,这就是杨文平多彩的军营之路。戎涯十几载,他从未求过人,全凭自己真才实干硬拼出来。从沈阳军区调回海城警备区,是自己的老首长爱才如命,喜欢杨文平。

        没费多大劲就被老首长一张调令就回到了海城。在海城警备区,杨文平确实尽职尽责的出了力。对老首长的报答就是好好工作,多出力,干实事。老首长在离休前,把杨文平安排了西平市人武部工作。一是离家近,二是呢好好发展还有升迁的机会,一到部里来就任职为政工科科长,很明显这是给他创造机会。人武部的一二把手都明白,杨文平肯定是冲着部长或者政委的位置来的。

        西平是海城市的一个县级市,两地相距大约两小时路程,杨文平当初没有选择妻子随军是明智的。调回西平工作倒是满了他的心愿。离家近了,父母妻儿照顾起来也就方便的多了,再说部里的事务也不是很忙,主要忙在每年的征兵那段时间。自己在城里买了房子,打算接父母进城享福的时候。老人们又不愿意打扰他们的生活,死活不进城。于是就把妻子局里以前分的一居室送给了家庭相对较累的三弟。父母也不来城里,就跟着在家开养殖厂的二弟过,杨文平时常的接济一下三弟,二弟家也不缺钱,但名义上也得尽尽孝心,每月回家放下点钱,让二弟添把着给老人买些好吃的。杨文平从不做违反政策的事,即便是托人让脸的第一件事也就是李建文当兵的事。征兵工作还没开始,李明秀就告诉说,侄子要去当兵,怎么也得让他去个好地方,最好环境好些,别到了部队就受苦。李建文当兵按正常程序走也就是了,等跟接兵的干部吱会一声也就行了。而妻子天天唠叨个不停。

        就怕把她侄子发配大西北去,为这事杨文平心里是极不乐意的,后来还是熬不

        住老婆的软磨硬泡,才私下去跟接头干部碰了头,说好给留个名额,等过完政审这一关就可以走了,政审这关也是杨文平要求的。李明秀埋怨过杨文平,人家有关系的当兵直接就发军装了,哪像你这样罗里八嗦,还要体检、政审、考试这些繁琐的程序,看来根本就不上心。杨文平反驳道,程序是要走的,别说李建文了,要是我儿子过关不合格肯定也不送他去部队,生得给部队抺黑,弄些问题兵。只要他各方面过硬,我敲锣打鼓送他去部队。杨文平最近这段时间被征兵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要陪着参加各种应酬。眼看一年工作快到头了,惯例性的年终总结又来了。虽然是一科之长,偌大的科里就领导老吴一个人。

        吴步青干事年近四十岁,副团一年了,连部里的赵部长和廖政委都一口一个“老吴”的叫着。这不是和尚头顶上的虱子明摆着吗,杨文平再是科长,也拉不下脸来对吴干事吆五喝六的发号施令,因此科里的事情几乎全是杨文平一个人的。杨文平支好跟了他有五年车龄的永久牌平把自行车,刚从车棚里露出头,办公楼门口的通信员董小亮扯着喉咙喊“杨科长,电话”杨文平左手取出车筐里的公文包,转身右手提至于腰间下意识的向前一跃,小步跑向办公楼。“呵呵,杨科长,你这步跑的可不标准啊是不是感到是老骨头老筋了”董小亮冲他一笑,颇有调戏之意。杨文平并不介意这个董小亮的言语,相处大半年也产生一些感情了,再过十几天就要随大部队进京,马上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了。“小鬼,油嘴滑舌,进了军营可要收敛点啊”杨文平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发茬还有些扎手,也是近两天刚理的发,“我说小亮,怎么剃了个葫芦头啊”

        “杨科长,你净取笑人”董小亮双手轻轻的推了他的一把后背,笑道“快接电话吧”杨文平三步并作两步的朝值班室走去,还关切的问道“谁打来的啊”“没问,说是有急事。打你手机也不接,家里电话、办公室电话都没人接。”董小亮像打连发一样突突突汇报完毕,又径直拿起拖把已拖了一半的大厅来。这是董小亮上班前的必修课,周末也是坚持如一。每当领导上班来,看着洁净的地面都有些不忍心下脚,不止一次的夸赞小董的勤劳,说将来到了部队肯定有出息。勤劳只是董小亮的一方面,办事麻利眼神灵活是令首长们最喜爱的原因。每月五百块的临时工资,董小亮很满足,在部里长了不少见识。最主要的是为即将的新兵连生活打实了基础。

        当赵部长通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