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发小

第(1/2)页

李建文的父亲叫李明献,今年五十七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李明献有兄弟三个,自己排行老大。老二李明忠倚着岳丈家有点老底子,早在城里安了家。老三李明孝师范毕业后回到镇上,在中心中学当教师,妻子韩霞是镇驻地韩家村的,俩人是中学同学。

        她原本在娘家村里的幼儿园里当老师,自从儿子壮壮出生后就再也没回去,安心在家里照看孩子。壮壮眼看就要四周岁了,韩霞又准备到东南崖村小学去当一名教师,打算把孩子放在韩家村由他姥姥看两年。小俩口是这样盘算的,关键是要看李明孝在镇教委能不能找到贴实人,把这个半路出家高中文凭的教员安插进教师队伍中来,毕竟眼下不像前两年还有民办教师那回了,如今各种规定也是很严格的,主要关系大不大。

        李明献除了弟兄三人外,还有一个大姐,以前在西平市中医院工作,如今退休在家。一个小妹叫李明秀,在市劳动局干会计,小妹夫杨文平是人武部的政工科科长。这不侄子建文当兵的事基本上是杨文平一手操作的,而在家等政审也不过是借口而已,只等着上火车的那一天。李明献的几个姊妹,个顶个的都是孝子。还有一个八十高龄的老母亲,做儿女的都想争着尽一下孝道,而这老太太却偏偏认死理,哪里都不去只想待在墨城庵,真正养老的事就落在李明献和老三李明孝的身上了。其实李明献心里最清楚老母亲的想法,都一把老骨头老筋了,她是不想去给儿女们添麻烦。

        用她的话讲,我离开了这座山就感到浑身不舒坦,守着这座山心里踏实。既然老太太哪里也不想去,在外的子孙们都会赶着大节或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携家带口的回来跟老人团聚,而在外的姊妹也都会给李明献放下些钱或物,算是帮衬哥哥一把。每当老太太过生日的那天,也是村里最热闹的事情,多数李姓人家都会来给老寿星祝寿,即便村上几家外姓人家也都会赶过来凑热闹。因为老太太的生日那天还是农闲的时候,正月十六也没什么好忙的李明存跟李明献是同辈人,按枝股算也不是一系,但兄弟间平日交往不错。再说李夏阳跟李明献的女儿李小翠又是青梅竹马,两家关系甚为亲密。从坡上走下去不远,最靠村口的有两户人家,都是新盖没几年的房子。屋顶的红瓦跟村底那些旧房的青瓦就是最明显的比照。东边的那四间新的是谷泽安二儿子谷新远去年新盖的,半年前贴在门口的大红喜字,还没有完全褪色。

        而靠西侧稍微掉点色的四间房,也不比谷家房子差多少的就是李明孝的安乐窝,比起谷新远的也只不过早盖了五年而已。过了打麦场再往下走五十米,是一个稍宽敞的平场,背靠在东半山坡上,长长见方的平场紧接着的就是一排白墙青瓦的六间房,房子左右两侧是两棵已上了年岁的樱桃树,有酱坛子那般粗。房子后面有山楂树、柿树,到了春夏交际的时候,大队部旁跟山谷里一样的飘香。“苏队长,这就是村委。”徐一民压低喉咙像导游似得介绍着,顺着他所指的平场正间的房子旁边,竖挂着着西平市铁山镇墨城庵村委会。

        苏凯会意的点点头,刘大鹏用手轻轻戳了一下徐一民的后背,示意他少说点话。由于站在高处,土路西侧下面的院子里。一只大黄狗挣脱着链子朝着入村的生人不停的狂叫,刑警队员都紧张的捏了把汗,因为这家就是李建文的家。李明存有点底气不足的说,“就这家了”刘大鹏向身后紧跟的队员一挥手,迅速按刚才布置的计划把李明献的房前屋后围了起来。而院里的大黄似乎察觉了什么,更加厉声的狂吠在向主人通风报信。

        平常三两分钟就走下这段下坡路的李明存,今早上感觉到两个腿肚子老沉重,看到从身边闪过的警察,内心在不停的作着斗争,我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时间不容许李明存有太多的考虑,他跟在苏凯的后面倒不如说是徐一民拉着他紧随在队长的身旁。明显感觉到徐一民那粗重的呼吸,有紧张的成分,更多是激动的心跳。因为他好久没有这么刺激的抓过人了,再加上李明献的里屋已经亮起了灯,更不清楚下一步会出现什么情况,倘若李建文拒捕,怎么办“狗东西,你汪汪的叫个啥”李明献披着件外套从屋里走了出来,拉亮了门框正上方的吊灯,霎时把院子里照得透明。

        走到大黄跟前,察看一下是不是受到了什么蛇虫的惊吓。在山里面住,碰到这种令人生厌的小动物倒是常有的事,狗是小胆气真是不假,都经历过几次了还是害怕。李明献四处寻看,没有发现异常自语的问着大黄,“哪里有啊”大黄依旧汪汪的不停,耳朵竖着眼睛紧盯着门外,咧着嘴狂叫。李明献这才注意大黄的意图,这时听到有人在敲着自家的铁门。“谁啊这么大早就上门”李明献边问边朝门口走去,大黄也暂歇了叫声。李明存按照事先苏凯的授意,走向前用手握住门鼻子,“咣咣”的朝着门上拍了两下子。按在门上的双手有点痉挛,连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