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太史子义

第(2/2)页

的姓氏,自此之后,一代一代,便流传延续了下来。

        太史慈没有让母亲失望,发奋读书,年轻轻轻就在东莱享誉一方,被当地太守赏识,当了奏曹史。

        接到太守的任务,太史慈马不停蹄,火速赶往京师,一路之上,不分昼夜,渴就在河边灌几口凉水,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日夜兼程,马不停蹄,总算及时的赶到了京师,要知道,从黄县到洛阳,足足两千多里,而且,还是严寒彻骨的深冬时节,这一路,太史慈可没少遭罪。

        虽然赶上了,但是,所有的奏章到了洛阳,都必须在公车门排队等候,太史慈到了洛阳,青州那边的人也到了,太史慈明白,就算排队,奏章也很难抢到前头递给朝廷。

        太史慈急中生智,索性不去排队,而是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突然出现在青州刺史派来的那人身后,故作好心的提醒对方一定要注意奏章的格式,可被白费功夫苦等一场。

        对方被他唬的一愣一愣的,他也是第一次进京上奏,生怕奏章格式弄错,被太史慈一番忽悠,对方便把奏章拿出来递给了太史慈,希望太史慈给检查一下,免得出了什么纰漏。

        之所以,会被太史慈给唬住,因为,太史慈说的是实情,奏章格式有误,一律都得被退回去,而这个规矩,还是蔡邕上书朝廷订下的。

        蔡邕满腹经纶,是东汉有名的大儒,他建议灵帝规范群臣上书的奏章,所有的奏章,必须规范合格,严格按照章程程序,不能有丝毫的纰漏,结果,太史慈一番忽悠,就把那人给唬住了,接过奏章,太史慈看也没看,嗤啦…当即给撕的粉碎。

        对方自然不干,刚要争吵,太史慈一把捂住他的嘴巴把他拖到一边,寻了个僻静之处,太史慈笑道“你不把奏章给我,我也不会毁掉,现在你我两人,都犯了重罪,追究起来,谁都逃不脱干系,我们现在是难兄难弟,不如一起逃亡?”

        虽然做法有些混不吝,但是,太史慈之所这这么做,都是为了完成郡守交给自己的任务。

        知道真相之后,得知太史慈是东莱郡派来的,对方不解“你出手毁了州里的奏章,乃是大功一件,为何还要逃亡?”

        太史慈两手一摊“我毁的可是刺史大人的奏章,回去之后,刺史必定不会饶我,而你,看守不力,被我毁了奏章,也无法脱身,现在你我都是难兄难弟,不如一起亡命天涯。”

        虽然太史慈对母亲至纯至孝,但是,为了报答东郡太守的知遇之恩,甘愿毁掉青州刺史的奏章远避他乡,几经辗转,逃到了辽东。当然,东莱的奏章,也顺利的递给了朝廷,虽然仅仅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太史慈做出的牺牲却着实不小。

        得罪刺史,逃难在外,也不能在母亲床前尽孝,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义字。

        但是,东郡太守却把一切的罪责都推到了太史慈的身上,换了任何一个当官的,其实都会这么做的,虽然奏章递了上去,毕竟,青州刺史可是东郡太守的上级,为了不被青州刺史怪罪,东郡太守只能把太史慈当做自己替罪羊。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