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量堰

第(1/2)页

等到东西都摆好了,一旁的秋露得了命,取了茶水来,注入那被当做汴渠的长条面团中,又将两条面团依照奏章说法,在下头垫了东西,做成地势高低不同之状。

        等到再将两条面团分为数段,当中连通,开始仿着奏章之中行事时,这一处秋月还在用长尺量测出两阶的高度,见得那下头一截的水流缓缓行过,一旁的秋露在记数字,季清菱登时已是明白了。

        秋月等人还在量算着。

        这两条面团总共分为了四段,倒是不多,刚开始不太熟悉的时候,耗费了不少时辰,后头慢慢摸到了门道,只花了小半盏茶功夫,便弄得清楚了。

        此处秋露算了四段总和,那边松香便扯了细绳、石块、长尺等物来算前后两处高低之差。

        两相计算清楚,拿来一合计,果然数字俱是一样,都是四寸五分,只是松香那一处的五分略多,秋露这一处的五分却正正好。

        考虑到量记之时,可能有些相差,差得亦是不远,便不算为错了。

        此时松香、秋露二人已是明白,唯有秋月、秋爽两个仍旧不清楚。

        秋月奇道:“怎的回事?量的明明不是一样的高低……”

        秋爽也道:“量的是水高,又不是地高,怎的会一样?”

        秋露便在此处指手画脚地点给她二人解释。

        季清菱站在一旁,听她们互相问答。

        她一面听,脑子里头一面起了一个念头。

        自己虽是不通水事,然而自五哥去提刑司任职以来,因他常要巡视堤坝,回来时难免也带得几句,平日里家中也常有水事之书,纵然看得少,然而数月的耳濡目染,到底不是全然不知。

        可多年都在深宫之中的杨太后却是不同。

        从来只听说过她一个“贤”字,若说熟读女诫、诗书倒是可能,可摊到水事上头,又会懂多少呢?

        说不定在国子学当中读过几个月书的小皇帝赵昉都比她知道得多。

        当然,这不过是推测,也不排除杨太后熟知水事的可能。

        只是谁敢去赌这个?

        一旦这份奏章递得上去,旁人能不能看懂,其实跟你写得清不清楚,关系并不太大,倒是与你本人对水事并脑中构画能力关系更大。

        若是能看懂,自然皆大欢喜。

        即便看不懂,解释之后,能听懂,也是好事。

        就怕看不懂,解释之后,又听不懂,这却是个大麻烦。

        过了这许久,得了松香、秋露的解释,秋月已经明白了,三人一齐对着秋爽鸡同鸭讲。

        秋爽被轰得脑袋都炸了,摇着头道:“莫要同我再说,我不想听。”

        她多少有几分孩子气一样的闹脾气,可季清菱看在眼里,不由得生出担忧来。

        对着这样明显被捏成水渠模样的面团,又得了几人在旁解释,竟是还不懂,自然可以说秋爽乃是个例。

        可她识字通理,脑子并非蠢笨,相反,很多时候还很是聪明。

        听不懂,看来全是因为没有开那一根筋的窍。

        如果杨太后也没有开窍怎的办?

        朝堂之上,随着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