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革新造纸术

第(1/2)页

第366章革新造纸术

        刘枭主动询问道:“老师来宫中,可是有什么要事?”

        如今太学是胡昭在主持,不得不说,胡昭相当的有能力。刘枭得到的消息中,胡昭上任后,摸查了太学中的太学博士,一番摸底后,当即罢免了十六个不称职的太学博士。

        胡昭杀鸡儆猴,令太学的风气为之大变。

        在胡昭处理了一批太学博士后,又去拜访了蔡邕,一番交谈后,把蔡邕请到太学中坐镇。蔡邕是不弱于郑玄的名士,和郑玄各自有专攻,擅长的区域不同,但都是响当当的大儒。有蔡邕坐镇的太学,声望登时起来了,在长安掀起了极大的影响。

        原本的太学,已经奄奄一息,被郑玄执掌的广县书院压得抬不起头。因为蔡邕坐镇,胡昭锐意改革,又不断的招募大儒,风气不断改善。虽说太学还是略有不如广县书院,但是太学的声势已经起来了,正在追赶广县书院。

        这恰是刘枭希望看到的。

        刘枭需要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百花争春。

        作为皇帝,下面的人太多太多,有相互的制衡,有相互的争斗,那是很正常的。如果下面全是一圈和气,都是一个意见,对刘枭也不是什么好事。

        所以刘枭猜测,郑玄来宫中,恐怕是和太学有关的事情。

        郑玄正襟危坐,表情肃然,郑重道:“相比于太学,广县书院毕竟没有guān  fāng的背景,底蕴有些不足。所以老夫这次来觐见陛下,有两件事请陛下帮助。”

        刘枭道:“老师请说。”

        郑玄回答道:“第一件事,是竹简和纸上的gòng  yīng。太学是朝廷的,有朝廷在背后支撑,有充足的竹简和纸张gòng  yīng,丝毫不担心。”

        “但是,广县书院没有背景。”

        “广县书院的竹简和纸张,远远不够使用。所以老夫希望,陛下能给予广县书院一定的扶持。尤其书院内的士子越来越多,典籍的存储已经不够借阅。长期以来,书院的藏书借出去后,都无法满足更多的士子借阅。”

        郑玄说道:“所以书院内,需要更多的竹简和纸张,增加书院的典籍。”

        刘枭毫不犹豫道:“没问题。”

        郑玄继续道:“第二,书院建立的时间太短,没有太学的底蕴。太学数百年的底蕴,藏书多,典籍齐全,太学的士子有太多的典籍借阅,可以广泛涉猎。”

        “但书院内,无法满足。”

        “老夫将家中的藏书,全都捐到书院内,供士子借阅誊抄。甚至书院内的其他大儒,也都捐献典籍,以满足士子的渴求,但还是远远不足。”

        “老夫希望,陛下能开放皇室藏书,让士子前来誊抄。”

        “一方面,士子誊抄典籍,可以,可以练字另一方面,士子誊抄出来的典籍,不是由士子收藏,而是放在书院的藏书中,供后续的弟子借阅誊抄。”

        郑玄侃侃而谈,眼中尽是期望。

        他希望刘枭能应允。

        只是到皇室的藏书中誊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得看刘枭的意见。这时代人的地位高,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书太贵了,不容易,不容易进入人的行列。

        所谓诗书传家,是一代代的人收藏书籍,不断积累藏书,使得家中有了底蕴。

        一般人,没有门路。

        书就那么点,你想要借书读?很多人不愿意借。你想要,很多时候都没有门路。因为大多数的藏书,尤其珍贵的典籍,都在大家族中。

        究其原因,也有存书不易的原因。如今的存书,都是竹简为主。而制造出来的纸张,因为纸质太差,远远达不到长期保存的地步。而竹简太臃肿了,一摞竹简上能记载的字数很少,几千字下来就可能需要一摞摞的竹简堆积。

        这是的成本太高。

        刘枭心思转动,他当初就考虑过造纸的问题,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