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二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1/2)页

  再一次见到天启皇帝与魏忠贤,后者对高景飞的态度尤为热络。
  之所以会有此态度,便是因为这位华山道人的进言让九千岁尝到了甜头。
  “真人的谋划果然成了,如今我老魏在民间也有人称颂,这可真是小娘子坐花轿,头一回呀!”
  高景飞当然明白魏忠贤的意思,笑呵呵的谦虚恭维道:
  “这也是魏督公能力高,  手下也得用,不然换做某些人来做,只怕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魏忠贤闻言就乐的更开心了。
  这一次再返京城,高景飞就发现他对这个世界大明做出的改变也是初见成效。
  比如此时大明京师城里城外的街道上,已经是干净整洁的不差现代城市,这都是源于高景飞上次跟天启与魏忠贤两人对话时,提过的一些改革措施。
  当时他的建议是要从小处与基层开始动手,不能一上来就触及那些既得利益者的敏感神经。
  如今看来果然效果不错。
  京师作为首善之地,  原本便有负责清扫、倒夜香的专门人员,只不过人数较少,也不规范,但环境相对来说,依旧比此时西方那些粪便满地的所谓名城好出太多太多。后者那些城市要直到二三百年之后才会逐一摆脱粪城的身份,展开大规模清理改革。
  按照高景飞的设想,由魏忠贤主办命手下创立了京师扫洒局,在原本的基础上又挑选一些老实本分的贫民和城外的流民,对京城内外进行系统性的清理清淤工程。
  这可算是十足的善政,得到了上至文武百官,下至京城百姓与外来商贩们的一致赞扬。
  便是那帮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嘴炮党,对于魏忠贤提出的这条政策也说不出什么不好来,顶多是会有一些清流御史之类的小官提一句图耗钱粮什么的,也没有泛起什么浪花。
  这是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谁要是想阻止,  那么必然会让大多数人口诛笔伐。
  而且京师扫洒局是被魏忠贤归于东缉事厂之下的新衙门,本质上是皇家的部属,  内阁和六部也根本插不上手。
  这还是头一次自己施政没有受到文官们的大批反对,  魏忠贤这些日子脸上挂笑的时间,简直比前半生那几十年都要多。
  而朱由校作为皇帝,也看到了自己大伴确实的能力,以往之所以很多地方做不好,又总是被文官们弹劾,现在看来多半都是政见不合和利益冲突导致。
  而在这位华山道人上次的提议下,皇帝也悄悄让魏忠贤安排宫内人手在城内又开了几家皇店,出售打着皇家名头的锦缎纱绡、香膏香露等用品。因为有道人提供的特色制法,这几家新店比以往的皇店销量好的太多,一时间皇帝的内帑倒也进账不少。
  实际上高景飞已经明白大明的最大问题是钱,但也不是钱,缺钱是由于文官士大夫阶层太过庞大,趴在大明朝廷身上大量吸血,侵吞了大部分土地,还有盐铁茶税与对外海贸利益,却又不缴纳赋税,让穷者越穷,富者越富,  最终才导致大明的垮塌。
  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至于某些人说的宗室的问题,宗室能有多少人?除了有王爵的朱家人,  其他基本上都沦为平民都不如的闲散宗室,  穷的揭不开锅的都比比皆是。
  只看万历年间福王那么受宠,差点就成了太子,但别看风光的被万历赐了豫省那么多土地,福王真正能得到的土地有实际的几成?收到的钱粮甚至还要被当地官府盘剥一遍!
  连皇帝最受宠的亲儿子都如此,更何况是其它宗室了!
  而且宗室那些诸王才有几个?能比得了天下数以千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