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腹心之疾

第(1/2)页

第82章  腹心之疾

        “娄校尉发来文书,说他快到了僰道县。”

        作为主簙的黄权向刘璋禀告他收到的消息,并给出了他的估算:“算上文书往来时间,现在娄校尉当是已经到了僰道县,现下应该正在修整手下部曲,等待后续大军。”

        刘璋闻言点点头,对于娄发这么快就到达了僰道没有什么意外,娄发率军是顺着江水而下,速度自然是比陆路行军快的多。

        在没有火车的冷兵器时代,水路是最为便捷的运输通道,走陆路交通运输困难而且路上耗费极大,运输军队和粮草的效率很低。

        诸葛亮六出祁山,每次都要隔上两三年,就是因为蜀军的运粮通道是陆路,而且是悬崖间的栈道,纵使诸葛武侯智计无双,研究出木牛流马襄助,路途上的粮草消耗也是惊人无比,单凭蜀地供养不起武侯年年北伐。

        而眼下娄发走的是江水,节省劳力,粮草运输成本低廉,相对于陆路行军,士卒的疲惫感也会轻上不少。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王朝能将岭南地区牢牢的把控在手里的缘故,就是因为大秦开凿了一条灵渠,虽然灵渠不够宽广,但是足以运粮运兵,减轻中原王朝征伐岭南的负担。

        说完了正事,黄权斟酌了下,拱手向刘璋劝谏道:“明公,南中不毛之地,瘴气之所,明公欲亲往之,我甚为忧心。”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明公身系蜀地安危,虽然如今南中叛乱喧嚣,看上去声势浩大,但不过是群乌合之众,明公只需遣一将即可,无需亲往。”

        “还望明公三思。”

        刘璋看着言辞殷殷,希望他不要亲往南中平叛的黄权,不由内心感受到一股温暖。

        同样的话别驾王商也私下和他说过,还有跟在娄发后面被派遣到南中,目前估计在江水楼船上的甘宁。

        甘宁当时劝说的极为豪迈:‘南中些许叟夷反叛,何须劳动明公,宁愿领兵五千,转战千里,为明公讨定南中,愿先领军令状。’

        作为穿越到东汉末年的刘璋,有时候不免觉得孑然一人,州牧府里虽说有一个亲哥哥刘瑁,但看刘瑁的态度,只怕刘瑁心中暗戳戳的巴不得他这个弟弟早点死掉,好让他上位。

        举目四望,他总感觉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现在交接认识了不少人,搭上了些许关系,也算深入了东汉末年这个时代,灵魂上打上了这个时代的印记,没有初来时的那么孤独枉然。

        只是对于黄权善意的谏言,刘璋面露微笑,言辞切切,向黄权解释道:“公衡,璋又岂不知南中之地,瘟疫盛行,难得万全。”

        “只是若遣他人领军前往,纵使平定南中,也不过是一时之安,不能如我心意,故而我当亲往之。”

        “再者南中之地士卒将领去得,我这个益州牧如何去不得。”

        言罢刘璋摆摆手堵住了黄权想要再进言劝告的样子,上前拉着黄权的手,诚心正意的说道:“公衡之意我心领之,只是此事无复再言。”

        见状黄权只好放弃,但还是加了道保险:“既如此,此行权当和巴郡一行一样,随行明公左右,佐护一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