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院本源论大赛

第(1/2)页

本源是一种被研究者视为奇奇怪怪的东西,在研究本源的道路上形成了两大观点,有人坚守着唯物主义,他们的理由是:我们所发展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物质世界上的。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论出现之前诞生过很多学派,比如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等等。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只是一个虚幻之地,我思故我在、世界因我之身而生,因我之死而消亡,因我之改变而改变,客观唯心主义所选立的上帝、奥丁。

在漫长的7天之中,全校几千个班级几万人每天都在虚拟空间中进行比赛。

很精彩,但看的多了依旧会审美疲劳,遗憾的是我们班在进16强的时候失败了,尽管在几千个班级内已经算是个不错的成绩,但没有拿到第一,始终是有个遗憾的。

在这6天当中,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收获,每个学派的观点知识或多或少都会让一些受众产生共鸣和新奇感。

9月31号本源论大赛正式开启了一大清早校园,广播就让我们准备好东西全去天清台上观看比赛。

两棵百年古树依旧傲然立在山头的两侧,巨大的自由之翼石雕张开双翅往后腾飞,两组队员在自由之翼前相对而坐。

石台上的主持老师说了几项规则,便开始了比赛。

“下面由正方队唯物论1号队员进行发言。”

一名身穿黑红白三色衣服的人站了起来:

“各位老师同学们上午好,我是唯物论的1号队员,我方认为物质是本源众所周知,我们人类所拥有的一切科学知识都是建立在对已知事物的认知上的,我们对科学认知的发展建立在对已知事物的利用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上。有如人类的基础科学、建筑学、植物学,又有我们的微观世界极限波子的分析,又比如纬度空间的起源鸿蒙粒子,生物组成构体上共同点的上帝束子……我们人类历史上的每一小步都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步,而这些点点滴滴都是建立在对我们所处,所存在的世界、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故我方人员认为物质为世界的本。”

"正方1号队员陈述完毕,下面由唯心论1号队员进行陈述。"

“各位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反方1号辩手,我队主张的是‘意识为世界的本源’。李尔斯在《意识与本源》一书中说道:‘个体的力量是微小的单,一个个个体凝聚的力量意志力却是无穷尽的,当生物心诚一致的话,那么便能够撼动整个世界’。意识为主导,意识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方向。在长达2000年的时光里,人类不仅对地球外部诸如地月系太阳系乃至整个人和系进行过深入的研究,甚至进入过地底世界,与地底祖人进行过交流对话,更甚在上世纪50年代一群科学家深入地心录制了一段名为‘α—4919-λ—4352-1180’的地心影像,而最令人震惊的是科学家们从各个方面证实此影像的声音频率的发出者是号称‘地球之心’的熔岩核,以此音频翻译成人类可认知的声音就是一阵呼噜声,而我们地面能感受到的灾难,如海啸、地震、大陆变迁等等的本质与地球之心的呼噜声停止和他‘翻身’有关,这不就能打破以前对无机物聚合体的固化认知——有机物产生的,能自主运动的个体才有意识,而这件事的发现更能算作是人类对生命认知的又一里程碑。某些无机物,它们虽然没有迅速改变周身环境的能力和力量但却依然拥有着自身的想法和意志,意识主导着宇宙的运行,或大或小却依旧是主导着世界,我的观点陈述完毕,谢谢大家。”

这些理论与观点算是半新半旧吧,物质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存在,但人体的意识才是决定人的方向,人的一生都是在物质与精神中坦荡游游离离,但没有了物质载体,那么这个个体的精神意识是否还能够继续存活下去了,能或不能又该如何去证明,这是本源论的关节死点。

但在反方的观点中有很多的缺陷,比如说没有详细介绍到意识主宰的具体案例,而诸如举出的一点意志能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等等也能够被正方以‘意识的能动性及意识的反作用’来推翻……

“双方第一辩手回答完毕,下面进入自由辩论。”

“我方认为物质为世界本源并不是虚谈,一切的学术学说,小到日常生活的万有引力,大到如今的用于穿梭建立空间的‘齐多节点光微子’都是由物质所构成的。对方辩手所举例的无机物聚合体引发的各种现象从本质上来说他也是一种物质,尽管人类现在的科学只能对其结构进行析解,但总有一天能够找到它的共振途径和聚散原理。”

“对方辩手说的并没有错,小到万有引力大到齐多节点光微子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和、认知和利用上但对这一切进行发现修正与改变的不是凭靠意识进行指导的吗?还是说人类几千年的创造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只需凭借物质本身就能发生自我质变?同时我想表达并没有想伤害那些依旧躺在病床上的植物人的同胞们的想法。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意识,那么其与尸体又有何区别?或者说,整个世界的生物不需要思考能力就能够将世界进行改造?”

“意识确实拥有指导的作用,但如果没有物质载体那么意识的能力又何以谈起?就比如人现在说话也是凭借着人的发声器官才得以实现,在说话前也需要作为精神系统的大脑进行分析才能说出你想要表述的事情。即便是小说中所视为传奇的威压,也是依靠着人体本身凝聚的气势而……”

正方3号辩手越说声音越发低沉,他旁边的4号辩手手指敲了敲脑袋,轻轻的把3号辩手拉到了座位上,站了起来继续说道:

“也是依靠人体对物质的引力聚集出来的一股小范围的气压。”

这种说法站不住脚跟,不仅因为对这种冷门研究的学者少,更多的是因为一些东西会只会在特定的场合出现。就比如说一个人气质好,但要说他是外在引出的气质,还是说其本身散发出来的,这就需要好好分析了。但按大多数情况来讲,我们很多时候所说的气质是对散发者本身的主观感知而来,也就是说是看出来的,而不是分析而来,这样的情况会在你与他深切的交流后就会感知到你曾经对他的误判。在深切了解后还能感知到的话,就需要进行深入分析了。

就本身而言,气质这个东西很多时候是依靠周围环境以及后天培养而成的,一点一点的去进修和改造成的。天生气质有吗?当然有,但这种情况更多的产生于很多人的初步认知中,也就是说他们的对人内在的分析仅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