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谁敢反驳

第(1/2)页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赶走无用的思绪,对韩东华道“商人重利这一点,我暂且不反驳,稍后再说。我想先问问韩大人,商人背信弃义之事,你到底从何听来,可否举个例子给我听听”

        韩东华愕然。他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总不可能现在马上捏造一个实例出来吧

        郑博文解围道“商人重利,凡事以利益为先,自然容易背弃盟约,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甚至可以不惜叛国,此世人所共知,哪里需要什么例子”

        “那也就是没有咯”李信冷笑道,“两位大人都赞同商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背信弃义,可是却连一个具体的实例都说不出来,这未免有诽谤污蔑的嫌疑。反倒是小子这里,有个商人牺牲小我,挽救国家的实例,二位可想听一听”

        郑博文并不相信,笑道“不会是楚王编造的故事吧”

        李信摇摇头,道“当然不是。这可是史书里写的。”

        史书里还有这种故事

        群臣的队列中顿时起了一阵窃窃私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信想说的是什么,只有少数才思敏捷之辈眼中亮起光来,显然是想到了李信所指的是什么。

        可惜,郑博文和韩东华并不在才思敏捷者的行列中。

        李信看他俩一脸懵逼,便笑着开口说了起来。

        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故事很简单,来自春秋左氏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左氏春秋,正儿八经的儒家经典。如果不是后世做古文阅读题的时候看过这篇短文,有点印象的话,李信这会儿还真讲不出这个故事。

        相传,秦国派兵偷袭郑国,途径滑国时正巧碰上去别国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立即派人送了秦军四张熟牛皮作为礼物,然后杀了十二头牛犒赏秦国的军队。总而言之,就是伺候得秦国的军队舒舒服服。于是,秦国人就傻了我特么是来偷袭你们的,怎么搞得好像你早就在这里等着要招待我一样你们郑国不会想诈我吧

        弦高一边招待秦国士兵,麻痹他们,一边紧急派人回郑国通知郑穆公,也就是郑国当时的国君。郑穆公立即派人去查看秦国的使臣,发现他们竟然真的打算连夜逃走,于是便话中带刺地警告了他们一番。秦国人见此情景,明白郑国已有准备,继续偷袭也讨不了好,便灰溜溜地走了。当然,走的时候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泄愤是免不了的。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手痒。弱国就是这么没有尊严,每一个华夏人都应该深谙此理。

        故事讲完以后,李信笑着看向郑博文和韩东华“这个故事出自哪里,两位大人应该不会不知道吧小子可有说错”

        妈的,左氏春秋都搬出来了,身为在场有谁敢反驳

        郑博文和韩东华都沉默了。

        李信见状,继续道“大人们说商人逐利,容易背信弃义,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庄子曾说,盗亦有道。为盗者尚且讲信义,为商者难道就不用吗试问,诸位大人难道会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合作吗一个没有信用的人真的能成为一个赚得到钱的商人吗”

        这几个问题,声音不大,却分明给人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虽然在场的人都是孔子的门徒,但李信拿出庄子的言论为自己辩驳也并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现在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可是已经将道家真君李耳追认为先祖了。作为与老子几乎起名的庄子,他的言论摆在这里也相当有分量。再怎么独尊儒术的人,也不敢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庄子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否则可就有侮辱皇家的嫌疑,下场多半好不到哪里去。

        李信停了很久。直到确认没有人敢开口反驳他的话以后,他才笑着继续说道“现在可以来说说商人重利这件事了。”

        郑博文和韩东华闻言,顿感头疼。他们很后悔看轻了李信,以为随随便便网罗几个罪名就能借着他得罪了那么多人的机会将他打倒。谁料,他现在看起来不仅不像是会被打倒,反而还有点越战越勇的架势。他俩已经招架不住李信这一套一套又一套了。

        可是李信才不管这俩货能不能招架得住他的重拳出击。他今天就是要一吐为快

        “我想问问在场的大人们,商人重利真的损害了百姓们的利益吗”李信问。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赶走无用的思绪,对韩东华道“商人重利这一点,我暂且不反驳,稍后再说。我想先问问韩大人,商人背信弃义之事,你到底从何听来,可否举个例子给我听听”

        韩东华愕然。他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总不可能现在马上捏造一个实例出来吧

        郑博文解围道“商人重利,凡事以利益为先,自然容易背弃盟约,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甚至可以不惜叛国,此世人所共知,哪里需要什么例子”

        “那也就是没有咯”李信冷笑道,“两位大人都赞同商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背信弃义,可是却连一个具体的实例都说不出来,这未免有诽谤污蔑的嫌疑。反倒是小子这里,有个商人牺牲小我,挽救国家的实例,二位可想听一听”

        郑博文并不相信,笑道“不会是楚王编造的故事吧”

        李信摇摇头,道“当然不是。这可是史书里写的。”

        史书里还有这种故事

        群臣的队列中顿时起了一阵窃窃私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信想说的是什么,只有少数才思敏捷之辈眼中亮起光来,显然是想到了李信所指的是什么。

        可惜,郑博文和韩东华并不在才思敏捷者的行列中。

        李信看他俩一脸懵逼,便笑着开口说了起来。

        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故事很简单,来自春秋左氏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左氏春秋,正儿八经的儒家经典。如果不是后世做古文阅读题的时候看过这篇短文,有点印象的话,李信这会儿还真讲不出这个故事。

        相传,秦国派兵偷袭郑国,途径滑国时正巧碰上去别国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立即派人送了秦军四张熟牛皮作为礼物,然后杀了十二头牛犒赏秦国的军队。总而言之,就是伺候得秦国的军队舒舒服服。于是,秦国人就傻了我特么是来偷袭你们的,怎么搞得好像你早就在这里等着要招待我一样你们郑国不会想诈我吧

        弦高一边招待秦国士兵,麻痹他们,一边紧急派人回郑国通知郑穆公,也就是郑国当时的国君。郑穆公立即派人去查看秦国的使臣,发现他们竟然真的打算连夜逃走,于是便话中带刺地警告了他们一番。秦国人见此情景,明白郑国已有准备,继续偷袭也讨不了好,便灰溜溜地走了。当然,走的时候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泄愤是免不了的。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手痒。弱国就是这么没有尊严,每一个华夏人都应该深谙此理。

        故事讲完以后,李信笑着看向郑博文和韩东华“这个故事出自哪里,两位大人应该不会不知道吧小子可有说错”

        妈的,左氏春秋都搬出来了,身为在场有谁敢反驳

        郑博文和韩东华都沉默了。

        李信见状,继续道“大人们说商人逐利,容易背信弃义,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庄子曾说,盗亦有道。为盗者尚且讲信义,为商者难道就不用吗试问,诸位大人难道会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合作吗一个没有信用的人真的能成为一个赚得到钱的商人吗”

        这几个问题,声音不大,却分明给人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虽然在场的人都是孔子的门徒,但李信拿出庄子的言论为自己辩驳也并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现在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可是已经将道家真君李耳追认为先祖了。作为与老子几乎起名的庄子,他的言论摆在这里也相当有分量。再怎么独尊儒术的人,也不敢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庄子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否则可就有侮辱皇家的嫌疑,下场多半好不到哪里去。

        李信停了很久。直到确认没有人敢开口反驳他的话以后,他才笑着继续说道“现在可以来说说商人重利这件事了。”

        郑博文和韩东华闻言,顿感头疼。他们很后悔看轻了李信,以为随随便便网罗几个罪名就能借着他得罪了那么多人的机会将他打倒。谁料,他现在看起来不仅不像是会被打倒,反而还有点越战越勇的架势。他俩已经招架不住李信这一套一套又一套了。

        可是李信才不管这俩货能不能招架得住他的重拳出击。他今天就是要一吐为快

        “我想问问在场的大人们,商人重利真的损害了百姓们的利益吗”李信问。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赶走无用的思绪,对韩东华道“商人重利这一点,我暂且不反驳,稍后再说。我想先问问韩大人,商人背信弃义之事,你到底从何听来,可否举个例子给我听听”

        韩东华愕然。他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总不可能现在马上捏造一个实例出来吧

        郑博文解围道“商人重利,凡事以利益为先,自然容易背弃盟约,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甚至可以不惜叛国,此世人所共知,哪里需要什么例子”

        “那也就是没有咯”李信冷笑道,“两位大人都赞同商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背信弃义,可是却连一个具体的实例都说不出来,这未免有诽谤污蔑的嫌疑。反倒是小子这里,有个商人牺牲小我,挽救国家的实例,二位可想听一听”

        郑博文并不相信,笑道“不会是楚王编造的故事吧”

        李信摇摇头,道“当然不是。这可是史书里写的。”

        史书里还有这种故事

        群臣的队列中顿时起了一阵窃窃私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信想说的是什么,只有少数才思敏捷之辈眼中亮起光来,显然是想到了李信所指的是什么。

        可惜,郑博文和韩东华并不在才思敏捷者的行列中。

        李信看他俩一脸懵逼,便笑着开口说了起来。

        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故事很简单,来自春秋左氏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左氏春秋,正儿八经的儒家经典。如果不是后世做古文阅读题的时候看过这篇短文,有点印象的话,李信这会儿还真讲不出这个故事。

        相传,秦国派兵偷袭郑国,途径滑国时正巧碰上去别国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立即派人送了秦军四张熟牛皮作为礼物,然后杀了十二头牛犒赏秦国的军队。总而言之,就是伺候得秦国的军队舒舒服服。于是,秦国人就傻了我特么是来偷袭你们的,怎么搞得好像你早就在这里等着要招待我一样你们郑国不会想诈我吧

        弦高一边招待秦国士兵,麻痹他们,一边紧急派人回郑国通知郑穆公,也就是郑国当时的国君。郑穆公立即派人去查看秦国的使臣,发现他们竟然真的打算连夜逃走,于是便话中带刺地警告了他们一番。秦国人见此情景,明白郑国已有准备,继续偷袭也讨不了好,便灰溜溜地走了。当然,走的时候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泄愤是免不了的。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手痒。弱国就是这么没有尊严,每一个华夏人都应该深谙此理。

        故事讲完以后,李信笑着看向郑博文和韩东华“这个故事出自哪里,两位大人应该不会不知道吧小子可有说错”

        妈的,左氏春秋都搬出来了,身为在场有谁敢反驳

        郑博文和韩东华都沉默了。

        李信见状,继续道“大人们说商人逐利,容易背信弃义,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庄子曾说,盗亦有道。为盗者尚且讲信义,为商者难道就不用吗试问,诸位大人难道会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合作吗一个没有信用的人真的能成为一个赚得到钱的商人吗”

        这几个问题,声音不大,却分明给人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虽然在场的人都是孔子的门徒,但李信拿出庄子的言论为自己辩驳也并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现在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可是已经将道家真君李耳追认为先祖了。作为与老子几乎起名的庄子,他的言论摆在这里也相当有分量。再怎么独尊儒术的人,也不敢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庄子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否则可就有侮辱皇家的嫌疑,下场多半好不到哪里去。

        李信停了很久。直到确认没有人敢开口反驳他的话以后,他才笑着继续说道“现在可以来说说商人重利这件事了。”

        郑博文和韩东华闻言,顿感头疼。他们很后悔看轻了李信,以为随随便便网罗几个罪名就能借着他得罪了那么多人的机会将他打倒。谁料,他现在看起来不仅不像是会被打倒,反而还有点越战越勇的架势。他俩已经招架不住李信这一套一套又一套了。

        可是李信才不管这俩货能不能招架得住他的重拳出击。他今天就是要一吐为快

        “我想问问在场的大人们,商人重利真的损害了百姓们的利益吗”李信问。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赶走无用的思绪,对韩东华道“商人重利这一点,我暂且不反驳,稍后再说。我想先问问韩大人,商人背信弃义之事,你到底从何听来,可否举个例子给我听听”

        韩东华愕然。他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总不可能现在马上捏造一个实例出来吧

        郑博文解围道“商人重利,凡事以利益为先,自然容易背弃盟约,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甚至可以不惜叛国,此世人所共知,哪里需要什么例子”

        “那也就是没有咯”李信冷笑道,“两位大人都赞同商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背信弃义,可是却连一个具体的实例都说不出来,这未免有诽谤污蔑的嫌疑。反倒是小子这里,有个商人牺牲小我,挽救国家的实例,二位可想听一听”

        郑博文并不相信,笑道“不会是楚王编造的故事吧”

        李信摇摇头,道“当然不是。这可是史书里写的。”

        史书里还有这种故事

        群臣的队列中顿时起了一阵窃窃私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信想说的是什么,只有少数才思敏捷之辈眼中亮起光来,显然是想到了李信所指的是什么。

        可惜,郑博文和韩东华并不在才思敏捷者的行列中。

        李信看他俩一脸懵逼,便笑着开口说了起来。

        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故事很简单,来自春秋左氏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左氏春秋,正儿八经的儒家经典。如果不是后世做古文阅读题的时候看过这篇短文,有点印象的话,李信这会儿还真讲不出这个故事。

        相传,秦国派兵偷袭郑国,途径滑国时正巧碰上去别国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立即派人送了秦军四张熟牛皮作为礼物,然后杀了十二头牛犒赏秦国的军队。总而言之,就是伺候得秦国的军队舒舒服服。于是,秦国人就傻了我特么是来偷袭你们的,怎么搞得好像你早就在这里等着要招待我一样你们郑国不会想诈我吧

        弦高一边招待秦国士兵,麻痹他们,一边紧急派人回郑国通知郑穆公,也就是郑国当时的国君。郑穆公立即派人去查看秦国的使臣,发现他们竟然真的打算连夜逃走,于是便话中带刺地警告了他们一番。秦国人见此情景,明白郑国已有准备,继续偷袭也讨不了好,便灰溜溜地走了。当然,走的时候顺手把滑国给灭了泄愤是免不了的。

        别问为什么,问就是手痒。弱国就是这么没有尊严,每一个华夏人都应该深谙此理。

        故事讲完以后,李信笑着看向郑博文和韩东华“这个故事出自哪里,两位大人应该不会不知道吧小子可有说错”

        妈的,左氏春秋都搬出来了,身为在场有谁敢反驳

        郑博文和韩东华都沉默了。

        李信见状,继续道“大人们说商人逐利,容易背信弃义,这一点,我不敢苟同。庄子曾说,盗亦有道。为盗者尚且讲信义,为商者难道就不用吗试问,诸位大人难道会跟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合作吗一个没有信用的人真的能成为一个赚得到钱的商人吗”

        这几个问题,声音不大,却分明给人一种振聋发聩之感。

        虽然在场的人都是孔子的门徒,但李信拿出庄子的言论为自己辩驳也并没有人提出异议。毕竟,现在坐在宝座上的李世民可是已经将道家真君李耳追认为先祖了。作为与老子几乎起名的庄子,他的言论摆在这里也相当有分量。再怎么独尊儒术的人,也不敢当着李世民的面说庄子根本就是在胡说八道,否则可就有侮辱皇家的嫌疑,下场多半好不到哪里去。

        李信停了很久。直到确认没有人敢开口反驳他的话以后,他才笑着继续说道“现在可以来说说商人重利这件事了。”

        郑博文和韩东华闻言,顿感头疼。他们很后悔看轻了李信,以为随随便便网罗几个罪名就能借着他得罪了那么多人的机会将他打倒。谁料,他现在看起来不仅不像是会被打倒,反而还有点越战越勇的架势。他俩已经招架不住李信这一套一套又一套了。

        可是李信才不管这俩货能不能招架得住他的重拳出击。他今天就是要一吐为快

        “我想问问在场的大人们,商人重利真的损害了百姓们的利益吗”李信问。

        李信笑着摇了摇头,赶走无用的思绪,对韩东华道“商人重利这一点,我暂且不反驳,稍后再说。我想先问问韩大人,商人背信弃义之事,你到底从何听来,可否举个例子给我听听”

        韩东华愕然。他本来就是随口一说,总不可能现在马上捏造一个实例出来吧

        郑博文解围道“商人重利,凡事以利益为先,自然容易背弃盟约,只要有足够的利益,甚至可以不惜叛国,此世人所共知,哪里需要什么例子”

        “那也就是没有咯”李信冷笑道,“两位大人都赞同商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背信弃义,可是却连一个具体的实例都说不出来,这未免有诽谤污蔑的嫌疑。反倒是小子这里,有个商人牺牲小我,挽救国家的实例,二位可想听一听”

        郑博文并不相信,笑道“不会是楚王编造的故事吧”

        李信摇摇头,道“当然不是。这可是史书里写的。”

        史书里还有这种故事

        群臣的队列中顿时起了一阵窃窃私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信想说的是什么,只有少数才思敏捷之辈眼中亮起光来,显然是想到了李信所指的是什么。

        可惜,郑博文和韩东华并不在才思敏捷者的行列中。

        李信看他俩一脸懵逼,便笑着开口说了起来。

        这个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故事很简单,来自春秋左氏传,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左氏春秋,正儿八经的儒家经典。如果不是后世做古文阅读题的时候看过这篇短文,有点印象的话,李信这会儿还真讲不出这个故事。

        相传,秦国派兵偷袭郑国,途径滑国时正巧碰上去别国做生意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立即派人送了秦军四张熟牛皮作为礼物,然后杀了十二头牛犒赏秦国的军队。总而言之,就是伺候得秦国的军队舒舒服服。于是,秦国人就傻了我特么是来偷袭你们的,怎么搞得好像你早就在这里等着要招待我一样你们郑国不会想诈我吧

        弦高一边招待秦国士兵,麻痹他们,一边紧急派人回郑国通知郑穆公,也就是郑国当时的国君。郑穆公立即派人去查看秦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